饲料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研究
2023-12-13方加奇
方加奇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 各行各业的竞争逐渐聚焦于人才的竞争, 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创新创业人才的引入可以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先进的生产技术、完善的管理制度等,从而帮助企业快速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问题(钱春凤,2021)。另外,企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生产力水平、科技含量、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高,而这些都需要人的参与, 饲料产业也不例外。 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在于人才, 尤其是在饲料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下,饲料产业迫切需求创新创业人才的加入(刘瑞玲和王香祖,2017)。 只有凭借人才高水平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打破市场恶性竞争的格局。因此,在助推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至关重要。
1 创新创业人才对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创新创业人才指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且能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劳动实现产品优化、 技术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创新创业人才是助推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元素, 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饲料产业的生产力水平 若提升了饲料产业的生产力水平,那么转型升级也就变得顺其自然。而创新创业人才最显著的特征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能为饲料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助力,是提高饲料产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创新创业人才有能力对生产技术、加工工艺、配料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提高产能和生产效率,保证饲料产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人才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从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为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并通过经验交流和技术学习为饲料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有效支撑。 因此,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只有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原则才能提高饲料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助推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王卫国,2020)。
1.2 增强饲料产业的科技含量 此前,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王宗礼,在2022 年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上指出:“近年来, 饲料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规模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产业素质显著提高,饲料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饲料行业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形成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新业态”(马爱平,2022)。 由此可见,在重视人才培养、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的情况下,饲料产业扭转了发展颓势。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本就是重视科技创新的一种具体表现, 并将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提高科技含量的重要支撑。具体而言,创新创业人才能为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技术、新工艺,通过产业融合、 产业链延伸的方式打造出智慧饲料产业体系,增强饲料产业的科技含量。
1.3 提升饲料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衡量科技创新成果用于实际生产,并形成产业的关键指数。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前景分析报告统计,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 ~70%(霍国庆,2022)。饲料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 饲料产业较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仅会严重浪费科研经费、社会资源,还会造成饲料研发入不敷出,严重影响了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创新创业人才极具创造性劳动,具体表现为思维灵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追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饲料产业现有的或最新的科技成果, 并通过后续的试验、开发和应用,让饲料产业的科技成果真正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从而提升饲料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2 饲料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饲料产品同质化竞争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 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但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 在此过程中还会面临诸多挑战,如面临缺乏高素质人才、技术瓶颈、资源错位等问题。所以当务之急便是针对性解决转型升级中的问题, 从而为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人才角度看,饲料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掌握一定的饲料专业知识 目前,要切实解决饲料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收集和归纳,了解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总结以前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案和经验,并以此为基准,提高应对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在助推饲料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饲料专业知识, 了解动物营养需求、 饲料成分构成、能量和营养搭配、饲料生产加工技术等相关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否则再好的创新创意也是空中楼阁。其次,创新创业人才还要了解饲料产业的现状、 特点及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对饲料产业有清晰的认知,才能明确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性和关键点, 才能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最后,创新创业人才要对饲料产业的生产环节、加工流程、管理要求、质量标准有所了解,从而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将饲料产业现有的宝贵资源用于“刀刃”上,不断提高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率(李卫华等,2021)。
2.2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饲料产业可以通过缩小对外依存度、强化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视技术研发、提高科研人员地位等举措来提高饲料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创新创业人才, 借助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饲料产业才能不断地获得内生动力,才能确保饲料产品、配套服务占据独特优势。所谓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即强调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 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和观念的动机, 并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意向、愿望和设想,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王志鹏和于泽宁,2021)。 如饲料产业要想打破行业技术瓶颈,提高饲料产品的附加值,需要不断缩小对外依存度,实现对饲料原料、饲料配方和饲料生产加工技术的创新。另外,在强化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借助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来优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特别是涉及食品安全、 环保等问题的领域,要制定出生产标准和行业规则。 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饲料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人才的重要考核标准。
2.3 具备过硬的创业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饲料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另一种“再创业”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参与人员的要求较高, 尤其是要具备过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创业意识。 即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推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如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胡路阳等,2022)。 如果企业管理者、关键人才、核心骨干能一直保持创业意识,才能不断创新饲料生产加工技术和饲料产品,从而对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二是市场意识。 要动态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并对这些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以此才能为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如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 创新创业人才要敏锐把握市场需求和市场空白, 以多样化的饲料产品和配套服务来精准定位需求人群, 从而提高产品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刘怡,2022)。三是风险意识。即以理性思维为基础,能对生产目的和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提早作出防范意识(魏爱玲,2022)。因为风险存在普遍性的特点, 所以在饲料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 创新创业人才只有具备了风险意识, 才能针对潜在的风险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从而为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助力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饲料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亟需创新创业人才的助力。因此,饲料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3.1 根据饲料产业实际需求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除了要达到淘汰落后产能,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等目标外, 还需要不断向高附加值赛道进军,防止被低端锁定,以此实现饲料产业由大变强的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饲料产业的实际出发,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培养一批战略型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饲料产业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企业家,有效增强饲料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一方面减少国内饲料产业的对外依存度, 另一方面以海外新增市场需求来不断消化饲料产业的过剩产能。 二是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饲料产业要给予创新创业人才持续的资助和培养, 特别是对产业带头人、业务骨干、青年才俊,要加大引进力度,并借助这部分人的力量掌握饲料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前沿科技,助力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完善激励措施。 饲料产业要对现有的创新创业人才设计科学、合理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并以公平公开、 赏罚分明的管理方式来激励和规范创新创业人才的行为, 从而有效实现饲料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
3.2 高校与饲料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既需要高校提供的教育和环境支持, 又需要结合外部的岗位实践活动来检验, 所以高校与饲料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具体而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引领学生掌握饲料专业知识。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外,还需要到饲料企业中进行实践。只有高校与饲料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才能保证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并从实践活动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实现自身能力的增长。饲料企业有了高校的助力可以有效降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投入,从而形成“高校得到发展,学生得到成长,企业得到人才”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3.3 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指用人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一体化发展,从而实现对三者社会分工、优势资源的优化组合。 所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立足实践和创新,通过饲料产业、高校、 科研机构的三方联动促进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 从而为饲料产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在合作过程中往往是从饲料产业的实际需求出发,高校和科研机构为这一目标提供教育资源、技术供给等服务,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可以说,有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助力, 饲料产业才能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而创新创业人才也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获得创新能力,帮助饲料产业实现顺利转型。
4 结语
综上所述,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饲料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饲料产业会面临诸多问题, 而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无疑是一项有效的举措,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短缺的尴尬处境。为此,饲料产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具体需求,并制定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样才能借助创新创业人才的特性实现饲料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