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左中旗“三元种植业与养牛业耦合结构”耦合关系的现状

2023-12-13王铁梁包美艳张国臣殷晓龙

新农民 2023年31期
关键词:养牛业中旗全旗

王铁梁,于 萍,包美艳,张国臣,殷晓龙

(1.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农牧局,内蒙古 通辽 029300;2.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畜牧工作站,内蒙古 通辽 029300)

1 基本情况

1.1 科左中旗基本情况

科左中旗位于通辽市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地处内蒙古、辽宁、吉林三省交汇处。全旗辖20个苏木乡镇场516个嘎查村,总人口53.7万人,总土地面积9811 km2。种植业以玉米为主,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畜牧业以肉牛为主,是全国586个畜牧大县之一、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素有“黄牛之乡”等美誉。

1.2 种植业结构分析

解放前,科左中旗种植业经济非常落后。随着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稳步发展,逐渐形成以玉米、高粱、谷子为主的粮食作物和以蓖麻、葵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从1949年到1963年15年间种植业结构,粮经比高达9∶1,“温饱农业”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1]。

从1986—2000年,全旗种植业结构得到了较大幅度调整,2000年粮经比已达7∶3。至2010年全旗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比已达到6.4∶2.9∶0.7。2010年后,为了解决不断扩大的饲草缺口问题,种植业结构调整进入一个相对迅猛的发展期,而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期望越来越高。至2023年,比例达6∶2.5∶1.5,从粮食安全、饲草准备充足的角度看,结构已表现出均衡合理态势。虽然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只占播种面积的15%,但占比与2010年比较已提高8百分点,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第3次国土调查数据公报显示,全旗耕地总面积43.72万hm2。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旗农田灌溉面积从2012年的2.09万hm2发展到2023年的24.9万hm2;占耕地面积比重不断提高,从2012年的4.77%提高到2021年的56.93%。随着农田生产设施稳步改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作物占比60%是安全红线,为协调畜牧业发展,饲料作物占比15%较为协调合理。

1.3 养牛业发展情况

科尔沁草原是我国北方开发较早的地区,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元朝开始科左中旗一直是蒙古族的游牧地。目前,全旗已形成全域发展肉牛产业、西部重点发展奶牛产业的牛业发展格局。

1.3.1 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科左中旗农牧民养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发展肉牛产业的群众基础比较稳定。近年来,我旗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村牧区经济、产业扶贫、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从饲草料基地、良种繁育、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市场流通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肉牛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农牧部门为技术依托、集中饲养和分户散养相结合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旗内有种牛繁育基地1个(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型肉牛养殖基地7个(丰润牧业、雅拉养殖、河畔牧业、章家牧业、蒙原牧业、恒致牧业、大肥牛)、肉牛屠宰加工企业3个(哈林肉业、东蒙肉业、宏润肉业)、肉牛交易市场2个(成峰牲畜交易市场,金源牲畜交易市场)。全旗现有养牛户3.5万户,占全旗农牧户总数的近1/3,肉牛存栏70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44万头,预计2023年出栏肉牛25万头。

1.3.2 奶牛产业发展情况

为推进奶业振兴,全旗通过引进规模化奶源基地、高端乳肉双产业等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打造自治区奶业振兴示范旗。同时,发挥草原绿色品牌和地域空间优势,致力于打造具有高技术、低污染、环境优美、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的奶业发展集聚区。始终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和各领域,创新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结合的综合经营方式,打造新型多层次循环奶业生态模式,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

全旗现有千头奶牛养殖场1个,即舍伯吐镇的民心牧业公司。2019年开始,全旗推进奶业振兴强旗工作,先后与蒙牛、伊利等乳业龙头企业签订了奶源基地建设框架协议。目前,已经建设中泰新牧牧业一期及二期、优然牧业、龙佳牧业等4万头奶牛养殖场,奶牛存栏量达2.5万头,鲜奶产量8万t,日产量达到306t。

2 三元种植业与养牛业耦合结构的作用机制

物理学中,耦合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3]。一般来说,某2个事物之间如果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称“耦合关系”。科左中旗三元种植业与养牛业的耦合关系是明确的,虽然2个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互为基础和保障,但是尚未达到最优的协调度。

2.1 三元种植业结构对养牛业的促进作用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我旗以青贮玉米、燕麦、紫花苜蓿为重点的饲料作物种植发展迅猛。由于耕地生产条件改善、种植技术臻于完善、补贴政策长期延续,极大地推动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也为三元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饲草料生产的提速增量增质,为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饲草料供应,彻底解决了养牛产业发展的底座短板。

2.2 养牛业发展对三元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推动

在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观念已成为广大农牧民的共识。无需宣传,农牧民已经知道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强力支撑养牛业发展,通过种植青贮、引草入田等方式,增加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保持畜草平衡,是增收致富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

3 耦合协调度的粗略分析

借鉴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及方法,种植业三元结构与牛产业耦合整体协调度较好,但仍然存在某些点上的耦合节点交错,从时间序列上看,提升趋势明显,从失调逐步调整到协调;从空间序列上看,全旗呈现出协调度东高西低的格局。

3.1 时序变化

从失调到协调。1986—2023年,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从几乎为0到占比15%是个巨大的跨越。优质饲草料的供给从无到有,从失调到协调走出了一条渐进式发展的漫长道路。饲草料生产越来越成为畜牧业发展特别是养牛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3.2 空间分异

全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从发展的角度看,各部分呈现出的空间分异明显。东部区,耕地多牛头数少,饲草料地建设规模小与养牛产业发展不协调;中部区,耕地多牛头数相对较多,基本可实现草畜平衡,但饲草品质差,优质饲草料与养牛产业发展濒于失调;西部区,草原广阔牛头数多,饲草可满足需求,发展相对协调。从时序变化的角度看,经过多年发展,除西部区集中的奶牛养殖区缺少优质饲草外,其他区域基本实现种植业三元结构与养牛产业发展的协调发展。

3.3 耦合协调度现状

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即时序变化、空间分异的特征[4]。

目前,种植业三元结构与养牛业的耦合协调情况为:总体协调,部分时序、空间下的失调状态。

3.3.1 存在问题

目前,全旗种植业结构基本合理,已形成对养殖业的有力支撑。草食家畜缺少优质饲草料、种植业结构调整滞后、养牛业难以得到高效快速发展的劣势已得到彻底逆转。

但应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次误入不合理增长条件下的规模发展误区。起初以“草畜平衡”为原则,草少牛少;经济发展要求以“畜草平衡”为原则,畜多草不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坚定协调发展、耦合协调的“草畜平衡”原则,把用于饲草料生产的耕地资源置于合理资源禀赋重要位置的角度看待,确定适宜的养牛产业发展规模,走出以头数畜牧业误区,转变经营方式、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

3.3.2 协调优化

种植业方面,保持种植业粮经草6∶2.5∶1.5的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保持长期稳定,经济作物随市场调节,饲草料生产基本稳定。养牛业方面,保持现有规模,最高不超80万头。

我国古人认为:“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因此,就地转化是发展草产业,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草品质及饲喂价值的重要方式。客观条件是:众多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而不是草产品生产基地。这些地区,虽然可以通过广开饲料来源解决粗饲料供应问题,但是高品质的精饲料却仍然需要外购解决。从“草畜一体化”的角度看,畜产品产业带与草产品产业带的融合是发展趋势。产业带的融合发展,是促进2个产业同步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这显然是一个清晰且明确的发展思路。

4 耦合结构系统优化

4.1 种植业优化

在不影响农牧民收入增加及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应加大青贮种植及人工草地建植力度。2006年,全旗开始大规模种植青贮玉米1.07万hm2,落实6.67 hm2以上核心示范区15个;2012年,当年实施紫花苜蓿高产示范建设项目666.67 hm2,实施单位5个;2019年,开始实施饲草基地保障项目,全旗燕麦种植面积达6666.67 hm2。2006—2019年,以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为主的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逐步开始实施。目前,全旗饲草料基地面积达7.67万hm2,其中青贮玉米6.67万 hm2,燕麦6666.67 hm2,紫花苜蓿3333.33 hm2。

4.2 养牛业优化

4.2.1 规模优化

全旗家畜存栏规划长期稳定在200万头只较适宜。猪30万口,大小畜170万头只,其中牛80万头,马属动物5万匹,羊95万只。上述畜种结构可随市场导向应变适应,但生产规模短期内不适宜再做调整规划。随后要通过加强畜群结构监控,提高畜群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发挥生产潜力,走结构效益型发展之路。

4.2.2 技术优化

科左中旗肉牛改良工作启动于1974年。目前全旗肉牛改良良种比例达100%。一直以来,全旗严格按“四有”标准(即:有固定的配种室、有技术熟练的配种员、有齐全的配种器械、有详细完整的配种记录),加强牛冷配站点建设,坚持实行“常年清群、常年冷配”的肉牛改良制度。全旗现有肉牛改良冷配技术员735人、站点517个,2023年预计完成肉牛改良冷配29万头。同时,积极推进疫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常年补针”的免疫制度,扎实推进口蹄疫、炭疽病、布鲁氏菌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等4类疫病免疫工作,重大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为全旗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2.3 基础设施优化

通过“粮改饲”、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推进棚舍、窖池、储草库建设和青贮饲料种植,目前全旗有棚舍5.3万栋、824.3万m2,窖池1.3万座、183万m3,草料库1.1万座、140万m2,不仅保障了畜牧业生产饲草料的有效供给,而且有力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草畜平衡”发展。

4.2.4 产品加工业优化

依托通辽市“科尔沁牛”区域公共品牌,实施“科尔沁牛”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推动建立“科尔沁牛”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逐步将“科尔沁牛”打造成为科左中旗肉牛养殖主导品牌。旗内现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3家,设计屠宰量总计为25.3万头/年。

4.2.5 市场流通体系优化

旗内现有肉牛交易市场2个,一个是位于舍伯吐镇的成峰牲畜交易市场,每月2、5、8为集日,常年经纪人4000余人,每集肉牛上市交易量4000~8000头,年交易肉牛约40万头,交易额约60亿元,主要销往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该市场在国内首家开通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中国黄牛网”的肉牛网上交易模式,全力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另一个是位于白音塔拉农场的金源牲畜交易市场,于2014年开始营业,每月0、3、6为集日,常年经纪人70余人,每集肉牛上市交易量100~200头,年交易肉牛约1万头,交易额约15亿元,主要销往辽宁、吉林等地区。

5 建议

落实好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鼓励饲草料生产,加强牲畜种子工程建设,促进耦合结构功能的提高与完善。建立起养牛业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互动的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以量化微调的方式在生产中适时调整结构状态至最佳。

猜你喜欢

养牛业中旗全旗
喀喇沁旗气候资源分布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鄂托克前旗林业和草原局开展退化林摸底调查工作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奋斗在一线
镇沅县养牛业现状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转变形式让党课“活”起来
养牛业发展趋势及科学化对策
杭锦旗:系列“微”党课初显成效
我国养牛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浅析科左中旗有机葵花生产栽培管理技术
论解放前延边地区养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