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干部谈做人(一)
2023-12-13◆木子
◆ 木 子
一、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茫茫沧海,红日东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2500 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留给人们这样一句话。太阳每天都以耀眼的光辉普照大地,奉献新鲜、蓬勃、魅力,创造璀璨、绚烂、明丽,给予能量、光明、温暖。我们常常会在阳光的普照下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励。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轮太阳。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被赋予一种使命、开启一段历程。无论是谁,都应该思索如何使人生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如何发热发光、照亮别人。唯如此,短暂的人生旅途才能不彷徨、不停顿、不暗淡。人生的太阳要靠奋斗去点亮。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变化的是主题与使命,不变的是奋斗的精神、实干的气概。要坚定理想信念,激荡奋发的决心,涵养家国情怀,以实干成就事业。要多一分进取少一分安逸、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多一些闯劲少一些守旧,胸怀大志向、提升精气神,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生每天也是新的。只要内心充满阳光,世界就不会黑暗。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都已成为过去。没有一次次受伤,怎会一点点坚强。即便不会惊天动地,能阳光般地活着,就非常了不起。一切都应该从现在开始,用最美好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
二、生存与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
每个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有机会考虑其他的事,如果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其他的事都免谈。生存是一个人、一个集体永恒的主题。红军过草地、爬雪山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为了生存,生存是第一位的,再好的革命理想和主义也得先活下去再说。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它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如果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就不会产生。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外有句名言,叫作“不学习就灭亡”。人类行为的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在人类个体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学习是人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学习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自然世界是无穷尽的,人对自然的认知总是有限的、后天的、不断丰富和提高的。要想丰富自己的人生,充实生活的意义,更好完成人生的使命,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更多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道理哲理。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成。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学习就一直会伴随人生。学习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反映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三、真正成熟的人,脾气永远不会大于能力
梁实秋说:“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生活中,随时都可能会遇上让我们暴跳如雷的人和事。内心真正成熟的人,应该是能管控好自己情绪,管好冲动,不乱发脾气的人。冲动是魔鬼。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人在冲动的情况下会失去理智、失去判断力,做事情会不计任何代价,甚至于违法乱纪,事后问及,悔不当初。可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英国作家塞·约翰逊说过:“人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克制自己的本能的冲动。”在遇到冲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给自己一些时间,让我们有机会恢复理智,切不可冲动行事,悔恨终生。生气是本能,不生气是本事。脾气是人的天性,是天生的、自然而然就有的,关键看你能不能驾驭。情绪管理是人类掌控自己的重要内容。学会自我调节,能够控制情绪是大多数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会有效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很多情况下,有情绪、发脾气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就人生大事,需要有超常的忍耐力、承受力,越是受到委屈时,越需要平心静气、冷静理智,这样才能从容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四、为人诚实是保护自己的尊严、良知的最好方法
诚实,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德。为人欺诈、虚假、欺骗,最终会让人丧失信任,没有尊严,备受心灵煎熬;诚恳真实,不坑不骗、不贪不占,我们才可以有尊严地活着,问心无愧、胸襟坦荡、光明磊落。欺骗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爱妃褒姒一笑,点燃了作为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的烽火台,诸侯们赶来救驾,没想到受到了愚弄。后来,敌兵杀到,周幽王点燃烽火,却再也没有救兵前来。周幽王因而被杀,西周宣告灭亡。这便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言一朝不信,人就会失掉立身之本,国家民族就会失掉兴盛之源。这样,能有何尊严可言?真正诚实的人,不会吃亏。许多时刻,我们没有勇气做到诚实,尤其在是非对错和利益得失面前。其实,越是说实话,别人越信任你;越是做实事,别人越认可你;越是不欺不瞒,越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运气。一个人越是诚实,就越靠谱,越有担当,也越值得托付。从长远来看,老实人不会吃亏。守住诚实,就是守卫自己的良知。诚实的人,对自我要求严格,内心的秩序井井有条。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让人倍感踏实,自然朋友如云。我们选择了诚实守信,就等于选择了一个真切的世界,那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貌合神离,只有可以直视的人心,永远不需要猜疑。
五、立言先立德,作文先做人
《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人无德不立,无论是立功,还是立言,都应以立德为先。立德是最高的境界。对广大文艺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说:“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立言以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就是要明大德、立大德,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做到勤业精业。这样,才能以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人品即文品。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崇尚“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白居易也说:“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作文与做人应是一致的,这不仅是中国文人的一种自觉追求,也为正直的士大夫所推崇。明朝奸臣严嵩诗才出众,却是祸国殃民的巨蠹大贪,最终难逃千古骂名。一定意义上说,人品就是文品、官品,文品、官品折射人品。没有好的人品做底子,缺乏做人的基本原则,一旦权力在手,势必生邪念、走歪路、办坏事,其作品自然也会跟着变馊发臭,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人品扭曲,文品就好不到哪里,官德肯定也不怎么样,其言便难以服众,必将遭人唾弃。
六、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论语》里有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小人利己不利人,别人穷困,他就高兴;别人幸福,他就怨恨。而君子却愿意利人利己,真心实意地为别人的成功鼓掌,将快乐施予他人,而自己也将从中得到激励。与人相处贵在成全。有这样一个故事,火车就要开动,一名匆匆赶车的乘客脚被门夹了一下,一只鞋掉在了车下。火车开动,那人立刻把另一只鞋脱下来扔出窗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经过那里,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失去与得不到,更是家常便饭。那些会愿意在别人得到时祝福对方,在自己得不到时成全对方的人,才真正拥有骨子里的善良。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真诚地为他人鼓掌、为他人的成就感到高兴的人是难能可贵的。他们鼓掌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愿意同优秀的人共事,懂得“见贤思齐”的道理。帮助别人是一种善良,为他人鼓掌则是一种魅力、一种风度。真诚地欣赏别人、赞美别人,对于自己也是一种鼓励,正如你用一束光照亮了别人的生活,同时自己的心田也会被点亮。
七、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俗话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是为了好上加好,而雪中送炭解决的是燃眉之急。锦上不添花可能无关大局,但若雪中不送炭,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雪中送炭才是急人所需。十次锦上添花可能比不过一次雪中送炭更有意义。人生如四季,总会遇寒冬,挫折、背运是难免的。人在急难之中,自身难以解决,才最需要别人支持帮助、施以援手。与之相反的是,一个人处在顺风顺水、春风得意时,你给他一点好处,那于他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事。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我们做出力所能及的好事实事,帮助其化解危机、渡过难关,这才是对方所需要的,才是我们应该多行的善事。为人为政更应关注弱势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干部:“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一些雪中送炭,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愿望和效果相统一。”群众利益无小事。北宋时期的官员苏辙有言“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真正将人民疾苦放在心中,注重“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将民生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考量。
八、害人如害己,宽恕别人就等于宽恕自己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现实世界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增广贤文》中说:“悖入亦悖出,害人终害己。”大意是说,非正常得到的东西还会不正常地失去,损害别人终究是在损害自己。损人害己的事不要做。害人者的结局往往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首先,人们心怀仇恨与恶意时,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伤害。其次,如果伤害他人,自己的仇恨并不会因此减轻,问题也不会真正得到解决,反而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处。因此,有智慧的人,做事之前,一定要理性思考,害人之心不可有。懂得宽恕,就是放过自己。人一生过得好坏其实同自己与外界相处的和谐程度相关。生活中,家人、朋友之间有些磕磕绊绊是人之常情,如果简单地以暴制暴,相互抱怨,彼此关系只会越来越糟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会犯错、不完美是正常的表现。不妨将心比心,以宽恕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种种毛病,也许就会让自己更释然。宽恕别人,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楚庄王绝缨,宽恕了唐狡,唐狡在伐郑之战中殊死力战;唐太宗宽恕魏徵的一箭之仇,让魏徵成了自己最有力的一面“镜子”。以心度物,以己量人,宽恕别人,也是宽恕自己。
九、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这句话出自《鬼谷子》一书,大意是说:人的欲望越多,心神就越涣散,意志就越消沉,精力就越无法集中,就越难获得成功。欲望不可太多。人为什么容易焦虑、苦闷,甚至是惶惶不可终日,看似忙忙碌碌,实则过着仓皇鼠窜的生活,就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太多的人无法专注,他的脑子里有很多的任务要去做。他又是贪婪的,每个欲望都想得到满足,从而被假象所迷惑,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甚至看不清真相,辨不明是非,所谓“欲令智昏”“利令智昏”即是如此。相反,正如林则徐所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恬淡寡欲、淡泊名利者,更能蓄积心力,专注于志向的实现,往往能攀登事业高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能成就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如果只有成功的愿望,却没有成事的本领,缺乏一钻到底的干劲,必定无疾而终。我们从事任何工作、任何行业,唯有具备高超的专业本领,保持始终如一的专注,始终聚焦主责主业、专心致志,发扬钉钉子精神,才能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不断取得新进步,才能做一事成一事、干一行成一行。
十、克制自己,才能驾驭自己,成就自己;放纵自己,就会被欲望的魔力牵制,不得自由
王阳明曾说过:“能克己,方能成己。”树贵自直,人贵自控。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获得幸福生活,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掌握自己是一辈子要练的功夫,只有做到自觉自律,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能克己律己,方能成己成事。人生在世,无所不欲,这就是人心之所欲。但是,过多的欲望会让人处于不幸的境地,这便需要人有克制过多欲望的能力。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懂得克制自己。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也就比以前更接近成功。能够克制过多的欲望,才能不被外物所惑,才能掌控人生,成就自己。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对一个人来说,放纵自己、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固然可以图一时痛快,看似“自由”,但随之会被不受控的激情和欲望引向深渊。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美好的人生,就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之上。”自由不是无所限制和约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克制看起来是控制自己,其实是在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自由。只有克制自己,自警自律、慎独慎微,学会拒绝,学会对自己说“不”,我们才能让内心安稳,让生活充满阳光。
十一、世上没有后悔药,预防未病最重要
世上没有后悔药,却有“治未病”的良方。与其“悔不当初”,不如提前给自己“看看病”“吃吃药”。《黄帝内经》中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和高深的智慧,寓意是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才能处变不惊。困难和问题大都是突然而来,不会给予我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只有平时下足功夫,多思应对之策、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问题来了有把握,面对困难有底气。要提升预见性的思维,在事物还未冒出来、露出头,还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得见,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趋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事前做好预案,从而赢得主动、赢得未来。防患于未然方无致病之虞。《淮南子·说山训》言:“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庸医乱下药,而良医懂治病、能防病。“治未病”即做好预防,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选择。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增强风险意识,牢牢握住防患于未然这把钥匙,打开通向安全平稳的未来之门,这样才能把灾难和不幸挡在门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