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发展策略

2023-12-12朱安君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0期
关键词:现代化战略农业

朱安君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背景下为平衡城乡发展差距、提升综合国力而提出的发展策略,到目前为止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业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只有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的建设条件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当前,在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层党组织需要带领农民群众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提升奠定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大策略,自2019 年起我国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作为国家发展、稳定社会的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大会中提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探讨和研究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春节的慰问讲话中再次提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着重强调了农村人民就需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倾尽全力,做好农业经济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发展有了很大的突破,乡村面貌、基础建设、农民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但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仍旧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作出创新和改革,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探索新的发展策略,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带领农民群众一起迈向共同富裕。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

1、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石,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路径。

首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尤其是村“两委”班子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过去很多基层党员干部在农村发展中缺少积极性,想为老百姓办点事苦于没有好的项目,本着不出错、不犯错的态度,在工作中按部就班,导致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得不到有效提升。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两委”班子在党的领导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其职责和主观能动性,由原来的“等靠要”思想转变为“主动干、积极干”,极大的提升了基层领导在农业经济提升中的积极作用。

其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活动中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农机设备不断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农业技术不断在农村推进,有效提升了农业经济整体水平,不仅使农村农业生产模式和发展路径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而且多元化的农业生产路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渠道,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2、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发展逐渐向着现代化发展进步,不仅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得到了有效改善,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上也做出了改进。农村生产打破了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开始逐渐发展并壮大二三产业,致力于将一二三产业进行有效融合,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首先,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中,农村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作物和资源,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整合集体资源,利用并开发集体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渠道,也为其它产业整合到农业生产中奠定基础。

其次,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产业,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农村风景秀丽,农产品绿色、安全,在农村开展旅游业,建立农家乐、牧家乐,打造出一条龙服务的休闲农业,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此外,农村还可以开展养殖业,利用农村现有的山水,在科学技术指导下建设花卉、林果业、渔业、畜牧业等项目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提升。

3、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业经济提升的基础就是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新技术的引入对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极其重要。农村发展受到资金、制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农业新技术的引入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成为限制农业经济提升的重要原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基层农村需要合理利用这一战略方针,在农村发展中强化农业新技术的引入与推广,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挑战

1、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水平不足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其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能极大程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提升工作质量。农业生产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在生产中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机械化农业机器,才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虽然农业机械化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推行和应用,却并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速度,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推行还存在很多问题。基础设施滞后,道路、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建设不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需要增加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通过引进和普及新技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强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进而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但是,就目前发展而言,新技术的推广并不完善,农牧民在农业生产、种植和养殖工作中并没有接受到新技术的培训与帮助,仍旧在沿袭传统的生产技术,对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产生了极大的限制。

2、产业结构优化不足

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的生产收入途径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发展方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柏杨河乡的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得到了初步改善,打破了单一产业结构状态,通过多途径、多方向、多模式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发展的进步。但是,由于柏杨河乡一些村仍旧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现状滞后的现象。如梧桐窝子村、红柳村的3.3 万亩地近十年由于水渠破坏致使耕地浇不上水,当地老百姓靠禁牧款为生。柏杨河村主要靠农业种植,独山子村、阿合阿德尔村、玉西布早村主要靠畜牧养殖,一些村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循规蹈矩,没有结合自身的基础情况,在整合与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方向的过程中没有合理针对当地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效果。而且,受到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牧民对特色种养殖缺乏技术,部分村的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缺少科学统筹、合理化建设,成为限制和影响本地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原因。

3、农村人才动力不足

首先,农牧民自身综合素质不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关键,农牧民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日渐重要。但是,部分地区受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水平的限制,降低了农业经济发展效率。例如,在农业技术推广使用上,很多农牧民不能掌握和应用现代化农业技术,无论是自己学习还是专家指导都无法改变农民根深蒂固的思想,成为阻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其次,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柏杨河乡地处山区,是牧区,生产模式少、经济条件相较于城市还具有很大的差距,这致使本地农牧民的子女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很多青年均到周边城市务工,不愿返乡,使农村劳动力不足、可用人才稀少。再加上农村条件有限,没有人愿意到农村发展和建设,部分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又吸引不了外来人才,只留下一些年迈或者是上学的孩子留守在农村,致使农村建设无人可用,限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1、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牧民群众需要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理论。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为例,为了有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科学、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首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需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实现高效、有序、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管理。例如,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是米东区唯一的民族乡,辖区面积大,地处山区,基础设施的构建和优化是改进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公路交通以及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建设和推广对于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极其重要,因此,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策略,积极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进程。此外,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其引领作用,带动村“两委”班子做好为民服务的表率,积极带领和指导农民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以及农村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进步、不断强化管理水平。

其次,强化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开展。村“两委”班子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充分发挥其带领和指导作用。村“两委”班子要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在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时效性,能够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位置,带领农牧民群众紧跟时代发展和市场经营的需求,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利用利用先进、创新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此外,村“两委”班子需要及时学习和了解国家、政府的惠民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有序的落实政策,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降低农业经济风险,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更加稳定、安全的环境氛围。

然后,努力编好村庄规划,打好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依托乡村实施性规划编制,将东部山区玉西布早村、柏杨河村、独山子村三个村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结合“一山一沟一特色”分片设计,因地制宜打造景点,建设区域型生态休闲观光度假康养产业园。依托天山龙脊项目,加大对玉西布早村哈熊沟景区沿线整治提升力度,着力在环境卫生整治、道路坑洼治理、民宿产业发展及旅游服务管理上下功夫,计划重点打造20 家民宿示范户,并按照“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对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加快对周边村庄的深度规划开发,将东部山区沿线村庄(玉希布早村、柏杨河村、独山子村)串珠成链,围绕哈熊沟森林康养徒步游、柏杨河休闲采摘观光游、独山子村山地草原自驾游主题,打造区域型生态休闲观光康养游路线,以别有洞天滑雪场为依托,通过“冰雪+美食”、“冰雪+运动”、“冰雪+演出”等群众参与性高的冬季文化旅游活动,努力让民房变民宿、村庄变景区,结合农产品经营销售、健康康养休闲游,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牧民增收。

2、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已经打破了单一性的限制,开始着力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柏杨河乡党委、政府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委、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大力发展项目,擘画农业经济发展新蓝图。例如,柏杨河乡大力发展百万蛋鸡项目、南果北种特色大棚和骆驼养殖和驼奶加工销售产业升级改造,依托通汇活畜交易市场提升改造、福驼骆驼全产业链产业园建设、柏云万头肉牛基地、福运吉祥养殖、屠宰、仓储加工于一体产业建设,打造集活畜禽蛋养殖、交易、屠宰、深加工、集散为一体的畜、禽、蛋产品深加工销售产业链。推进饲草料种植,扩大自产自销,进一步发挥柏杨河乡柏杨河村特色种植的优势。例如,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柏杨河村一队大棚特色林果生产极好,农民可以开展特色林果采摘业。带动周边餐饮、商超、民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提升瓜果价值,还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提升。

3、优化农村人才培养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人才是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加强农民内部的再教育和农业生产新理念的培训以及外来人才的引进是农村人才建设的两大重要途径。

首先,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主要从思想和文化水平上进行再教育,让农民真切的意识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和应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和农业生产新模式。例如,加强像农机、互联网、物联网等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训,政府需要委派专业人才深入基层,进行现场的、手把手的教育和培训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支持和帮助,使其能够学会并善于利用各种科学技术。

其次,积极展开人才引进策略,聘请有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统筹能力强的人才到农村基层进行指导和协助,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政府不仅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农民帮助,还要在农业推广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与优化。农村人民以及村“两委”班子需要仅仅抓住这一机遇在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发展上加大建设力度,使农村建设无限的向现代化靠拢,从而不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与优化。进而推动农业经济提升,实现农村的富强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为此,针对农村具体情况,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机械化改进、人才动力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为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现代化战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边疆治理现代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战略
战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