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化习作教学探究

2023-12-12文|许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10期
关键词:戏剧化戏剧习作

文|许 跃

戏剧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借用戏剧的方式进行教学,角色扮演、剧本创作、师生入戏、思路追踪、动作重奏等,都是戏剧化教学的方法和要素。戏剧化教学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让学生置身于更真实多维的情境中,去更好地体验角色,进而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习作的灵感,拓展学生的事物想象空间,引导学生个性表达,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利用戏剧表演,创设习作情境

写出一篇优秀习作的前提是要有习作灵感,由此可见唤起学生习作灵感的重要性。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更直观生动的习作情境,实施戏剧化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回忆生活经历和平时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戏剧化教学之下的特定习作情境创设,可根据已经确定的习作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不仅可以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通过表演活动产生丰富的习作灵感,进而促进学生进行习作构思,不断优化习作思维,更大程度上确保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全情投入。

如教学“童话编写”习作主题,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整理出适合他们习作的童话类戏剧资源,如学生喜欢《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再将他们科学合理地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借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故事线索,分析这些经典故事的重要情节,对做得好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对稍有欠缺的小组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为了更好地保证戏剧化教学的效用,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练习、合作,还需要抽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完成剧本创编、场景布置等,以确保表演活动进行时有条不紊,丰富有趣。

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展开习作教学,创设习作情境,将班级布置得富有童话意境,进而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戏剧表演展示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此引导学生在表演任务完成之后,一起归纳童话故事的文体特点,共同总结童话故事创作的常见写法,无形之中强化了学生习作思维的培养。最后,教师布置自主编写童话故事的习作任务,有益于激发学生习作灵感,让学生实现有效创作。

二、利用戏剧表演,唤醒学生体验

习作的本质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小学阶段的习作大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去描写人、事、物,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发现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通过习作去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成长感悟。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思想单纯,对很多事缺乏深入体验,对生活缺乏主动观察和发现,更缺乏人生阅历,对人情世故洞察不够,因此,他们常常发现不了习作素材,很少会主动记录生活点滴、总结成长经验。习作时,学生常常会思路闭塞,很难叙述清楚事情的经过,对于重点部分缺乏细致深入的描写,很难写出具有独特个人情感与体验的好文章,最终呈现出来的习作枯燥无味,千篇一律。

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素材意识?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大胆尝试使用戏剧化教学去开展习作课堂,通过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和人生经历,引发学生的人生思考与感悟。学生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就可以更深入地去思考,使他们的生命体验更充分,更有助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内容丰富、主旨鲜明的习作,更具个性特色。

如在教学通过书信活动去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时,很多学生觉得很茫然,感到无话可写,更别提写出内容具体、情感丰富的文章了。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戏剧化教学方法,将学生代入到洋溢着亲情的剧场空间,借助《背影》这篇文章,利用视频营造具有离情别意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戏剧创演。首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负责扮演父亲的角色,一组负责扮演儿子的角色,让学生补白对话,进行活动表演。这样的表演,丰富了学生的角色体验,使他们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将课文中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与牺牲精神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这样的表演,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达成情感共鸣,还能触发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曾经的体验,让学生不自觉地联想到平时父母关心自己的一件件小事,从而在班级交流时形成头脑风暴,一个个看似平常却感人至深的选材就呼之欲出。如吃饭时父母总把好吃的菜往孩子这边挪,不停地为孩子夹菜,而自己却迟迟不动筷子;雨天里接孩子时宁可自己淋雨,也要把伞倾向孩子那边;摔倒时不顾自己安危,却用身体护住孩子;自己生病吃不下饭,却牵挂孩子的午餐吃了没有……这些动人选材的呈现,正是由于戏剧化的教学方法,以情牵情,以表演促发体验,以体验激发情感,唤醒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温馨亲情记忆,从而写出内容更充实、情感更真挚的好习作。

三、利用戏剧表演,引导个性表达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导致习作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往的习作教学大多采用命题的形式,弊端在于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也不管学生是否积累了相应的习作素材、产生了习作灵感。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不利于习作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对待习作越来越敷衍了事,不是套用别人的习作,就是照搬现成的语言素材,对于自主构思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基于此,在实际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戏剧化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以戏剧化表演活动去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性格特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习作任务,写出更有生命力和独特性的习作。

如在教学习作“猜猜他是谁”时,为了保证整体习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真情实感描绘人物的特点与精神品质,教师就可设计篇幅较短的教育戏剧剧本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从而把握好人物特点,懂得如何更好地描写人物。此类剧本可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以生活中常见的买卖商品等情境进行设计,展现不同性格的顾客购买商品时的不同表现,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顾客与商家对话时的动作、语言,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观察推测剧本中所出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表演,更深入、更详细地了解剧本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客观分析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本身的个性表达也得到了突出和展现。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总结如何表现人物特点,写好人物。最后,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想一想他有什么特点,哪些事情哪些场景可以体现这个特点,这个人物经常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懂得了要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独具特点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才会特点鲜明,让人物跃然纸上,表达才会更具个性化。

总而言之,采用戏剧化教学这一方式进行习作教学,通过组织和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戏剧表演活动,能有效创设习作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唤醒学生的习作灵感,丰富学生的角色体验,发掘习作素材,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让习作教学在创新优化方式的同时,有效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戏剧化戏剧习作
那些“戏剧化”的刺杀案
有趣的戏剧课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LOGO GIRL
戏剧类
习作展示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