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塑造衡水新风貌的策略研究
2023-12-12朱冰清赵建霞
卢 喆 朱冰清 徐 媛 苏 阳 赵建霞
1.衡水学院图书馆,河北 衡水 053000
2.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3.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不同于粗放式的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新型城镇化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是近年来我国宏观政策的一大着力点和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 年)》等文件强调,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2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持续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等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在新契机下,衡水市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国家指导性文件。2023 年衡水市政府第四次报告中提到,要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塑造美丽衡水新风貌。基于此,通过调查评估衡水市新型城镇化实际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群众需求出发,对衡水市科学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相关建议。
1 衡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概述
衡水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在河北省内经济发展情况一般,城镇化建设发展也相对滞后。但近年来,衡水市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汇编数据》显示,2022 年底,衡水市常住总人口416.65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4.7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34%,同比提高0.53%,与2012 年的41.39%相比,提高了14.95%。衡水市城镇人口增加有效拉动了投资和内需,新需求创造了新供给,衡水市城镇化发展推动了结构供给侧改革,带动了经济发展。2022 年衡水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 800.5 亿元,与2012 年地区生产总值1 011.5 亿元相比,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由此可见,衡水市在逐步实现城镇化,在以城市为主体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从京津冀地区总体上看,截至2022 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7.5%,天津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5.11%,河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65%,衡水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34%。所以整体而言,衡水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和国家整体要求相比,差距明显[1]。
2 衡水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2.1 经济欠发达,推动新型城镇化动力不足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但衡水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衡水市存在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衡水市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 年一二三产业占GDP 比重为14.6 ∶34.6 ∶50.8。首先,衡水市虽是农业大市,但非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程度都比较低,造成农业产业不强、农民不富的现实局面。其次,衡水市第二产业不发达,基础薄弱,缺少支柱性工业,大型企业带动城市发展能力不足,并且结构粗放,不能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最后,衡水市虽然正在逐步向第三产业转型,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较大,但衡水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慢,并且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问题。例如,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如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等发展滞后。同时除电信、金融、保险、运输外,第三产业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企业竞争力不强,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此外,衡水市经济总量偏弱,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力量有限,带动周边县域发展的能力不足,且产业发展水平低,难以吸纳优质人才。
2.2 城乡发展不平衡,要素流通不充分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难题,其目标是城市和农村互相依托、协调发展,通过合理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城乡规划总体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问题突出。受制于长久以来的城市政策偏向,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约束了体制机制创新,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 年衡水市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7 214 元,增速达4.1%,低于全省的41 278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147 元,增速达7.3%,低于全省的19 364 元。虽然衡水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但城乡收入差距较为明显,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05 倍。其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政府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乡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缺少相应的维护管理。例如,衡水市很多乡村在旱厕改造后并未解决抽水问题,未配套排污系统,为农村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最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如医疗保障与卫生服务、教育资源、社保体系、交通安全等方面仍存在城乡双重标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严重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 城镇化建设待提质,环境承载压力大
衡水市城镇化建设可以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尤其是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质量,对于城市整体风貌有直接影响。衡水市老旧小区改造缺少统一规划和统筹机制,存在改造资金筹措渠道窄、沟通协调难度大、后期维护难等若干难题,且改造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忽视居民需求、留下安全隐患、重“面子”轻“里子”等现象,导致改造结果与居民期待有差距。突出性问题还包括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足、失修失管、环境普遍脏乱差、功能性和安全性不足等。
此外,衡水市县城的城镇化建设质量参差不齐,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造成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力不足、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土地扩张速度快,利用粗放浪费不集约;产业后继发展乏力,带动能力弱;人口聚集效应不强[2];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等若干方面。从环境资源情况来看,现阶段中国城镇化进程对环境质量总体造成负面影响[3]。在空气污染方面,衡水市空气污染表现为持续时间长、日数多,细颗粒物污染问题突出;在水资源方面,衡水市河流自净能力差,地下水超采严重,滏洋河岸和南运河沿岸浅层地下水污染较重;在土壤方面,衡水市部分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业耕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压力不仅会给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影响着整个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塑造衡水新风貌对策及建议
3.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产业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步发展,以产兴城,以业聚人。通过资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汇聚产业集群,激发经济活力。发展新的就业形态,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吸引人才回流。一方面,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衡水市应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同时,政府应加大发展资金投入,扶持发展农业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地、示范园等建设。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衡水市需要加大二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重视第二产业,升级传统工业,壮大支柱产业,加大对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强化第三产业,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向高层次、高效益发展,关注现代物流、数字经济、软件和信息技术、健康服务等领域,提高第三产业竞争力。
3.2 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壁垒
统筹城乡发展,就要破除壁垒。首先,需要调整政策偏向。针对存量未落户人口,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4];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进城人员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同时振兴乡村产业,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品质。其次,应建立公共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明确标准覆盖范围,统筹建设,共建共享。切实加强道路、桥梁、水路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电气等民生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最后,需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解决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的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民生保障制度,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失业等;持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体系,有效解决进城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位供给、城镇学校建设;扩大医疗机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
3.3 区域融合发展,绿色先行
在区域融合发展整体布局方面,完善主城区、县城、重点镇的协调发展是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突破口,也是塑造城市新风貌的内在需求。一方面,做优做强主城区,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中心城区的科学教育、文化、互联互通功能,突出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中心城区建设质量,补齐城区建设短板,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推进城市路网改造,完善主干道路面维护工程。建立政府、居民、社会力量改造资金共担机制,改造老旧生活区基础设施,推进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消防安防、照明、环卫、排水等),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安全需求。对有条件的社区提升设施、绿化、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生活品质和便利需求,打造宜居环境。另一方面,县城承担着连接城乡的重要职能,加强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县城规划水平和扩容升级,推进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质,从而带动县域体系全方位发展[5]。
在城镇化质量方面,要根据各县城的功能特色,持续深化“小县大城”战略,挖掘县城历史风貌和特色优势,在维护传承地方民俗文化基础上,塑造辨识度,打造特色县城。此外,还应利用产城融合强化县域发展、提升县域集聚功能。因地制宜,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载体,分别制定城镇化的商业化生产路径,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精品小镇,以特色兴城,衡水市部分县区已经取得不错进展,如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滨湖新区闾里古镇、饶阳乐活小镇等,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在环保方面,实现新型城镇化不能只追求速度和规模,还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防止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破坏和污染。主要有如下举措:第一,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调整种植模式,加强水利建设,同时严控耗煤建设项目,淘汰高污染低收益企业。第二,完善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并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第三,建立环境承载检测预警机制,完善环境破坏追责赔偿标准体系。
总之,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平衡与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延长整个生态工业的链网,实现能源、资源、原材料的多层次利用,打造资源、产品、废物再利用的生态链。
4 结语
塑造城市风貌,协同推进经济、社会、空间的演化过程,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建设的重点所在。衡水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既要统筹兼顾、整体布局、系统规划,追求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协同与均衡发展,更要注重环境的宜居、历史文脉的传承和生态文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