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生态环境视域下河北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研究

2023-12-12李雪瑾马晓颖李颖栾义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纪念馆适应性原文

李雪瑾,马晓颖,李颖,栾义敏

(唐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革命纪念馆是指“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于有关的革命纪念建筑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1],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辉煌历程。近年来,国内的革命纪念馆越来越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大部分纪念馆内的解说词都配有英文翻译,很多革命纪念馆还建立了自己的双语网站或线上虚拟展厅,方便更多的外国民众通过网络了解中国革命历程。因此,做好革命纪念馆的外宣翻译,有助于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帮助外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绩。

河北省是重要的革命圣地,省内有很多革命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冀南革命斗争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记录了革命先辈们在燕赵大地上的奋斗历程。这些革命纪念馆的外宣翻译能够让外国参观者及网友更多地了解河北省的革命故事。而了解翻译生态环境,对于做好这些革命纪念馆的外宣翻译至关重要。

1 翻译生态环境

翻译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胡庚申指出,翻译生态环境是 “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2]。翻译生态环境是有层次的:可初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又称为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许多学者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如,蒋骁华进一步探讨了翻译生态环境的性质、特点和内涵[3]。方梦之对翻译生态环境概念的发展、构成、术语体系、层次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翻译的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翻译生态环境是翻译生态平衡的基础,它制约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因此,要做好革命纪念馆的外宣翻译,也应充分考虑翻译的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

2 翻译生态环境视域下解析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

2.1 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大环境

胡庚申在阐述翻译的大环境时指出,“从宏观上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语言政策,不同语言集团有不同的翻译政策”[4]。方梦之认为,“在宏观的层面上,翻译要考虑国家利益、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等形而上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世界各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革命纪念馆记录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重大事件,丰富的文物史料讲述了党在革命过程中砥砺前行的动人故事,对于这些事件和文物的英文介绍能够帮助外国民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因此,讲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革命史、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大环境对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要求。

笔者的团队通过调查发现,河北省的革命纪念馆中,大部分解说词配有英文翻译,翻译的质量也能适应大环境的要求。

例1: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以李大钊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论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As he disseminated Marxism, Li Dazhao, representative of the early pha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 had a controversy with those who represented a non-Marxist trend.In doing so he defende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promoted the spread of Marxist ideology.

这句话及其翻译选自李大钊纪念馆的介绍,概括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同志在20 世纪初的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播撒革命火种的过程。这句话的英文翻译用词准确,语义清晰,有效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如,译者把原文中的“论争”一词翻译成“controversy”。这一词在英语中指的是 “长期、公开或激烈的争论”,能够让外国参观者体会到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同时,译者还考虑到英文读者的表达习惯,把原文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的句子拆分成两句话,并用了“as”等连接词对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行说明,从而能够帮助外国参观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传达的信息,通过李大钊同志的经历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翻译符合大环境对于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要求。

例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铭记这段饱经沧桑、可歌可泣的历史,铭记这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战士,继承和发扬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In the new journey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we should remember this period of the history of the vicissitudes, keep in mind these heroic soldiers who are brave without fear of sacrifice,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ir strong will and noble sentiments in their love for the Party, the motherland and the people, 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keep moving forward and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to achieve the Two Centennial Goals and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这句话选自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泊头旧址纪念馆,表达了当代共产党人对华北局城工部在泊头的战斗岁月的缅怀,以及从先辈的事迹和精神中获取的力量。这句话的英文翻译保留了中文的句式结构,用了5 个分句把原文的信息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翻译保留了原文气势,能够让英文读者感受到当代中国人民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澎湃热情和激昂斗志;同时,分句之间的递进关系也体现了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在当代的延续和传承。另外,对于原文中一些中国特色的表达,如 “不忘初心”“中国梦”等,译者也选择了官方的译法,这样可以让英文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政策和中国话语。可以看出,这句话的翻译也很好地适应了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大环境。

2.2 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中环境

方梦之指出,中环境“是具体的翻译门类中的条规和氛围,凸显‘何为译?’‘谁在译?’‘如何译?’‘为何译?’这样一些基本问题。译者参与翻译活动的指导思想大致在中观层次”[5]。对于外宣翻译,方梦之在文章中引用了黄友义的“外宣三贴近”原则来解释其生态环境。其中,“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要求”这一点与中环境对翻译的要求相对应[6]。在河北省革命纪念馆的翻译中,一些译者充分考虑到了外宣文本的文体特点以及外宣翻译的具体要求,尽力满足英文读者对中国信息的要求,使译文能够适应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中环境。

例3:1947 年11 月12 日11 时,人民解放军历经六昼夜浴血奋战,攻克了华北重镇石门。

Shimen, which is now known as Shijiazhuang, an important city in North China, was captured b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from Kuomintang(KMT)-led government, on 11 a.m., November 12,1947, after 6 days’cruel fight.

该句选自石家庄解放纪念馆。原句为了符合石家庄解放时的历史环境,使用了石家庄的旧称“石门”。而不了解石家庄历史的外国参观者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迷惑。因此,翻译采取了音译加解释的方式,在 “Shimen”一词后加上了定语从句 “which is now known as Shijiazhuang”。这样的处理方法既能帮助外国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又能帮助他们增加对石家庄历史的了解,知道了“石门”这一旧称。因此,这句话的翻译做到了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要求,适应了革命纪念馆外宣的中环境。

例4:1927 年4 月6 日,张作霖派大批军警闯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其他进步人士。

On April 6, 1927, warlord Zhang Zuolin sent his troops to break into the Soviet Embassy and arrested Li Dazhao and other people.

该句选自李大钊纪念馆,描述了李大钊同志被捕的过程。原句中出现了军阀张作霖的名字,如果直接音译,可能会令不熟悉中国近代史的外国读者感到迷惑。因此,译者在音译前加上了“warlord”(军阀)一词来说明张作霖的身份,这样外国读者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李大钊同志被捕的原因,同时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面临各方势力压制的处境,感受到党在逆境中成长壮大的强大力量。这句的翻译也是适应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中环境的很好的例子。

2.3 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小环境

小环境指“大环境和中环境之下的操作环境”,即译者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方法。生态翻译学的 “翻译方法可谓之‘多维’转换,其中主要落实在‘三维’转换上,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河北省革命纪念馆的外宣翻译中,许多译例体现了译者在这三个维度进行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2.3.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指出,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子结构的调整和修辞风格的转换等”[7]。在革命纪念馆的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中文和英文在词汇、句法和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区别,在语言层面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使译文更加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

例5:冀南农民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八路军开辟冀南抗日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华北人民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The rebellion was a glorious event in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people in Huabei Region, as it was a heavy blow for the reactionary rule of Kumintang and laid a solid political and public basis for the 8th Route Army to establish an anti-Japanese bas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ebei Province.

例5 选自冀南革命纪念馆,是译者在语言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例子。原句由三个并列的分句构成,而且三个分句之间没有任何的连接词,符合汉语意合的特点[8]。而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分句中的逻辑关系是通过连接词来体现的。因此,在翻译此句时,译者把“在华北人民革命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一分句提前,并在后面增添了连接词 “as”,更清晰地展示了分句间的因果关系,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形合的特点,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

例6: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泽东

The revolutionary war is a war of the masses; it can be waged only by mobilizing the masses and relying on them.

——Mao Zedong

例6 选自西柏坡纪念馆,也是译者在语言维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例子。原句是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的名言,由三个分句组成。其中第一个分句是主谓宾结构的句子,第二、三个分句都是 “只有……才……”连接的条件复句,而且没有明显的主语。这与英文的句式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为了适应英语的语言习惯和句法结构,在语言维度进行了转换。首先,把原句的三个分句译成了两个分句,并用分号连接;另外,把原文的后两个分句合成了一个被动句,并增加了主语“it”。这样的转换使译文句子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更加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

2.3.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认为,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在革命纪念馆的解说词中,也会出现很多中国文化相关的词语。在翻译这些词语时,译者应该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使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能够更好地被西方读者所接受。

例7:1947 年,石家庄在浴火中得到重生……

After 1947, Shijiazhuang got her new life like the phoenix recovered in the fire.

该句选自石家庄解放纪念馆,体现了译者在文化维度进行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原句使用的成语“浴火重生” 指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原句使用这一成语来描述石家庄经历了多年的战争,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过程。由于郭沫若的著名诗歌《凤凰涅槃》,中国读者看到这个成语就能联想到凤凰浴火重生的故事,并理解其含义。然而,如果将该句直译成 “Shijiazhuang was reborn from the fire”,就可能会引起英文读者的误解。因此,译者为了适应英语国家的文化,在翻译时增加了“phoenix”这一意象。“Phoenix”是西方神话中的不死鸟,相传这种鸟在埃及沙漠中生活五百年后身焚,然后又从其焚灰中再生。郭沫若在其诗歌中将这种鸟与中国神话中的凤凰形象融为一体,形成了“凤凰涅槃”的典故[9]。译文中这一意象的添加,准确地诠释了原文中 “浴火重生”的含义,使译文更能适应译入语的文化环境。

2.3.3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认为,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10]。在革命纪念馆的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交际意图,注重交际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使译文恰当地传达原文的交际意图。

例8:他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服从党和革命事业的需要。

In his whole life, Liu was open and integrated and always put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y and revolution before those of his own.

例8 选自冀南革命纪念馆,体现了译者在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该句对刘子厚同志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原句的后两个分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分句来表达:“always put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y and revolution before those of his own”。这个分句回译成中文是“始终把党和革命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与原文的意义不同,但是从交际维度看,译文和原文都体现了刘子厚同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而且译文更加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交际意图,成功实现了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这些革命纪念馆的译者们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使得英文翻译能够更好地被外国参观者接受,更符合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要求,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外国民众讲述党的革命故事,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译者在翻译的小环境中进行翻译方法的选择也是为了使译文能够更好地适应大环境和中环境的要求。

3 结束语

根据生态翻译学理论,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应充分考虑翻译的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使译文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第一,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大环境要求译文能够向外国参观者真实地展示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光辉历程,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帮助外国参观者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第二,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中环境要求译文能够符合外宣文体的具体要求,并满足外国参观者对中国信息的需求。第三,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小环境要求译者能够在多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使译文更加适应外宣翻译的中环境和大环境。通过对河北省革命纪念馆外宣翻译的分析发现,很多译者能够采取各种方法使译文适应外宣翻译各个层次的生态环境,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彩的译例。这些翻译实例和翻译经验也可以为其他革命纪念馆的外宣翻译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纪念馆适应性原文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