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兔子成了嫦娥的“专宠”
2023-12-11润语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3年11期
润语
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就对黑暗中的唯一光源——月亮,充满了称颂和崇拜。自古以来,每当皓月当空,怀着无限好奇心与想象力的人们便忍不住浮想联翩,围绕着“月亮上可以通灵的精灵到底是什么”展开了长久的辩论。老虎、蛤蟆、兔子,这些陆地上的生物,统统都在传说中“上天”“登月”了。
其中,兔子以陪伴嫦娥久居月宫而闻名。但兔子一开始并不是这位月亮仙女的萌宠,而是西王母手下豢养的捣药兔仙。
《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是神话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害的长生女神。从东汉开始,以西王母为主题的壁画和帛画中,已经出现了兔子的形象。这些兔子或奔跑嬉戏,或手持灵芝仙草,更多的则是挥舞着木槌在捣药。而兔子捣出的是能使人不死成仙的灵药,这也正是兔有长寿不死之象征的起源。诗人杜甫也咏叹:“入河赡不没,捣药兔长生。”
在嫦娥奔月的传说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临飞之前,嫦娥家中养的一只小白兔跳入她的怀中,就这样,嫦娥抱着白兔,一直飞到月亮上的广寒宫里。广寒宫玉洁冰清,冷清而又寒冷,飞入月宫的白兔便叫玉兔。再加上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月中有兔,因此清冷孤寂的月宫中唯有玉兔与奔月的嫦娥相伴,成为人们遥望月亮时脑海里统一浮现的画面。就连诗人李白的诗里也说:“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月亮中有兔子的说法不仅存在于中国神话,还见于其他民族的神话。《大唐西域记》就记载了一则月中有兔的印度神话,说的是兔子为帝释天(佛教神灵)寻食而无所收获,遂举身赴火,以自己的肉身供食帝释天。帝释天感念兔子的诚心,遂將其置于月中,令后人世世得见。
(选自2023年第7期《奥秘》,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