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是相遇的地方

2023-12-11杨晨

画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杨晨西安美术学院画刊

许毅博:(《画刊》封面计划艺术家,2023年第8期):在创作中,艺术家会刻意或无意地产生创作脉络与风格,你如何看待艺术创作的方法论?

杨晨:站在什么样具体的语境当中,从何种哲学的、社会的、文化的位置切入?汲取哪些艺术家和艺术运动以及其他相关的影响作为参照?又应用怎样的材料、媒介、语言表述共同建立起一种严谨的、相关联的创作文脉系统是必要的。这会帮助创作者更理性地围绕着自己所提及的创造性问题去工作。

在约翰·伯格的作品《我们在此相遇》的里斯本章节中,记述着一段他与母亲的对话。“约翰啊,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画线的问题,你得自己决定你要把线画在哪里,你不能帮别人画那条线。当然,你可以试试,但不会有用的。遵守别人定下的规矩可不等于尊重生命。如果你想尊重生命,你就得自己画那条线。”

“所以时间不作数,地方才作数?”

“不是任何地方,而是相遇的地方。”

相遇的地方,是偶然随机的,相遇的时刻往往既是高潮到來的瞬间也是告别的开始。我们不难想象这些情景会左右一个观察者的目光,激发一个游荡者的热情。期待偶然,始终是一种强烈的愿望,正因为期待,才赋予内心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可否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可以推动我们去改变和创造一些事物呢?通常,当我们反复在城市熟悉的街区中徘徊时,一种强烈的发现感会抓住我们,世界的奇观伴随着我们的脚步节奏展开,好似我们奇迹般的观察着周遭世界,闲逛往往能够将最日常的现实推移向不确定的陌生领域。但是,如果想抓住这样的陌生,不想让其转瞬即逝,对我而言则需要确定一种验证和感知的现场,去体现出我在某时某地拥有偶然的确信,让它依据感觉蔓延开来的同时也应用一种方法,使得我在游荡的过程中不满足于只成为一位记录者。

关于艺术创作中的“偶然性”总有太多的争执。人们往往指责其要么太过于明显,要么不够现实,要么过分表达,要么就坠入肤浅或者自说自话。艺术中的偶然性思维似乎注定要处于两者之间,陷入对立的(控制与缺乏控制、秩序与无序、控制与不可预测)之间的辩证游戏中。而寻求一种微妙的、有趣的平衡,使偶然性可以被接纳,是鲍里斯·阿舒尔(Boris Achour)的系列作品《小动作》,以及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is Alys)的《粉刷/修改》《绿线》给予我的“遗产”。

在我以往的作品中,确实总被画线的问题所牵引。我曾借用隐喻阿里阿德涅的线团去组织地缘关系,尝试让铅笔推动橡皮进入消磨彼此的状态,也用绘画的线条拼命追赶风中消散的花朵。这次围绕《画刊》杂志的“封面计划”,我满怀期待地在街头闲逛了几天,途中拍摄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找到几处可供发掘的场景,但在经过种满麦冬的路边时,偶然看到一束越界的野草,我确信我们终于在此相遇!我抢在环卫阿姨清除掉它的前一刻留住了它,用油漆画下规避野草的环形线条,通过介入和干预导演了这场意外。

一条白色交通线,化身为一种规范穿行在特定的区域,甚至表明一种拒绝。而违反则意味着越过,在秩序的深处始终又有一种隐匿的东西会调动起不服从的欲望。

我问女儿,你觉得这是什么?她想了想回答道:“一条线,还有大草妈妈和小草宝宝。”

这是相遇的地方,场景不期而遇,但作者同时在场。

注:杨晨,艺术家,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实验艺术专业教师,西安美术学院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孟 尧

猜你喜欢

杨晨西安美术学院画刊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西安美术学院作品
小猕猴学习画刊
小猕猴学习画刊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中国“不怕事”强大武器装备是后盾
强军兴军应当重点关注的方向
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概况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画画刊》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