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炉赏雪,依诗听雪

2023-12-11编辑高婷

父母必读 2023年12期
关键词:赏雪谢道韫围炉

编辑┃高婷

雪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和快乐。没下雪前,人们就期盼着它的到来,想着欣赏雪景、围炉饮酒的美好时光。

过了立冬,后面接连的两个节气就是小雪和大雪—每到了这时候,大家便开始盼望:什么时候能下一场雪呢?说到雪中诗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呢?

雪酒俱备待友来

不过古诗词中写到雪的有很多,跟我们如今一样,因为下雪而倍感欣喜的诗人也有很多。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所谓“绿蚁新醅酒”,是指刚刚酿好的米酒表面漂浮着一层酒渣,颜色微绿,细小如蚁。不过这可不是酒的质量问题,也不是指酒的品质较低。古时候管过滤好的清酒叫“圣人”,没过滤的浊酒叫“贤人”,两者都透着风雅。而在这首诗中,酒刚酿好就拿来喝,恰呈现出一股兴致勃勃。

同时,酒的微绿颜色又与红泥小火炉的颜色形成对照。再把它们放到“晚来天欲雪”的背景中—将要下雪的傍晚,云层厚厚的,气温应该已经降到很低,原本是不是会有些昏暗和清冷?但诗人用绿色与红色(小火炉还暗示着火光)点染,画面即刻变得活泼起来。

此外还有温度和气味:小火炉上热着酒,散发出暖意与酒香。就在这样的氛围里,携着这股兴致,白居易向朋友发出邀请。而在这个邀请中,他实际上是在想象着,当雪最终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时,与朋友一起围炉饮酒,将是怎样美好而惬意的时光啊!

围炉赏雪有闲情

类似的场景在唐朝诗人韦应物笔下也有一个,不过在这首诗中,雪不是将要落下,而是已经落下,朋友也不是即将应邀而至,而是已经到来,给了诗人一份意外的惊喜: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唐]韦应物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

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衣。

深炉正燃火,空斋共掩扉。

还将一尊对,无言百事违。

这位朋友撇下新年庆典,来到位于竹林深处的寺庙,拜访隐居于此的韦应物。他在山间走了很长的路,直到入夜方才抵达,衣服上落满了雪。于是,韦应物燃起炉火,两人便在这空寂的竹林寺中对坐畅饮。可以设想,如果白居易的朋友当晚应邀前来,大概也会是这样一个场景吧!

关于赏雪饮酒,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来自明末清初的名士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他写到某年杭州大雪,西湖不仅看不到人,连鸟儿的声音都听不见了。等雪停的那天,他独自乘一条小船,往湖心亭去看雪。四顾茫茫,只有天与云、山与水和湖面上的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感觉就如现在的无人机自空中俯拍,镜头里一片白雪皑皑,长堤、湖心亭、小舟和人,都像是微缩的风景。

原本以为能有这份闲情、这么爱折腾的,就自己独一份儿了,不料到了湖心亭,却发现已经有人先到一步,在地上铺好厚厚的毛毡,相对而坐;还让童仆生好了炉子,正在煮酒。这两个人看到张岱,也是既意外又高兴,拉着他一起喝酒。盛情难却,张岱勉强喝了三大杯……

你要问这两人是谁?文中说:是两个从金陵(如今的南京)来的人。

这段偶遇的故事告诉我们:当年,在杭州,冬天也是会下大雪的。不过现在如果真的下雪,估计西湖边上会挤满了人,呼朋引伴,热闹不已。和孩子在一起当然不宜饮酒,但全家人一起围炉赏雪,剥个橘子,喝杯热茶,甚至吃个甜甜的冰激凌,也可以既惬意又浪漫哦!

纷纷白雪何所似

每到雪天,孩子们容易被考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如何描绘雪呢?这个问题也并非如今才有,古时候的小朋友也同样会被考到。《世说新语》一书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东晋政治家谢安有段时间曾经隐居在会稽山(今绍兴),与名士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有一年冬天下雪,他把孩子们聚在一起讲学,讲着讲着雪忽然下得非常大,他来了兴致,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儿子谢朗,小名胡儿,年少时就以才思敏捷著称,先回答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就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大家觉得这个比方打得怎么样呢?以他的反应速度而言,算是很不错了。而且就近取譬,以“撒盐”来比喻大雪纷纷落下,也不算差。

但是,他的妹妹谢道韫却紧随其后,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舞。这个比方不仅更贴切地形容出了大雪纷飞的情景—既描绘雪花之大(相比较而言,“盐”的形象就嫌细小了),又讲到雪花随风飞舞、漫无边际的特点(“撒”这个动作则缺少了点儿飘逸)。

而且她所说的这派景象既美又带着特别的思致,比谢朗就要高明很多。这位谢道韫正是东晋著名的女诗人,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不仅擅长写诗作文颇有才华,而且格调很高,后人称赞她为“女中名士”。

以打比方的方式描摹大雪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来自唐朝诗人岑参,这首诗写在他驻扎边塞时期,在那里的冬天,农历八月就会下起漫天大雪。这首诗的题目叫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沿着送别的时间线来写,而雪就在这个过程中越下越大。诗中的这个名句大家应该很熟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跟谢道韫一样,岑参也选择了一个春日的意象来描绘冬天的大雪,在某种程度上把寒冷转换成了美好—谢道韫所选的是柳絮,岑参则选择了梨花。这两个比喻同样都描绘了雪花的颜色、大小和形态;也同样都写出了雪下得非常大的情景。

所不同的是,谢道韫描绘的是雪花飞舞的动态景象;而岑参所描绘的则是蓦然望去,雪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落满了帐外的所有树木。

夜深如何知雪重

以上都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大雪,除此之外,诗人们还另辟蹊径,从触觉(寒冷)甚至听觉来写—落雪原本是无声无息的,如何从听觉的角度去表现呢?白居易写过一首很妙的诗: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大家能找到触觉元素吗?没错,就是“已讶衾枕冷”。这个细节同时也回应了诗题所述的时间:是夜间。此时诗人已经睡下,感觉到冷。第二句写的是视觉,但不是直接看到雪—同样因为这是夜间,诗人看不清雪花飘落,于是就从侧面写积雪的反光映照在窗户上的情景,由此告诉我们:雪正在越下越大。

接下来第四句就写到了听觉,但所听到的并不是下雪本身的声音,而是积雪压断竹枝的声音。这声音原本也是细小的,但在寂静的雪夜,在因为寒冷而尚未入眠的诗人耳中,却显得格外清晰。

许多评论者认为,《夜雪》这首诗体现的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孤独、寂寥的心情。不过大家读下来,应该不会有太多负面的感觉,反而是应该更钦佩诗人敏锐的感触和捕捉细节的能力:用环境中的种种细微变化把一场深夜大雪写得如此具体可感。

同样在写深夜大雪时加入了听觉元素、写出敏锐感触的,还有唐朝诗人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同样写入夜之后,听见外面的动静,所不同的是,“时闻折竹声”更增添了寂静——正因为深夜雪越下越大,完全没有了人及动物的活动,诗人才得以听到如此细微的声音;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则打破了这份寂静,使人及动物的活动冲破风雪,进入场景中来。

这正是诗人与众不同的地方:不管在何种情境下,都能保持对世界的敏感,能发现并写出独特的角度,乃至其他人未曾注意到的细节。而这也正是我们读诗所能够得到的一种乐趣,一点启发。

互动问答

1 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中描述的是什么?

●柳树 ●雪花 ●柳絮

2 明末清初的名士张岱写的诗词《湖心亭看雪》中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西湖 ●洞庭湖 ●长江

3 古代把过滤好的清酒叫做什么?

●圣人 ●贤人

4 诗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后半句是什么?

5 和孩子一起诵读文章中提到的古诗词,并鼓励孩子以雪为主题,写一首诗词。

袁坚

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出版有《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带上思维导图去旅行》《带上思维导图写作文》,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猜你喜欢

赏雪谢道韫围炉
围炉话冬日
日日是好日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奶奶今天不接你》围炉点评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岁寒三九何处暖,围炉而坐品诗词
仙女山
才女谢道韫
唐诗赏读
元旦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