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宁夏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与防治
2023-12-11胡浩
胡浩
(青铜峡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宁夏吴忠 751600)
宁夏黄河沿岸地区是国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在奶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较完善的产业政策,设施设备呈现出高端化和体系化,有“乳企的福地、奶牛的天堂”的称号。近几年随着黄河沿岸地区畜牧业蓬勃发展,宁夏积极进行奶产业的发展与推广,希望能够实现全产业链竞争力的有效提升,目前宁夏已是国内牛奶主产区之一,牛奶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与落实奠定良好基础。但由于宁夏境内规模养殖场发展过快、对规模化养殖知识掌握有限、缺乏规模化养殖区及散养区防疫经验、牛只买卖调运不规范、隔离措施不完善、检疫监管不到位、圈舍布局和流程不尽合理、生产中重硬件轻软件,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守,时紧时松,无问题时悠然自得,有问题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一旦感染快速传播,甚至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若该病在宁夏境内大面积传播,可能会对奶牛和肉牛产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也会阻碍宁夏农业经济发展,甚至会对乡村全面振兴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文从宁夏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临床特征、流行特点、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着手,为何如做好该病的防治提出建议,供广大养殖业主和基层防疫人员参考。
1 病原
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V)、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V)以及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均为痘病毒科(poxviridae)。对其进行临床电镜观察发现上述病毒的病毒粒子一般为短管状或者砖块状,体积相对较小,属于双链DNA 病毒,并且只存在一个血清型,当前研究发现SPV 和GPV 之间具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1]。
2 流行情况与流行特点
该病于1929 年在赞比亚被发现。据统计,在2017—2021 年间,全世界共有57 个国家均表示发生牛结核性皮肤病疫情,13 个国家为首次发生,其中有11 个国家为亚洲国家,2 个为非洲国家。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希腊在2015 年先后报道该病的发生,目前认为其在非洲,中亚,中东以及东欧等地区分布十分广泛[2]。我国第1 次确诊牛结核性皮肤病是在2019 年8月12 日发生在新疆伊犁。宁夏在2020 年10 月发生过输入性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
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流行地区间隔几年才会暴发流行。疫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但也可能随时发生。新生(即不免疫)动物数量持续增加、活跃的吸血媒介数量充足以及不受控制的动物移动,通常是导致大规模牛结节性皮肤病暴发的驱动因素。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病率在5%~45%范围内,死亡率最高可达10%。该病只感染牛,主要通过蚊、蝇、蠓、蜱等虫媒传播。牛一旦感染该病可能引起流产,导致发情期推迟等,上述作用会使得肉牛的产能降低,同时不利于泌乳牛的产乳过程,进而导致脾脏损坏以及乳房炎等,基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染性危害性以及致病性等典型特点,当前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划分到二类动物疫病范畴并进行有关管理。
3 发病因素
3.1 对疫病的防控意识不强
对调出地区没有进行考察了解,不知道调出地的疫情发生情况,临时决定或跟风操作购买,运前不免疫,不设观察期,到场就看牛,看好就装车,多场多户牛混群混装,车辆积粪多不清除,不消毒,粗暴驱赶,野蛮装卸,没有应急管理措施,牛群抵抗力下降。
3.2 检疫观念淡薄
购牛不告知当地检疫部门,不进行实验室检验,甚至不进行产地检疫,图省事,求速度,异地出证,逃避检验,绕卡通行。甚至个别养殖户图便宜,购买发病地区或养殖场的病牛,倒卖发病潜伏期的牛。发病不报告,私自处置病、死牛。
3.3 生物安全制度不落实
一些养殖场订立了规章制度,只是挂在了墙上,没有严格落实遵照执行,拉运病淘牛、死淘牛、出栏牛车辆,拉运饲草料车辆,清粪车辆,参观车辆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内既养牛又养羊,卫生不洁,污水坑时常可见,蚊蝇乱飞,猫狗乱窜,消毒灭蝇没有制度化,对违规行为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3.4 养殖经验不足管理有待提高
宁夏牛奶、肉牛养殖量逐年增大,导致了养殖经验和管理模式跟不上,缺乏科学合理的饲养、科学合理的分群、科学合理的繁育,同时也为病毒提供了滋生的条件。
4 临床特征与病理变化
该病试验感染动物的潜伏期4~7 d,自然情况下感染的潜伏期最长可达5 周,试验感染期为4~12 d,一般为7 d。发病牛体温升高,最高可达41 ℃以上并持续一周。最初期的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眼鼻分泌物增加,一些牛表现为咀嚼吞咽困难,甚至食欲废绝,身体快速消瘦。发热2 d 后皮肤会逐渐出现大小不等突出于皮肤的结节,小的如黄豆大,大的如核桃大,有的单个,有的连片,病牛以头部、颈部、胸部、外阴部以及乳房等处较多,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牛结节处可能破皮溃疡反复结痂。通常情况下病牛相较于健康牛而言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特别是位于耳下、腹股沟外、肩前以及股下的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此外病牛呼吸道以及消化道内表面均会出现结节状病变,出现心肌充血出血,心脏肿大等症状,而且对病毒肾脏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其表面会有明显出血点,胆囊以及脾脏相较于健康状态明显膨大,并且存在出血点。
5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特征及特征性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牛结节性皮肤病虽然表现出显著疾病特征,但是依旧需要和嗜皮菌病、牛伪结核性皮肤病、牛疱疹性乳头炎、牛皮蝇感染病、皮肤结核以及牛丘疹性口炎等疾病进行区分,实验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度,一般会采用琼脂扩散实验,病毒分离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对其进行检测[3]。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疫病认知度
对结节性皮肤病的大范围暴发进行分析,养殖户对于该病的认识不足是其主要原因,由于养殖户没有建立起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因此错误地将此病按照普通病饲养照顾,很容易引发大范围的疫情,尤其是初次发病地区。因此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和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养殖户牛性皮肤病防控知识的普及率,多举办该病线上线下培训班使养殖户加强专业技术素养、提高对牛结节皮肤病识别能力并掌握该病防控意识。
6.2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技术
无论是在规模养殖场还是散养户,在牛群饲养过程中,针对其产生的排泄物均应及时处理,以保证饲养环境清洁。此外无论是外来人员还是车辆在正式进入养殖区域前均需进行全方位的消毒处理,以保证养殖区域安全,在牛群饲养过程中,应当确保其营养摄入充足且均衡,以增强牛群抵抗能力。尽可能降低从国外引种调运的次数,如果的确有该方面需求,则应严格基于储蓄调运相关规定展开有关工作,并且在引种过程中应当严格落实疾病以及疫病检验,避免病牛引入。采用全方位的消毒技术对跨境调运车辆进行处理,并且严格落实饲养观察以及落地观察工作,通常引种调运牛只需独立隔离饲养30 d 后确定健康且没有传染源才可将其放入牛群中进行统一饲养。应及时学习先进的饲养经验,多参加培训班,提高养殖技术,保障牛群平稳健康。
6.3 杀灭昆虫等重要媒介,切断传播渠道
常年定期进行蚊虫等叮咬昆虫和幼虫的清杀工作,填埋清理污水坑,清除其滋生环境。在最容易繁殖蚊虫和蝇类的粪堆、田间和饲草等处实施生物控制措施,以便控制昆虫媒介传播疫病的途径,杜绝牛羊同场饲养,同时也要注意养殖场周围的野生反刍动物的出现,一旦发现有野生反刍动物的出现就要采取必要隔离保护和处置措施,达到全面阻断疫病传播。
6.4 加强免疫,提高牛群免疫力
预防接种是防范各类疫病的最佳手段,宁夏在6 月份蚊、蝇、蠓、虻、蝉等叮咬昆虫大量滋生,应在4 月中上旬完成疫苗注射,疫苗接种完成后牛体内会产生对应抗体,此时能够极大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防范对应病毒的侵袭与干扰,目前在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预防疫苗中比较常用的是山羊痘疫苗,尾根皮内注射0.5 mL(5 头份),切记勿跑冒滴漏,牛在接种完疫苗之后28 d 可以产生保护性效力。因此,养殖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全面的预防接种规划,切实落实预防接种工作,尤其是针对地处高风险区域的牛场,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牛群产生整体免疫力,能抵抗病毒的袭击。
6.5 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动物防疫部门及规模养殖场应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并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工作,以加强应急储备力度改善自身应急反应能力,一旦发现病牛能够做到及时快速有效处理,基于国内外以及宁夏地区的疫情发展变化情况,储备适量免疫疫苗。若发现牛群中有牛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后,应当迅速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并基于相关防治规范要求,对疫点、疫区以及受威胁区域进行确定,同时采用全面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处理病牛,对涉及疫区的区域进行多元化消杀处理,同时针对病牛同群饲养的其他健康牛也应当加以监督管理,对其行动进行一定约束,以避免健康牛身上携带有相关病毒使得该病进一步传染扩大,对处于疫区的活牛不得进行调运工作,此外针对在受威胁区饲养的牛群,需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疫检工作,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形成免疫带,对疫情风险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其后果进一步加剧[4]。
6.6 加强边境防控
增强边境防控力度,针对宁夏周边区域的进口动物运输工具,如飞机以及货车等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切实落实消毒检疫防疫巡查以及督查工作,从而避免各个环节的病牛输入或者病毒传播。
6.7 对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治疗措施
该病的发病概率通常在35%左右,基于有关临床研究成果,可以推测该病死亡率大概处于1%~10%范围内,特别在新生犊牛中极易感染痘病毒引发牛结节性皮肤,具有较高发病率,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以及疾病防控工作中应当进行严格管控,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干预,早治疗,从该疾病传播的各个环节避免其大范围传染,尽可能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患病牛进行治疗是应当根据其详细的病症表现以及身体情况确定适宜的用药方案,若其身体表面存在结节或者结痂处,则需采用消毒防腐药剂对其进行处理,如通过给予结痂或者结节部位碘甘油以加速结痂,如果发现病牛体表温度明显偏高,而且其存在较大痛感,则应当注射氟尼辛葡甲胺,以缓解病牛疼痛降低其体表温度,使其尽可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病牛出现典型眼部症状,则可通过环丙沙星溶液对其眼部进行清洁处理[5]。治疗过程中杜绝共用针头的行为。对和病毒处于同一族群,但是未表现出典型疾病症状的健康牛只通常按照紧急免疫流程进行免疫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