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乳房炎及科学防控措施

2023-12-11陈林杰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乳汁泌乳病牛

陈林杰

(烟台市蓬莱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山东烟台 265600)

乳房炎是威胁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疾病之一,多发于高产奶牛和有基础疾病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善和消毒不严格的牛场发病率较高,大多数病牛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是阻碍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最重要疾病[1]。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防控该病,本文就此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乳房炎简介

乳房炎顾名思义是乳房在致病因素影响下,乳腺组织发生炎性改变的一种病症。根据美国国家乳房炎委员会(NMC)的分类依据,将该病分为非临床型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三种。

非临床型乳房炎又称隐性乳房炎,可导致乳汁电导率、体细胞数、酸碱度值等发生改变,同时牛的泌乳量也会降低,是乳房炎中发病最多的一种类型。病牛临床症状不明显,通过肉眼观察难以及时识别出病牛,必须通过乳汁检测才能发现,很容易导致病牛无法得到尽早治疗而向严重化发展。

临床型乳房炎为显性乳房炎,病牛已经表现出了症状,且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重度和急性乳房炎三个等级,眼观乳区肿胀,触之有疼痛反应而拒绝检查,局部发热,乳腺组织有增生或硬块。检查乳汁能发现有絮状物或凝块,乳汁变稀,pH 偏碱性,体细胞数和氯化物含量升高。病原转移至全身时可导致体温升高,发病率在2%~5%之间。

慢性乳房炎通常由临床乳房炎未得到及时治疗转化而来,或出现继发感染后导致疾病长期慢性发作,乳腺表现出渐进性发炎。病牛临床症状较轻,或基本无症状,全身情况也无异常,但泌乳量显著下降。长期慢性乳房炎能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乳质不合格,微生物超标,对犊牛的健康也会造成影响,同时乳腺组织会发生萎缩。

2 发病机理

奶牛乳房在解剖结构上存在特殊性,极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尤其是高产奶牛,乳房的局部免疫机能极差,炎症的发生可经历微生物入侵、乳腺内感染、乳房内发生炎性反应以及病原扩散全身等一系列过程。高产奶牛因乳头管外口经常渗出奶渍而为环境中微生物的繁殖提供营养条件,加上乳管因泌乳通透性增强,病原菌能沿管路上行感染乳腺。还有一小部分牛是通过血液或皮肤创伤感染的,这种感染顺序刚好相反,病原微生物经血液流动到达乳腺后引发炎性反应,称之为内源性感染。乳腺组织是脆弱又敏感的组织,当乳管的管壁细胞受损,或受到在乳管壁上生长的细菌释放的毒素刺激时,便引发乳腺产生防御性反应,乳房炎的发展便进入炎症阶段。炎症初期乳区血流减缓,血液量增多,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强,乳房局部表现热胀。随着炎症进入中期,炎性渗出液中开始出现凝固性因子,导致进入乳管的乳汁发生凝固,挤出的奶含有块状不均匀物。有时血管壁破裂导致血细胞溢出,乳汁中便会出现白细胞,严重者还会有红细胞而导致乳汁染红。炎症进入后期时,有一部分牛乳腺中未死亡的管壁细胞开始增殖,管壁变厚。感染损害停止后的24~48 h 内,血管反应开始减退,乳腺逐渐恢复正常。但有一部分牛由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使得乳腺细胞遭到器质性破坏,泌乳受到极大影响,乳量下降,甚至含有脓汁,味道改变,引发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更有甚者还会导致病牛的死亡,这是病原微生物扩散后引发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导致的。

3 乳房炎对生产的影响

饲养奶牛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和质量更优的牛奶,当牛发生乳房炎后,会给生产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

1)乳房炎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形体、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其中以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能占到临床病例的90%以上。另外,部分真菌和病毒也能感染。这些病原可经乳腺分泌而进入乳汁中,导致牛奶微生物超标而无法上市。

2)乳房炎发生后炎性代谢产物及病原菌的某些毒素会进入乳汁,导致乳变稀,味道改变,人饮用后还会导致中毒,影响食品安全。严重乳房炎病牛挤出来的乳呈块状,不均匀,颜色发黄,甚至能直接闻到异常发酵味。

3)乳房炎能导致乳腺机能受毒素影响而下降,相应泌乳量会减少,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另外,乳房炎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抗菌用药,治疗期间所分泌的乳汁中会有大量药残,不符合食品安全,加上该病的治疗周期很长,牛奶长久无法上市最终会产生较大经济损失。

4)患有严重乳房炎的病牛,病原菌会经乳房局部扩散全身,导致体温上升,采食量下降,牛的营养摄入减少而逐渐衰竭。更有部分病原菌能到达生殖系统,破坏子宫内膜和卵巢,对母牛下次发情、配种、受精、妊娠等均产生影响,部分牛最终会因生产性能不达标而被淘汰。

4 乳房炎的预防

预防乳房炎需加强场内环境卫生的治理,规范挤奶操作,同时定期评价挤奶机的性能。

1)加强养殖场地的环境卫生治理。母牛所生活的环境卫生务必要合格,洁净的环境能使病原体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母牛感染率显著下降。建议牛粪每日一清理,清理的粪便需集中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堆积发酵处理,通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热将病原体杀灭,无法及时清理的可撒一些吸水性强的垫料,如炉灰、沙土、木屑等。地面应做硬化处理,这样有利于水分快速蒸发,保持干燥,同样也利于清理粪便。有些母牛产后乳房膨胀严重,乳头很容易接触地面,这种牛最好单独饲养,以防乳头被地面粪便所污染。遇到阴雨天气时地面微生物数量会增多,建议撒生石灰粉,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能吸收地面水分而使其快速干燥,同时吸水后的氧化钙转变为碱性氢氧化钙,兼具了杀菌效果。人员、车辆通行的走廊可撒漂白粉或喷洒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2)挤奶操作应规范。牛场必须制定一套挤奶操作规程,所有员工必须按照流程操作。挤奶前乳房应确保清洁和干燥,如有黏土、灰尘或粪污等黏附则必须擦净后再用碘酊消毒。乳头在套上挤奶杯前先用最少量的水冲洗,之后用纸巾擦干清洁。每次挤奶后需要对乳头浸浴,浸液量不要太多,但要确保能浸没整个乳头。高产母牛最好挤奶完毕后在乳头处涂抹一层涂膜剂,目前市售涂膜剂多以丙烯溶液为主成分,浸渍乳头后可快速形成一层薄膜,对乳头管口有封闭作用,不但能防止病原入侵,还能固定和杀灭已经附着在乳头四周的病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涂膜剂后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发病率可下降76%,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能下降28%,是高产奶牛防控本病的有效手段。另外,挤奶过程中所有接触乳房的器械、用具、手臂等务必严格消毒。

3)定期评价挤奶机的性能。据临床统计,虽然挤奶机对乳房炎的影响大约只占总病例的5%左右,但使用时仍要保持挤奶机的真空稳定性和正常的脉动频率,不要因此而损害乳头管的防护机能。必须保持挤奶杯的清洁,及时更换易损坏的奶杯“衬里”,因为它容易“滑落”而造成污染。新进员工首次使用挤奶机时务必进行正规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还需经熟练的老员工帮带1~2 周再允许独立操作,以防对乳房造成伤害。加强对乳质的检查,发现指标异常时及时排查病牛,并判断是否与挤奶机有关。

5 乳房炎的治疗

乳房炎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首先应确定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之后再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对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3]。有些牛场未配建实验室,不具备相关实验条件,建议直接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噻呋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喹肟等,优先选择乳房注入剂,未有该剂型者可直接在乳房根部进行多点注射。需要提醒的是,化学抗生素治疗会带来药残问题,治疗期间的牛奶不可上市销售。某些中药对本病也有一定疗效,使用相对更安全,如板青颗粒、清瘟败毒散、双黄连注射液等,不但副作用小,同时也可避免药残问题。

6 结论

乳房炎病目前是危害奶牛养殖的首要疾病,日常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牛时治疗要尽早,用药越早对泌乳性能的影响就越小。隐性乳房炎需要乳质检查才能发现,且临床发病率高,规模化牛场建议配建实验室进行定期监测。显性乳房炎症状较明显,无需通过乳汁化验就能鉴别,必须在发现病牛的第一时间给药,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处在排毒期的病牛最好单独隔离,以防病原体扩散而对其他牛造成感染。长期带菌的奶牛建议直接淘汰,因这些病牛不仅产奶量低,还会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是重要的感染源。健康牛推荐封闭饲养,避免因牛的引进或出入带来新的病原体。■

猜你喜欢

乳汁泌乳病牛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