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控

2023-12-11普布卓玛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染病牛舍病原体

普布卓玛

(西藏山南市扎囊县农牧服务中心 西藏山南 850800)

牛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疫病,该疫病也叫做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所有性别、年龄以及品种的牛只都具有染病风险。牛病毒性腹泻属于黄病毒科目瘟病毒属,广泛存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除了会对牛养殖造成影响以外也会感染猪、羊等哺乳动物。但是,这些动物的临床表现能力要稍弱于病牛,此外染病动物会持续性地向外界排出病原体,染病牛只的消化系统、眼鼻组织以及食道等都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而犊牛的染病表现则更为强烈,犊牛染病后死亡概率极高,多是由于腹泻导致的脱水而死亡,由于病毒性腹泻又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一旦防控不当便会快速传播至整个养殖场。

1 流行特点

牛病毒性腹泻不会受到牛年龄和品种的影响,但是犊牛的染病风险要明显高于成年牛,新生犊牛在摄入初乳后会获得免疫能力,而随着犊牛年龄的增长,其自身免疫能力逐渐下降,因此6~8月龄犊牛的染病风险更高。染病牛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无论是在排泄物还是分泌物中都带有大量病原体,这些病原体排入外界环境中后同样具备极强的感染力。即便是康复牛仍然能够向外界排毒,且一些牛只以隐性感染的方式向外界排毒,因此牛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非常广泛,养殖场内常见的传播方式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和消化道传播,虽然生殖系统传播与蚊虫叮咬传播不多见,但是这两种方式也能够传播疫病。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重点防控病原体通过生殖系统传播,如妊娠期的母牛感染病毒性腹泻后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将疫病传播至犊牛,同时染病母牛还会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从病毒性腹泻的季节流行特征来看,该疫病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重视冬春两季的疫病防控工作。

2 病因分析

牛病毒性腹泻的致病源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这种病原体属于囊膜病毒,病原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尤其是具备耐高温的特性,但是当外界温度达到50℃以上时病原体在短时间内就会失去活性。牛病毒性腹泻的潜伏期非常长,最长能够达到15d,从病牛的临床表现看主要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病牛,在染病期间都会向外界排毒,慢性型持续时间非常长,且慢性型康复牛体内仍然存在具有感染力的病原体,这时一些康复牛会出现反复感染病毒性腹泻的情况。病牛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病原体,由于病毒性腹泻的传染力非常强,同时在排泄物、分泌物中都会存在,因此一旦养殖场内出现染病牛后饲料、环境与饮用水就会被迅速污染,牛病毒性腹泻除了会感染牛类以外,也会对猪和羊等动物造成感染,所以若养殖场周边存在其他动物养殖产业,那么病原体就会通过风力、气流等传播至养殖场中,这是牛病毒性腹泻的重要染病原因。

最后,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完善,很多养殖人员会通过跨区引种的方式购买犊牛、种牛,由于犊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的概率较高,同时该病又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跨区域购买牛只过程中的很容易引进染病牛,因此在日常防控中首先要避免跨区域引进牛只,若必须引进,一方面需要检查引进牛只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隔离工作。此外,由于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所以要避免在冬春季节引进新牛[1]。

3 临床表现

牛病毒性腹泻的潜伏期最长能够达到15d,但是一般情况下该疫病的潜伏期在10d 以下,依据感染毒株毒性、牛自身抗体水平以及牛的年龄等可以将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首先,年龄较小的犊牛感染病毒性腹泻后多表现出急性病症,病程短且发病较急,在染病后犊牛的体温迅速提升,最高能够达到42℃,发烧情况大约会持续2~3d,3d 后开始退烧,随后精神状态和采食情况出现异常,病牛心脏跳动速度非常快且伴随着急促的呼吸,一些病牛还会出现干咳现象。腹泻是急性型病牛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腹泻多为水状且粪便味道刺激难闻,在粪便中还会出现一些血丝,急性型病牛的口腔会出现溃烂和坏死的情况,染病比较严重的病牛溃烂部位类似烫伤,同时在溃烂部位还会出现一些坏死的组织物,染病牛还会出现唾液分泌量增加的现象。最后,病牛的鼻镜面会出现结痂,受损黏膜至少需要经过10d 才能够完全恢复。慢性型病牛的病程非常长,首先,当孕期母牛感染疫病后病原体会感染胎盘,临床表现为流产和死胎,若能够顺利生产,那么犊牛体内的也会带有病原体,同时产下的犊牛会在短时间内死亡,成年牛染病后主要表现为腹泻,慢性型病毒性腹泻疾病所导致的腹泻非常严重,通常情况下病毒性腹泻并不会导致牛死亡,但是受到长时间的腹泻影响后,病牛会由于脱水而死亡。此外,病牛的口腔会出现溃烂现象,粪便中会出现黏液,饮食量也会受到影响。

4 防控措施

当前并没有研制出能够治疗牛病毒性腹泻的特效药物,因此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治疗工作非常困难,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若养殖场内出现染病牛,则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牛的死亡率,并减轻牛腹泻等临床症状,这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向。由于牛病毒性腹泻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现病牛则应当立即隔离,而后会养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防止将病原体传播至其他健康牛只。目前能够用于缓和牛病毒性腹泻疫病临床症状、降低病牛死亡率的药剂有土霉素和磺胺脒等药剂,同时一些抗病毒、治疗消化系统类的中药也能够应用到该疾病治疗当中,若病牛的症状较轻(主要通过腹泻程度判断),可以使用磺胺脒配合乳酶生通过口服的方式治疗,每天早中晚各用药一次,连续使用7d 左右病牛腹泻情况就会好转,若病牛的腹泻情况非常严重,则需要按照止泻、补液原则用药,养殖人员可以通过静脉注射0.9%氯化钠或者5%葡萄糖的方式进行补液治疗[2]。此外,治疗期间的营养供给也非常关键,染病期间必须确保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丰富性,通过充足的饲料补给可以提升牛的自身免疫能力,这对于病情的快速康复也有很大帮助。牛病毒性腹泻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以防控为主,规范牛养殖方式,制定科学的日常管理制度,进而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概率,日常养殖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保证养殖环境

做好养殖环境管理是养殖场防控疫病的关键措施,首先,在养殖过程中牛只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粪便,而这些排泄物中存在大量的病原体,所以养殖人员需要每天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尿液以及养殖垃圾等,通过为牛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够有效降低疫病发生概率。其次,在环境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粪便处理工作,一些养殖人员会将粪便堆积在牛舍周边,在这种情况下粪便中的病原体仍然会对牛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排泄物进行科学处理,如沼气或者高温堆肥等;再次,需要确保牛舍的通风性和采光性,牛舍需要定期通风以排出牛舍内的病原体和有害气体,同时还需要控制养殖密度,防止由于饲养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集中暴发现象;最后,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养殖人员需要对食槽、水槽等养殖设施定期消毒,常见的消毒药剂为1%的漂白粉[3]。

4.2 做好饲养管理

养殖人员需要以牛各生长阶段的饲料要求搭配使用饲料,并保证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充足性,饲料中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能够促进牛的生长,而且还能够提高牛的自身免疫能力。在疫病高发季节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矿物质等提升牛的抗病能力。

4.3 做好接种免疫

接种免疫是防控牛病毒性腹泻最为有效的方式,目前市场中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疫苗主要有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灭活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两种,当犊牛达到2 月龄以后就需要考虑接种免疫,在疫病频发的养殖地区需要每年接种一次疫苗,但是孕期母牛要谨慎接种,并防止母牛流产。

4.4 坚持自繁自养

盲目引进外地牛只是导致病毒性腹泻的首要原因,因此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到自繁自养、全进全出,此外,在购买冻精时也需要做好病原体检测,若必须引进牛只,在引进后需要全面消毒,且至少需要单独隔离14d 左右才能够混合饲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对于养殖产业的危害较大,若缺乏对于该病的防控措施,不仅会对牛群的正常生长造成限制,而且还会导致牛只死亡。同时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养殖人员需要重视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防控过程中需要为牛提供一个健康、无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一旦出现染病牛后需要立即隔离治疗或者作无害化处理,并做好环境的处置工作。在养殖过程中注意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及时清理牛舍内的污水粪便,对牛舍进行定期消毒和通风,这些措施均有利于牛病毒性腹泻疫病的防控。■

猜你喜欢

染病牛舍病原体
偶感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爱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