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运营视频号策略探析
2023-12-11郭雁云
文/郭雁云
2020年初,微信视频号开始内测,依托微信超12亿的庞大用户群体,一经推出迅速发展,成为用户观看视频、直播的新渠道。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主流新闻媒体开始在移动化、视频化、直播化等方向重点发力,微信视频号成为主流新闻媒体争夺话语权的又一个“主战场”。2021年,央视新闻视频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的单场观看量达2666万人次,新增粉丝超48万,成为视频号直播的现象级爆款。2022年,《新闻联播》入驻微信视频号,开启大小屏同步直播,开播当晚63万人通过视频号收看。笔者将结合人民日报视频号、央视新闻视频号等媒体在微信视频号直播的传播效果、运营策略进行分析,为主流媒体如何用好视频号,构建新型舆论主阵地提供更多思考。
一、传播随着用户走,微信视频号成为热门主阵地
作为移动视频平台,微信视频号的优势在于两点:微信高达12亿的月活流量,以及微信强大的社交生态和稳固的社交关系链。这就决定了视频号具有相当广阔的覆盖面和强大的传播力。主流媒体意识到,这是一个必争且一定会出彩的新阵地,纷纷通过丰富直播议题设置、提升内容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受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归属感。
1.场景化、交互式直播重大主题,唱响主旋律。相较于商业媒体和自媒体,主流新闻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其权威性。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主流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衡量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主流媒体也在努力改变刻板严肃的形象,开始自主策划运用微信视频号的直播功能,以场景化、交互式直播方式展现宏大宣传报道主题。2021年7月1日,央视新闻视频号推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直播以“百年风华 再启新程”为主题,围绕信仰、团结、成就、启航等关键词,生动展现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凝聚团结奋进的中国力量。由于视频号具有较强的私域属性,需要通过用户在朋友圈、群组以及好友间的分享才能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本场直播过程中,央视新闻非常注重直播封面的不断更新,通过具有视觉冲击力、现场体验感以及共情感染力的照片引发更多用户点击观看。该直播历时4小时7分钟,观看人数达2666万人次,人均观看时长达ll分钟,其中大量用户保持了长时间观看行为,形成了现象级传播效果。此外,通过本场直播央视新闻视频号新增关注人数超48万,创下了视频号历史记录。由此可见,重大主题且高品质的直播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同时对于吸引用户观看、引流涨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视频号直播突发事件,凸显传播价值。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舆论场变得纷繁复杂。特别是当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散布不实信息、捏造虚假消息,企图破坏社会稳定。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主流新闻媒体,需要第一时间传递权威信息,澄清谬误,占领舆论制高点。2021年7月中旬,河南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24日,新乡市发布公告,卫河存在决堤隐患,近千名市民自发集结共筑防汛堤坝。南方都市报获悉此事立即做出反应,联合N视频记者开启了一场“计划外”的直播。当日16时30分左右,“紧急筑坝保卫市区!河南新乡全城征志愿者”直播就在南方都市报视频号启动,这也是主流媒体中最早针对该新闻进行的直播,迅速形成了线上线下实时联动的传播效果。据视频号官方账号“微信视频号创造营”介绍,当晚,腾讯安全中心小程序新增3万余条信息,多数来自南方都市报视频号直播间。本次直播超248万人次观看,最高1.8万人同时在线,分享超11万,评论3.5万,为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主流新闻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既是媒体践行使命担当的体现,也是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团结群众、稳定人心。
3.主动策划视频号直播,抓住用户眼球。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面对海量的多元化内容,其生产者的优势逐渐弱化,通过简单处理发布信息获取流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拓展思维,积极策划,深挖新闻价值与内涵,主流媒体才能在新闻领域掌握话语权,实现“破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入驻视频号,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主动策划、创新突破,以受众关注为出发点,抢抓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通过视频号直播深挖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巩固舆论引导地位。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吉祥物冰墩墩一亮相便成为“顶流”,备受追捧。人民日报视频号迅速抓住这一契机,在冬奥会期间策划推出直播“顶流‘冰墩墩’诞生记”,走进工厂直播冰墩墩生产流程。为了增加直播互动性,人民日报还推出抽奖活动,通过转发分享互动可以赢取冰墩墩,吸引了近10万人参与活动。由于本场直播的趣味性高、参与感强,网友纷纷通过弹幕留言互动,“阿姨,加油干,不要窝工”“把缝纫机往冒烟里踩”。短短80分钟直播,超过160万网友进入直播间云监工“冰墩墩”生产线,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关注奥运、关注冰雪运动的热情。
二、新语态新表达,主流视频号共情年轻圈层
当下,年轻群体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中坚力量。主流媒体需把握他们的观看习惯、心理需求,在直播方面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推出符合年轻受众审美的直播产品,让视频号直播更加出新出彩、入脑入心。
1.严肃题材“年轻化表达”,塑造媒体亲和力。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主流新闻媒体肩负的权威信息发布、舆论导向引导、践行社会责任的使命始终不变,并且责任愈发重大。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主流新闻媒体需要完成自我革新,不断适应新媒体传播语境,探索移动化、年轻态的表达方式,塑造更加亲和、有活力的媒体形象。2022年2月,《新闻联播》入驻微信视频号,并于当晚进行了同步直播。由于视频号直播功能根植于微信这一全民应用,用户打开微信即可收听收看《新闻联播》,为12亿微信用户提供了全新收看场景,尤其是为年轻群体解锁了新渠道。作为一档有着40多年历史的传统严肃新闻栏目,不断突破创新,强化大小屏联动策略,主动适配新兴移动社交平台,使栏目形态更加年轻化、社交化,提升了品牌亲和力,进一步扩大了在青年受众中的影响力。据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2月11日首场直播开播仅8分钟,观看量就达近18万人次,到直播结束时观看量达63.8万人次,开播第二周每日观看量稳定在100万人次以上,2月累计收获2286万人次观看量和313万次点赞……一系列数据都印证了《新闻联播》年轻化表达的成功探索,实现了主流声音在年轻群体中的放大。
2.沉浸式慢直播,满足用户精神陪伴。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高速率、低延时、高清超清传输视频图像,为慢直播的兴起提供了技术保障。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慢直播,获取精神陪伴渐成新常态。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慢直播作为网络直播的一种另类形式,因其陪伴感和参与感获得受众的认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新闻媒体将24小时慢直播作为视频号直播运营的常规操作,大多对准城市建筑地标、著名景点架设机位进行全景式、全天候直播。以钱江晚报视频号为例,2022年受疫情影响,樱花开放时节西塘古镇景区暂停对外开放,钱江晚报联合西塘古镇景区推出“樱花慢直播”第三季,3月18日起,架设4个高清摄像头机位、18个视角,连续7天通过5G传输慢直播,全程记录樱花盛放的瞬间。美景搭配舒缓的音乐,带给受众奇妙的参与感、体验感。同时在直播加入互动环节,不定时抽奖,吸引受众参与互动。仅3月18日下午,该直播在钱江晚报视频号进行了60分钟互动环节,在线观看人数就突破了2万人次。
3.拓展视频号直播叙事方式,实现“共情传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闻服务趋于碎片化、小屏化、定制化,受众实时在线,直播被赋予了天然的社交互动属性,成为视频号吸粉的重要抓手。主流新闻媒体须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分析视频号分发、推荐机制,通过技术赋能放大话语权优势,生产更加权威、专业、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产品。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新闻网在主流新闻媒体中率先开启24小时全球全媒体大型直播——“冬奥24小时”。该直播注重在符号输出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探路中国叙事方式。在直播叙事中,没有过多出现故宫、长城、中国结等传统“中国符号”,而是深挖当下中国人生产生活中的新元素。例如,以“冬奥+中国春节”讲述中国人的过年故事;以“冬奥+中国美食”介绍冬奥餐饮背后的中国饮食文化;以“冬奥+中国科技”介绍冬奥场馆背后的中国科技力量;以“奥运+中国地域”介绍中国冬季运动的“北冰南展”,讲述中国地域特色。这些新时代“中国符号”的提炼和传递,更具体、更形象、更有人情味,能够收获“共情”传播效果。
三、适应平台“玩法”,着眼长远打造生态体系
在进军视频号直播阵地的同时,主流媒体不断强化运营思维、用户思维、商业思维,在充分挖掘自身媒体优势的基础上扩大直播内容的传播范围,着力建构完备的内容生态、社交连接生态、商业生态。
1.适配微信生态,破解大流量“密码”。微信视频号具有公域和私域流量兼具、强关系社交属性等特点,主流新闻媒体应适应微信生态的传播机制,主动调整运营策略,明确自身定位,努力形成新媒体传播语境下的权威、专业、引领优势。正能量是社会主体能量,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容易产生共鸣,形成扩散传播。主流新闻媒体应当善于发挥媒体优势,将优质内容转化为“爆款势能”,探索以正能量驾驭大流量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在直播内容建设方面,要加强正能量宣传,提升全媒体生产力传播力,通过优质的直播产品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让正能量实现大流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以湖北日报旗下的极目新闻视频号为例,针对网友高度关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一事,该视频号于2022年4月16日开启了《欢迎回家!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今日返回》专题直播。直播中,邀请中国科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学者,对飞船返回过程进行实时解说,对此次载人航天进行了科普解密。直播还采取多种形式与网友进行互动,驻成都记者专程赶赴航天员叶光富母校带来独家画面,为网友提供了独家新闻内容。据极目新闻发稿介绍,直播总时长达18小时,超300万人次通过视频号平台在线观看。
2.融入用户思维,升维视频号直播体验。视频号直播所带给用户的体验感、代入感更加真实且直接,能够为受众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随着虚拟技术的应用,直播概念被强化,主流新闻媒体更加强化用户思维,提升用户体验感,增强用户黏性。2023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合微信推出“全球日出·追光2023”直播,3600万人选择以这种方式迎接新年。该直播注重把握用户视角,以我国东部沿海为起点,随着太阳光线向西推进,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南美洲,让全球50多个城市地标的绝美日出在直播中与网友相遇,带来极具仪式感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全球日出·追光2023”直播还增加了歌手、舞者的精彩演出,观赏性互动性进一步升华。直播除了主画面外,还利用视频号最新开发的多视角功能,加入“演播室”和“精彩片段”等视角,网友滑动屏幕即可实现不同界面的切换。让网友在欣赏日出的同时,还能随时展开互动,回顾直播精彩片段。“微信视频号创造营”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追光”系列已经连续直播三年,观看人数从最初超100万增长到2022年超1000万,再到2023年突破3600万,背后是视频号直播互动体验的持续升级。良好的互动体验,为用户参与直播内容的共建提供了可能,这正是媒体融合时代该有的特质。
3.探索商业变现,兑现情感经济附加值。视频号不仅能够满足直播、短视频发布、社交互动等需求,还与微信生态的朋友圈、看一看、搜一搜、商品橱窗展示等流量入口、变现功能彻底打通,为入驻视频号的媒体、组织、个人提供了更多流量变现的机遇。2021年5月,央视新闻在视频号尝试了两场直播带货,虽然观看量不及抖音、快手等平台,但是转化效果却非常明显。由此可见,主流媒体借鉴电商类直播手法,兑现情感经济附加值,也是大有可为。2023年1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微信视频号独家竖屏直播。这是继2022年春晚后,总台再次将竖屏春晚独家转播权交给视频号。在去年基础上,今年竖屏春晚玩法全新升级,据央广网客户端相关稿件介绍,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1.9亿,点赞数超过3.79亿次,分享及评论次数均达到近千万次。在直播右上角可以随时查看春晚节目单,支持已播出节目回放功能,让观众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同时,历年的人气功能,如边看春晚边抢红包封面、群聊讨论区边看边唠嗑、“看春晚”专属微信状态、拜年朋友圈等都得到延续,为用户打造一年一度的春晚社交时刻。今年春晚直播间还能“边看边搜边买”,直播中开设了节目热词搜索入口,近500万人边看边搜,同时上线金典、安慕希等产品,还专门推出两款春晚文创产品,实现了可观的经营创收。
四、结语
主流媒体用好视频号,不单是为了布局新闻直播、短视频等业务领域,更重要的在于认清视频号背后庞大的微信生态所带来的流量阵地。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主流媒体应当学习研究人民日报视频号、央视新闻视频号等深度参与视频号直播业务的优秀实践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深挖平台资源,提升传播能效,共筑强大主流舆论生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