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住灵魂的兵团连队
2023-12-11新疆王东江
新疆/王东江
连队人来自四面八方,之前互不相识,休说血缘,地缘也少有,隔省隔州隔县,八竿子打不着;连队人姓氏繁多,你张我李他赵,步步“高”、虎头“王”、顺水“刘”,不同宗不同族,鲜有关联;连队人民族众多,交谈起来南腔北调,但却热络和谐。大家聚集在连队的旗帜下,竟有磐石之坚、利刃之锋。是怎样的魅力使他们五指一拳、筋骨相连?又是怎样的“诱惑”使他们内修同心软功、外练团结硬功呢?他们为是兵团人而骄傲,他们把“兵团”二字吐得清清脆脆,像砸钉子,恨不能钉进人家的骨子里。连队,这个兵团最末级的建制单位,一定有一种震慑灵魂的力量,若不,何以有如此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将连队人打造成一支分开是一根根钢钉,聚集是一块钢板的硬核队伍呢!
从弱冠之年起,我便加入了连队。那时正值我人生低谷,连队张开双臂热情地接纳了我这个远方游子,替我揩干眼泪,植入骨气,扶我挺直腰杆做了兵团一员。自此,我生命的根就扎在了连队,与树根、草根、庄稼根一起,拼命吸吮这片热土的营养。
屈指算来,我扎根连队已逾三十年,我的足迹在连队的街巷阡陌一次次鲜明,又一次次风干。滴灌加压站是我的挚友,林带树木是我的良朋,每块戈壁都与我相识。沙枣树上的松鼠能听出我的声音,荆棘丛中的野兔能分辨出我摩托车的马达声,就连路边草垛里的田鼠,在我每一次咳嗽时,都跃上路基,瞪着友善的圆眼望着我。这里有我的小家,有相濡以沫的妻子、乖巧伶俐的儿女,可我更愿把连队认作大家,连队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至亲。我自幼孤苦,希望得到众多兄弟姐妹的眷顾,在连队,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我最好的哥们儿,河南人小郑,14 年前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到连队。起初他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个人来的。春三月来的连队,冬十月他就心急火燎跑回老家,把老婆孩子连户籍加学籍一起迁了过来。为断心血来潮时想回家的后路,他干脆把老家的房产变卖得一干二净。一次把酒言欢,我问他当年为何如此决绝。他狡黠一笑,一杯酒入口,一箸菜入肚,方道:“一个连队抵老家一个乡镇,农民,根就扎在地上,有地种是农民的幸运、福气。豫剧《朝阳沟》里栓宝妈有句话:纵有天大的本事、地大的能耐,谁也不能把脖子扎起来。民以粮为天。粮食哪来?地里来!抓住地,就抓住了藏宝洞的金钥匙,这是最诱惑人的。再者,连队人讲团结、够义气,谁遇上个山高水远、马高蹬短的,那是真出手、帮真忙。这点,我最佩服,有点你们梁山好汉的风格(我老家山东)。最抓人心的,是连队处处充满生机、朝气、活力,那种蓬勃向上的气息,让人热血沸腾,教人不爱她都难。她吧,有那种感觉,怎么说呢?能将人的灵魂拴住!”
“能将人的灵魂拴住。”我反复咀嚼着这句颇有深意的话。我们这个边境小连队,靠什么拴住了几百号人的灵魂?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兵团精神”,它触及灵魂、震撼灵魂、荡涤灵魂、升华灵魂。
被连队拴住灵魂的,还有大学生志愿者小李。他是外省一所农业学院的本科生,响应“西部计划”报名应聘而来的。他说:“在众多西部地区中,我一眼就挑中了兵团。”他把“挑”字说得很着重。一来到连队,他就有游龙入海、林鸟飞天的快感。万亩条田是他的用武之地,各种实验田最大限度地满足着他的求知欲和成就感。短短两年,他就有了聊以自慰和足以傲人的成果。他参与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同样水肥条件下,亩产增一百公斤以上。单我们一个连队,每年种植玉米都在万亩,那就能增产一百万公斤。向科技要效益,已成为了现实。现在,小李不再是我们的志愿者了,他把工作关系转到了连队,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连队人。
在与连队相邻的某口岸经商发了大财的河北人老魏,最近撇下楼房搬到连队,成为“编外”连队人。问其缘由,答曰“宜居”。老魏看好连队清幽的环境,连队四周被密密麻麻的庄稼地包围着,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他说他这个“连队人”当定了,当“铁”了。看来,老魏的灵魂也被拴住了。
连队拴住了一群人的灵魂,连队的凝聚力令人向往、迷恋,不离不弃、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