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研究

2023-12-10孙瑜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0期
关键词:古典遗产江南

孙瑜(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自20 世纪开始,文化遗产数字化便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提出文化遗产数字化战略。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文化互动模式,促进我国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增加我国文化遗产的价值。在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从物质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历史文化的动态演进两方面入手,研究相应的发展策略,提高园林遗产的延续性,促进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传播。

一、基于数字化背景下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发展的价值

(一)促进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多维保护的实现

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地域性、文化性,充分体现了我国江南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价值。在历史的车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许多江南古典园林的外观或结构可能出现一定的破损。数字化技术能够从物质空间保护、数据信息等多维角度帮助相应的园林技术人员进行园林修复,促进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多维保护的实现。

同时,借助虚拟交互技术能够提高我国江南古典园林交互景观的空间感、动态感以及体验感,促进空间融合,实现古典园林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增强用户的体验感。

此外,数字化技术能够利用相应的历史信息,对于江南古典园林文脉进行完整还原,进行历史场景重现,帮助游客与古人建立情感桥梁。

(二)助力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动态化演变

数字化技术能够对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动态化的文化保护与传播。传统的文化保护是静态的、固化的、一成不变的,这导致我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改变,难以进行文化还原。但是,数字化技术中的识别技术,能够对于古典园林景观进行有效识别,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景观变化,进行景观修复。

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对于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动态监测,获取江南古典园林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文化遗产信息的动态更新与保护,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处理周期及更新速度,避免文化遗产数据信息缺失,助力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动态化演变。

(三)有利于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优化升级

传统的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常常会出现历史断层、数据滞后等问题,对于古典园林文化遗产造成永久性破坏。数字化技术能够延长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时效性,增强园林内部物质空间结构的整体性,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化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促进各相关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优化升级。

二、基于数字化背景下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

(一)技术体系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技术体系以及流程框架还不够成熟,暂未形成集成型的综合技术体系。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数据收集与处理、数据储存管理、数据展示与传播。但是,目前我国的数字化技术水平及相应的技术体系过于单一,不足以满足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需求。以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现为例,目前数字化动画展示和渲染系统需要融合多元化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因地制宜进行技术选择。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各环节、各技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难以形成高效的联动机制,严重影响技术体系及框架的适配度以及整体性。因此,相应的数字技术部门应该根据该区域江南古典园林的地域特点以及文化特征,对于不同的数字化技术体系进行梳理,增强数字化技术的实用性以及适用性,构建集成型的综合技术体系。

(二)公众参与度不足

目前,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主导单位或参与单位多为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公众参与度不足。公众参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分别是实施前期数据调查、座谈等意愿征询、实施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公众意见收集、实施后公众反馈相关意见。

但是,不可否认,公众参与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这一过程中,其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在江南园林遗产数字化转型发展时,民众的自身利益与决策之间并未产生必然联系,大大降低民众对于这件事情的关注度,公众的参与深度及广度都有待加强。

公众在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有着绝对的地域优势以及文化优势。相关地区的民众能够对于本区域古典园林遗产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专业人员解读该园林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数字化技术在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应给予公众一定的参与平台。借助数字化平台强化公众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引导公众参与到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过程之中。

(三)数字化内容仍需补充

江南古典园林数字化发展正在高速发展,绝大多数的江南古典园林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站、公众号等,借助多种形式实现江南古典园林数字化场景体验以及多维度展示。通过建立独具区域特色的文化IP,增强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艺术及文化价值。

但是,目前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数字化发展还是主要以物质空间的还原与展现为主,对于园林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的挖掘深度不足,相应的数字化内容的文化性较差。在构建江南园林的数字化平台时,需要在充分展现其物质空间的同时,发挥当地自然、社会等环境的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区域”,让用户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形成完备的数字化内容。

此外,在数字化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展示平台建设中,主要重视体验层观感,忽视了研究层和拓展层的结构构建,使得现阶段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数字化发展的专业性以及创新性不足,未能将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进行立体化展现。

三、基于数字化背景下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发展的构建方法

(一)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方法选取

传统的江南古典园林分析方法主要是依靠专业分析人员的感官进行分析,过于重视图形分析和美学基础,主要是以文字表达为主、图片展示为辅,使得园林的空间结构对比性受限。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江南园林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的转型升级,拓展了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研究深度与广度。数字化技术能够准确记录江南古典园林的数据信息,为后期园林修复、保护、传播提供数据支持,并且为参观人员提供园林的全貌。

现阶段,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主要是利用点云等技术,结合相应的历史信息对江南古典园林进行还原。相对而言对于园林的历史时期样貌进行全方位构建与展示相对较少。同时,在园林数字化发展的传播与推广过程中,相应的系统性、整体性较差。

构建适用于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借助古典园林历史数据共享管理模式,搭建江南古典园林遗产的网络共享平台。

相应的专业人员可以将所在区域的江南古典园林信息在该平台进行上传、管理、储存,便于构建江南古典园林历史模型。

(二)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信息平台的构建

一方面,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Web 平台底层构建。利用JavaScript 语言,进行HTML 代码的编写,搭建出江南古典园林遗产Web 平台的整体结构框架。利用CSS 技术进行Web 平台网页风格设计。为了保证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Web 平台与用户之间实现有效的三维交互体验,可以利用依赖包编码进行三维交互园林遗产模型展示。用户借助依赖包可以对于三维场景及对象进行操作,并进行模型场景渲染使得内容更加灵动、丰富,优化三维交互园林遗产模型及场景。

另一方面,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信息展以及宣传网页设计。在确定好江南古典园林遗产Web 平台的整体结构框架后,可以制定相应的受众目标,选择相应的设计风格,增强用户的舒适度的同时,保证用户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在网页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网络终端设备的比例,保证网页设计与大众审美的一致性。并且,在网页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公开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信息,实现相应的文化遗产知识的双向传播,通过不同的维度、层次、属性等进行文化遗产的价值展现。通过相应的历史资料信息,进行模型复原以及文字介绍。帮助民众和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之间建立情感桥梁。

四、基于数字化背景下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发展的策略

(一)借助多元信息集合载体,实现多维呈现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江南古典园林在经过历史时期的变迁,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于不同时期的园林空间布局进行复原,促进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立体化发展。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多元信息集合载体,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历史、本体现状、区域记忆、建设技术等多维视角出发,进行江南古典园林遗产的数字化发展。

首先,借助江南古典园林的历史信息,利用历时性的空间模型,对于江南古典园林进行历史还原,借助景观区域特色,进行江南古典园林数字化叠合发展。

其次,根据江南古典园林的本体情况,充分考虑城市尺度和周围环境对于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保存的影响,对于古典园林的修复、保护、传播进行创新发展,基于此实现江南古典园林遗产的数字化发展。

再次,江南古典园林所在区域的民众、游客、产权人等对于园林具有一定的时代情谊,保证了该文化遗产信息的多层次性。

最后,建设技术能够与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本体现状相互作用。

因此,在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维度、要素进行不同层次的文化解读,识别江南古典园林遗产的变化以及人地关系的关联性以及连续性,利用多元信息整合技术,对于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信息进行动态记录,实现数字化发展,促进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活化”。

(二)创建协同共建模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

传统的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机制是自上而下的,公众只是被动参与。随着近年来文化自信等发展理念的出现,公众对于文化认同的需求不断增强,对于江南古典园林遗产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其遗产信息生产、整合、反馈的闭环过程,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打破公众参与过程中“重反馈,轻数据提取与生产”的局面。公众在旅游过程中的图片或视频,可能就是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还原与发展的关键信息。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打破传统的江南古典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模式,创建协同共建模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到园林遗产数字化发展之中,形成自下而上的发展机制,实现公众与园林文化遗产之间的高效互动。构建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使得相应的数字化发展主体逐步下沉,从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参与向社会各界民众协同共建模式发展。公众可以在该开放共享平台学习相应文化遗产知识,促进江南古典园林遗产的数字化创新发展。

(三)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整合古典园林遗产的数据信息

为保证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顺利进行,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基础数据信息,构建相应的资料信息数据库,整合古典园林遗产的数据信息。因此,需要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其是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呈现及处理的基础。相应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前者主要是指江南古典园林的物质空间数据,后者则是指历史文献、口述等描述性结构信息。

一方面,在进行结构化数据采集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数字化测绘技术。例如,三维激光扫描、多技术综合测绘等,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结构数据采集。在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环秀山庄结构数据采集时,就是以多技术综合测绘为主,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辅,构建环秀山庄三维模型图;另一方面,利用数据调查、问卷调查、考古等方式,进行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非结构数据信息的采集。结合历史资料对江南古典园林数据信息进行优化,保证非结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实现江南古典园林遗产数据信息的整合与完善。

(四)借助数字化技术,对于江南古典园林遗产动态信息进行储存与分析

数字化技术中的3S 技术、BIM 技术等都能够将语义数据信息融合到三维立体测绘技术之中,借助系统化的数据储存、管理等数据信息,将二维的地图数据库向三维立体空间数据转变,促进数据信息的集成发展,助力数据信息的动态更新。并且借助计算机技术、逆向工程等技术理念,提取江南古典园林遗产的构成要素、空间特征等数据信息。

在满足数据提取与存储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精准定位,找出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动态特征,促进空间数据信息的转化,为我国园林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

以BIM 技术为例,在进行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数据信息存储与分析过程中,相应的技术人员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输入到BIM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会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构造出三维立体模型,根据相应的语义数据信息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形成三维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数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同时,该模式下的江南古典园林信息的储存与管理也相对便利,促进了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

(五)创新文化遗产传播与表现形式,搭建数字化文化传播媒介

借助虚拟技术设备,创新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传播以及表现形式,搭建数字化文化传播媒介。

例如,借助VR、AR等虚拟技术设备,创新江南古典园林的传播与表现形式,通过增强江南古典园林文化呈现形式的沉浸感,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借助数字化媒介为民众和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之间搭建数字化传播媒介,充分体现江南园林文化的开放性、多样性、全面性,增强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趣味性,促进其数字化发展以及创新化传播。

例如,拙政园推出的“拙政问雅”活动,就是借助数字化技术,以多媒体为媒介,实现光影互动,带受众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古代园林游览。虎丘塔影园开发的数字化小程序,民众可以通过该程序,对于虎丘园林内部结构进行数字搭建,增强民众的参与兴趣,加大民众的参与度。圆明园提出的“数字圆明园”概念,以AR 技术为基础,进行圆明园遗址的修复,让民众再次看到这座园林的风采。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座静态的建筑,其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让在历史舞台上逐渐沉寂的园林,再次绽放光芒。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多元信息集合载体、创建协同共建模式、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储存和分析动态数据信息、创新传播与表现形式。

实现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跨界交流,以及多学科、多专业融合,让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再次焕发生机,帮助我国民众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江南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古典遗产江南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遗产怎么分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怎样读古典诗词?
千万遗产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