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
——以知识性读物类专题为例

2023-12-10王小欣

名师在线 2023年30期

文/王小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共设置了七个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其中之一,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彰显了语文学科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诠释了《课程标准》“加强实践性”的基本理念,并被纳入必修课程。这意味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该学习任务群,要采用适宜的方式落实该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提倡应用以建构性、整合性、探究性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专题教学恰好具备这三种特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专题教学。

一、理论概述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实用性文本为基础,重在让学生在阅读实用性文本的过程中掌握实用文的体式特征、阅读方式,并应用于课外,得体地组建语言,传递信息,沟通情感,服务社会[1]。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内容有三:新闻传媒类、社会交往类、知识性读物类。受篇幅限制,文章将重点论述知识性读物类这一内容。

(二)知识性读物类

知识性读物类是具有较强普遍性的、知识性的读物。此类读物不仅可以传递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还可以宣扬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思想。《课程标准》共列举了三种知识性读物类内容,即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综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将知识性读物类内容编排在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由《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构成。其中,前两篇属于自然科学论文,后两篇属于社会科学论文。学生使用批注、想象、体验等方式进行阅读,可以在获取、理解知识的同时,了解人类的探索与发现,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专题教学

专题教学是教师以明确的“专题”为统领,选择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创设相应的真实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建构良好认知,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的教学方式[2]。

有效的专题教学契合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思考、写作,由此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兴趣,主动与教师互动,活跃思维,深入探究,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四)知识性读物类专题教学

知识性读物类专题教学是指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知识性读物为基础,运用理解性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阅读、思考、写作活动,促使学生在掌握核心概念、术语的同时获取科学方法,感受科学精神的教学活动。

二、实践策略

在理清“是什么”后,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用恰当的策略实施知识性读物类专题教学。

(一)紧抓核心概念

一般情况下,核心概念再现了作者的观点[3]。因此,在实施知识性读物类专题教学时,教师要利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1.列关键词

知识性读物中不乏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与核心概念相关,甚至一些核心概念是从关键词上衍生出来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列出关键词,并以此为基础搜寻相关的概念,建构一定的联系,从整体上理清文本要点。

例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的关键词是青蒿素。围绕该关键词,文章描述了屠呦呦团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成果。于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读文本,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圈点勾画关键词与相关的概念,创建思维导图,把握文本要点。

2.厘清关系

一篇知识性读物中往往会涉及多个概念,且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学生通过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逻辑清晰地认知文本结构及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图示是化复杂为清晰的具体方式,便于学生获得思维可视化机会,切实地把握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理解科学逻辑[4]。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列出关键词后,引导学生绘制图示,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图示:破解学术性文章奥秘的工具”这一专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接着可以《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为基础,以梳理概念关系为重点,提出专题任务,如“研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使用图示法梳理与青蒿素有关的概念,试着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研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利用图示方式梳理中国建筑的特征,分析‘文法’‘词汇’‘可译性’之间的关系”“研读《说“木叶”》,使用图示展现木叶和树叶、落木、落叶之间的关系”等。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自读文本,认真思考,获取关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图示,展现不同内容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

基于此,学生可以轻松地理清文本逻辑,掌握基本观点,尤其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二)依“体”指导阅读

在知识性阅读专题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抓核心概念的方法、梳理文本逻辑的方法等。这涉及文体体式和阅读方法。教师要依据文体体式,使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了解某一文体体式的特征,掌握相关阅读方法。

例如,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属于实用性文章,重在“诉之于理”。这里的“理”是指观点、原则、规则等。在专题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理”,采用适合的阅读方法进行本专题教学。

在“探寻学术性文章中的‘理’”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任务:“自读四篇文章,将它们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两大领域,梳理它们的表现对象、思维方式、语言特点。”在明确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走进四篇文章,边阅读边思考,自觉迁移已有认知,认真分类,探寻关键内容,从整体上初步了解四篇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语言特点。接着,教师可以组织理解性阅读。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提出任务:“圈点勾画关键内容,梳理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说了什么。”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深入探寻文本观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批判性阅读,指导学生思索作者阐述的观点及论证观点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示法,直观再现观点,阐明论证方法,助力学生建立完善的认知。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表达活动,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不同的阅读活动,一步步地理清了文本的基本内容、结构、作者观点,还切实地掌握了快速阅读法、理解性阅读法、批判性阅读法,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进行群文联读

专题教学具有整合性[5]。在知识性读物专题中,学生要进行群文联读,不断地对比、研究不同的文本,拓展思维,建立深刻的理解。群文联读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集中阅读不同文本的活动。

例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均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一般过程,极具科学色彩。而另外两篇文章中的文学色彩、科学色彩相得益彰。了解知识性读物中的科学色彩、文学色彩,正是学生了解此类读物特点的入手点。对此,教师可以在专题教学过程中提出专题任务——梳理四篇文章,归类并了解它们的文本色彩。在了解任务内容后,学生会自主阅读、思考,圈点勾画关键内容,感受不同的文本色彩。教师则可以依据学生的自读情况,进一步说明四篇文章的科学色彩或文学色彩,具体介绍与之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强化认知。

(四)开展实践探究

尽管统编语文教材会呈现一些既定的知识定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教材中的知识定理是有限的,而学生面对的生活问题层出不穷。对此,在知识性读物专题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丰富科学储备,感受科学精神。

1.组织生活实践活动

现实生活是知识性读物专题教学的归途。在参与知识性读物专题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不同的活动,逐步建立了一定的认知,为走进现实生活作好了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组织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进一步地增强认知。

例如,在“不同领域的探界者”专题活动中,学生使用多样的方式了解了屠呦呦、梁思成等人,积累了经验。在活动后,教师可以创设“我是小小调查员”专题,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搜寻、确定各组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或社会问题,就此各自制订一份有可行性的调查计划,明晰调查对象,采用多样的方式展开调研,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在体验活动时,大部分学生迁移已有认知,发挥自主性,积极地体验确定问题、制订调查计划、明晰调查对象、开展调研、撰写报告等一系列活动,一步步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建立独特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彰显个性,面对收集的信息,大胆提出疑问,进行深入探究,或与他人展开讨论,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锻炼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

2.组织论文写作活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书写实用文。知识性专题教学集阅读、思考、写作于一体。在体验知识性专题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思考,认知了阅读内容,获取了写作方法,汲取了写作经验。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实用文写作活动,促使学生在读写结合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图示:破解学术性文章奥秘的工具”专题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图示梳理了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建立了一定的认知,汲取了写作经验。教师可以选定某一篇文章,据此设定题目,如“《中国建筑特征》中的‘文法’‘词汇’‘可译性’的关系解说”,生成论文写作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会迁移阅读认知,再次分析“文法”“词汇”“可译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会尝试联想抽象概念具体法、概念分解法、比喻阐释法、事例阐述法等,确定阐述概念关系的方法。之后,学生会调动语言储备库,选取相应的语言素材,建构篇章。在学生完成论文后,教师要组织讲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代表会当众朗读自己的论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判断概念关系是否正确,使用了何种方法等,就此进行评价。在他人的评价下,学生代表会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主动地查漏补缺,丰富写作经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专题教学是落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方式之一,便于学生在体验多样活动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核心素养,增强语文学习效果。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组织专题教学。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特点,使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写作,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顺其自然地发展思维能力、语用能力等,提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