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3-12-10李国炜

名师在线 2023年3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标高中语文

文/李国炜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的理念(以下简称“新课标理念”)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重在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这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对新课标理念的积极影响有所认识,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思考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形成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落实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教育理念,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因此,落实新课标理念,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这一理念的落实有利于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发挥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点教学要求,且在各个学科中都有所提及。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而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之一。因此,基于新课标理念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四)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按照新课标理念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使学生的发展更均衡,令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愈来愈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有效策略落实新课标理念,有利于创建精彩的课堂环境,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受教师单一教学策略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较消极,教师无法构建活力课堂,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创新多元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热情,构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态度,提高核心素养[1]。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从教实践,对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作出的具体论述。

(一)开展合作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合作是《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旨在强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合作模式也成为被广大教育实践者认可的教学策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当主动分析教学内容,基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了解,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构建开放、有序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创造生机与活力,优化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对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了解及对词句内容的深入剖析,教师认识到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理解词句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词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宽广的胸怀和深沉的思绪,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这一节重在锻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上下阕是如何将景、情、志融合起来的。所以,鉴于学习难度,教师可采取开展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词”这一文体的知识,进而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再示范诵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词的节奏和感情,为学生提供自主诵读的时间。然后,教师可基于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构建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词中的意向词语,再交流上下阕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领会词人在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这首词的整体脉络,和学生共同交流学习这首词,然后合作诵读,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2]。

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构建充满学习氛围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此外,教师还能在开放、有序的课堂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锻炼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能力。

(二)呈现直观画面,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现实生活中充满实用性。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更好地体现高中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但是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在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可呈现直观画面,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减轻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负担,提高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与能力,达到培养人文精神、促进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3]。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在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和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是要学生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采取呈现直观画面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情感,将新课标理念有效落实。

在活动导入阶段,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有关苏东坡的图片,帮助学生多方面地了解作者,为课堂增添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然后,教师再为学生介绍“赋”的特点,引入《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有初步理解,进而高效掌握文章内容。然后,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引入能够体现文章语言的图片,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字、词、句。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尝试读出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然后帮助学生整理文章内容,归纳写作思路。最后,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探究作者感情是如何由乐转悲的,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思维导图,用直观画面强化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印象。

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时代下的教育资源,呈现直观画面的教学策略,能使学生以放松的心情、浓厚的兴致参与语文课堂活动。此外,这种方式还构建了充满活力的高中语文课堂,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理念,发挥了高中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切实达到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合生活实际,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科的应用性特征,在课堂上展现语文学科价值,也提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科特征,深入挖掘语言要素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作用,再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欲望,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展开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而构建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4]。

例如,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识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学习屠呦呦“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道德品质。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立足人类实际生活中要面对的病魔,根据课文内涵,将立德树人任务充分落实。

首先,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屠呦呦的生平,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关注课文中的标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青蒿素的功能,以及屠呦呦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让学生体会这篇课文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教师可基于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屠呦呦是如何回顾青蒿素从发现到疗效的整个过程的?”根据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屠呦呦团队突破的阻碍,鼓励学生学习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人员默默无闻、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在课堂上充分渗透德育思想。最后,教师可设置课堂留白,让学生思考如何理解“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这样,基于对新课标理念的认识,采取结合生活实际的策略,展开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科价值。这既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积极态度。

(四)加强学习评价,推动语文教学发展

学习评价环节是对教学方式的变革,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既有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进步与成长[5]。因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前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增强参与语文课堂的主观能动性,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例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鹊桥仙》不落窠臼的构思,理解“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所表达的词人对爱情与众不同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施评价,培养学生知人论词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词人的特殊情感。

首先,教师可与学生交流对七夕节的认识,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入学习内容,对学生关于民间故事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评价,向学生强调语文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然后,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作者秦观,并播放诵读音频,让学生品味词的音韵美,同时对学生提出问题:“词的上阕与下阕分别介绍了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判断学生赏析词句的能力,进而对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词句的具体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评价“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话,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帮助学生理解两位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使学生对这首词的思想内涵有整体感知。

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评价,能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愈来愈积极,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这首词的内容及内涵,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水平,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需要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基于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念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为其提供指导。因此,教师要基于新课标理念,不断创新如开展合作模式、呈现直观画面、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习评价等可行性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创设充满学习氛围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