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发展新路径*

2023-12-10陈政天

运动精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刘 声 陈政天

“三全育人”理念下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发展新路径*

刘 声 陈政天

(广西民族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为多角度分析广西区内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采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等方法,整理新时代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举措,通过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要点,厘清现实困境,探索实践路径,推广新举措,以求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与教学计划之间实现有机互动。

三全育人;体育;课程思政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高质量要求,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是实践参与感较强的必修育人环节。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课程思政发挥了独特的育人功能,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促进了学生的体质健康,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思想信念,强化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他们奋斗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1 “三全育人”理念下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因素特征

高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新一代优秀青年养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教育阶段。“三全育人”不仅要求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过程与阶段,又强调了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育人活动。广西高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多民族聚居的人口环境,体育课程思政有着独特的区域特色。

1.1 “全员”体育课程思政因素

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受教者以17-24岁的大学生为主,该群体心理特征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处于锻造时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及创造力,经历过义务阶段和高考的培育,处于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转型时期。对于事物有着一定的判断,并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理。学生人群的思政教育需要考虑到学生转型时期的重要心理及生理状态。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人员不仅包含体育课程的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员还包含高校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人员。从器材室的管理员、运动的直接行为者以及教学的实施者都有着各自的体育角色。课程思政不仅包含在体育教与学上,还涵盖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全员”不仅意味着学生群体的“全员”,也包含着参与体育课程思政人群的“全员”。全员育人模式明确了学生在学习、生活环境中的所有参与者和存在者的责任,除了课堂以外,将更多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帮助学生、关心学生,更注重思想教育。

1.2 “全方位”体育课程思政因素

高校体育课程育人实施形式一般为公共体育课程、专业课程、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质测试、运动会及相关体育活动,高校体育课程是响应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符合体育与健康四维课程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即涵盖学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社交需求)、尊重与自我实现的全方位培养。

“三全育人”是基于道德教育和系统教育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体育不仅是身体与心理的活动,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体育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体活动,而且是群体之间的交流桥梁,不仅包含体育与竞技精神还囊括了生活起居的基本态度。高校的“全方位”体育课程思政是包含体育活动在内的整个教育成长大环境的育人方向。

1.3 “全过程”体育课程思政因素

“全过程”涵盖了高校学生入学、毕业工作以及日后的生活起居阶段。体育课程拥有独特的思政教育方式,体育活动者自信自立、努力拼搏、团结友爱、不轻易言败的属性可以充分体现思政教育过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教学指导、训练引导、思考引导、实践引导等内容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 “三全育人”理念下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基本条件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首先,体育教师作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应遵守教育的育人原则,时刻铭记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在传授学生体育技能时,进行思政育人。其次,教师需要有创新教导的能力。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不同的课程思政的元素,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挖掘教学优质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改善不合理教学模式,打磨一套具有个人特征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再次,教师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征求学校党政部门等部门意见或建议,充分了解各项党政思想和相关政策,做好优质的大学体育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运用清晰方便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并从上层思想、课程经费、教学政策方面免除教学的后顾之忧。最后,制定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多角度、多维度、多空间、多层次的全方位约束规范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效果,完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作用。

3 广西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被党和中央提起,广西高校思政工作的建设,对北部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体育课程思政的开展符合新时代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概念、大学生的基本职责等,可以在身体经受训练后充分接受思想的洗涤,但在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混乱不清的问题。

3.1 未能完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通过对体育项目和活动进行分析认识并以正确传播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质观。而高校的体育课程主管部门及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育人职责,仅仅以为是教授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把思想教育工作推脱给思想政治老师或者辅导员。体育教师对育人的主体责任模糊不清,没能和高校有关部门进行合理的联动。

3.2 未能完全体现体育课程教育育人规律

高校领导及体育课程相关老师制定体育课程相关要求时往往存在重教轻育的现象,以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专业技术为主,忽视体育活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熏陶,缺少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导,造成体育课程育人作用薄弱。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包括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等,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不仅包含理论知识也包括德育在内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3.3 忽视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未能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心理行为培养养成的重要时刻,大学四年每一个时间阶段其心理活动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体育课程育人工作不应该只是学生选课或者上课的时间阶段的教育过程。应该利用体育课程的特点,利用体育活动媒介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思想。

3.4 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育人过程忽视学生思想价值教育

作为受教育者,大学生群体由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主体意识突出的“个体的人”构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关注学生群体的整体思想动态,忽视个体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个体学生的思想诉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课程及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起了一定的认同成效,广受业内专家学者的认同,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部分较为忽视思想工作的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对于学生实际及心理需求,没有相应的教学举措。长期的被动式教学,严厉打击了学生受教育的积极主动性,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传统教学方式在当今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就显得十分落伍,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以及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去。对于新兴课程,学生德育宣传较少,高校网络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种“碎片化”学习的感觉,无法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找到真正需要并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价值信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4 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全育人”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学生培养始终,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目标与路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思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将思政融入到体育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

广西高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自治区乃至国家体育事业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度文化素养、高尚道德情操、顽强拼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体育人才,这不仅是高校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国人应有的义务与责任,这也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方式可概括为“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中蕴含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高校在对其课程思政探索中不断形成、创新和发展的一种有效策略。

5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新路径探索

课程思政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指通过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高质量要求,体育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广西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举措为课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5.1 规范整合优质资源

广西部分高校通过挖掘校内各部门优秀育人资源,借鉴同类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成熟意见,搭建了一套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实践文本及视频资料的课程体系。利用智慧平台、翻转校园、钉钉会议、QQ课堂作为媒介有针对性的开展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的体育课程思政教育。首先从获取途径上打破多方面育人体系联动不足、不够系统的情况。学生无需再从教务系统、班级群、班干部等途径获取来自学校党团系统、课程服务系统、教务系统、考务系统等不同的系统中的育人资源。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及考核,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从体育课程体系内容和形式上增强了育人体系的联动性与系统性。体育项目示范动作、理论知识、训练方法以及体育思政课程精神等内容,来源于各优秀高校课程、文化、实践、科研、新媒体、校务管理、学生服务等各体系并经由体育教学部进行筛选。鼓励教师将党的方针路线、重要精神结合科学规范体育教学活动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思想认知多方面育人内容融合式开展线上新媒体传播,打造高品质的育人活动。新媒体教学媒介成为一个提供靶向服务与教学交流的学生育人工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党政部门与二级学院体育课程教师沟通的途径,通过数据化的结果把优质便捷的体育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连接,同时达到优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结果。

5.2 线上教学反馈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利用翻转校园上课打卡,不仅联动学校学工部门掌握学生具体位置与身体状况,还能充分保证学生完成正常的教学活动。考勤结果以数字化结果呈现在教师客户端中,减少课堂纸张浪费,有效避免代签、代考勤现象。提高了出勤记录的准确性,记录不同状态下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既保证考勤时效性与精确性,又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监督。

体育课程理论内容可通过线上平台完成,教师与学生实时传受,因地制宜进行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学生课后须提交作业并与教师进行互相评价。通过评价体系的搭建与课堂内容的反馈,使得学生从被教育者向课堂评价人的转变,学生更愿意以新媒体的方式投入教学课程中去以做出客观评价。线上教学反馈方式创造了师生双向互动媒介,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与学校质控部门、党政部门无缝进行课堂质量评估并掌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状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形成课堂反馈加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轨迹,保证特殊时期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通过三方合力,创造出学生积极向上、教师认真备课的、学校部门思想把控的优良校园文化氛围。使新媒体与体育课程思政结合,推动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向网络育人体系迈进。

5.3 构建线上体育教学服务学生三步成长线的全过程育人模式

一是利用政策端,通过新媒体明确学生需要修满两学年的体育教学活动,并每年进行大学生体质测试。使得学生树立以体育活动为主,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育人意识。二是对学生实施领航教育,在学生掌握自己本专业知识与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其多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举办的线上马拉松以及学校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等活动。通过乐跑等软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运动数据,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完成不放弃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传播、搜索优势,加强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掌握技能并将自己专业与体育活动相结合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自我思政教育过程。三是对毕业生实施人生远航教育。学校通过体育相关的创业指导、相关测试指标等为学生提供可查的体育类相关数据知识,为毕业生毕业就业、创业或升学提供新的方向。

5.4 线上体育教学活动构建学生六种能力素质面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育人工作包含课程、实践、网络、文化、科研、服务、管理、心理、组织、资助等十大方面。体育教学课程利用网络线上媒体,融合新时代高校学生育人要求,制定提升学生六种能力素质的学习内容。“六种能力”指较强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六种素质”指较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网络素养。

在课程育人方面,部分高校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制定线上学习计划,打造通过理论教学、网络教学、参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利用教师自身优势,每周定期推送符合体育运动规律的居家健身指导视频,无差别影响全校师生进行体育活动。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扩宽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完善学科专业素质。高校根据相关体育知识、社会热点、政治思想、生活常识等方面打造具有体育教师特色的理论学习活动。通过将优秀的体育活动氛围展现给学生,并用翻转校园进行理论测试,积极引导学生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近,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1]纪磊,于天博.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0):98.

[2]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3]姑扎丽努尔·托乎提.体育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喀什大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9(37):146-147.

[4]关铁强.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1):98.

[5]徐娆娆.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536-540.

[6]蒋清华.刍议大学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2):113-114.

[7]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102-107.

[8]孙洪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89-92.

A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Poli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Guangxi’s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Three-aspect Education"

LIU Sheng, etal.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0, Guangxi, China)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十四五”广西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3254)。

刘声(1996—),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陈政天(1994—),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