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题宸翰楼藏器拓本册手迹赏析
2023-12-10徐强
徐 强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字蛰存,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家、教育家,生前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早年在上海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求学,学习中国文学、外国文学,1932年起主编著名的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创作小说,被誉为“新感觉派”代表作家。1937年后,相继在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沪江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调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从事文学翻译和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施蛰存治学兼及古今中外,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金石碑帖、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均有成绩,自称有东、南、西、北“四窗”。
在赏析施蛰存的手泽之前,不妨先从其晚年几种“百”字号的著述说起。这几种著述几乎涵盖了这四扇“窗子”。
《唐诗百话》属于“东窗”——古典文学著作,写于1978年至1985年,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性质介乎普及与研究之间,出版后为学界重视,多次再版,印数巨大,成为唐诗研究领域的畅销书、长销书。他的词学著述,包括创办并主编《词学》(至逝世前亲自主编了十四辑),成为词学界最重要的园地,为推动词学在新时期的学术和创作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无疑也属于“东窗”事业的一部分。
《金石百咏》属于“北窗”——汉魏以来,碑刻以北方为盛,其中尤以北魏最盛,影响最大,故称其“北窗”;同时,“北窗”也有“冷门学问”的意味。《金石百咏》是作者以自藏金石拓本为对象写作的一百首绝句,最先收入《北山集古录》(巴蜀书社1989年版)公开面世。观《北山集古录》全书,收录金石摩拓自撰题跋约三百则,皆为文言短章,对器物源流、铭文释文多所考证,饶有发明。同属于“北窗”的还有《唐碑百选》。该书系从作者所藏一千五百多种字迹精妙的唐代碑刻中选出百种,各加解题、集评而成,编定于1976年,部分篇章曾在香港《书谱》杂志发表,后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配图出版。
《文艺百话》收文艺主题的杂文,属于“南窗”——他曾说:“我是南方人,创作中有楚文化的传统,故称南窗。”
至于“西窗”,施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就开始翻译西洋文学,30年代翻译了大量东欧、美国作品,50年代前期又集中翻译过二百多万字东欧、北欧、苏联文学作品。晚年在这方面所从事的最大工程,是承担《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翻译文学卷”。
可见,施先生是一个学问兴趣广泛、在多方面卓有建树的“杂学家”——这个词本来或许包含一点贬义,但近年来经过很多人的提倡,已经可以作为褒义词使用了。从治学生涯看,他的学问无不出于个人强烈的兴趣,很少有迎合风气而强作的文章,反倒有不少是在“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开始从事的。例如他从50年代开始大量收集、品鉴金石碑版,直到新时期以前一直沉迷其中,而众所周知,那个年代,这些东西是作为“封、资、修”中的封建主义被压制的。笔者见过施先生1963年前后的一张照片,施先生站在一幅硕大的拓片前怡然自乐。这种“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态度,显示了施先生学术纯粹出于个人兴趣、不计功利得失的精神。
在诸多门类构成的施氏“杂学”中,书法也算其中一门。书法与金石学关联密切,治金石之学的人鲜有不善书法的。施先生多次谦称自己并不善书,但从他留下的墨迹看,书学功底非常深厚。又曾经自言尤其不善写大字,言外之意是小字还比较满意。作为海派大家,施先生经历丰富又得享高寿,一生交游广泛,晚年求字者不少,一縑一楮,海内争重。事实上他最受人喜爱的也的确是其小笺小字。在其身后,先后影印出版了《闲寂日记》(60年代的毛笔书写日记、新时期钢笔书写日记)、《云间语小录》(关于作者故乡松江的风俗、人物、文献、掌故等的笔记著作)等,读者可以从中领略施先生行书书法行云流水的流利感、毫不做作而自见姿媚的风格、浓厚的书卷气息。唯其都是著述中自然生成的书迹,书写内容本身有文章价值,又有匹配的形式美感,所以比起那些“创作”出来的“书法”,更能给人学术的教益,更能见出作者的真性情,也更能从“字如其人”的角度加以认知。
附图系施先生将自己收藏的罗振玉藏古器拓片合装为册子后所作题跋,书写风格是施蛰存著述手稿中的典型样貌。释文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
岁癸卯,老友李白凤旅食大梁,为余作缘,得宸翰楼藏器拓本百余纸,若公孙班钟、楚镈、商三句兵,皆煊赫名器之不易求墨拓者,一旦尽入寒斋,为之色喜。今取其鼎彝小拓装为此册,其纸大者以及戈剑杂器别入他册。有珂罗版影印者数纸,亦可供参考,因兼收之。昔陈簠斋言摹本亦宜收录,况影印本犹胜于摹刻耶?甲寅九月朔展玩遂志之。
癸卯为1963年,甲寅为1974年。李白凤(1914—1978),现代作家、诗人、书法家、篆刻家,在文字学、民俗学、历史学等方面也颇有建树,系施蛰存好友,可以看出两人性情有多方面的契合。1963年,李白凤正任教于河南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宸翰楼是罗振玉藏书处之一。从题跋中知道,1963年,经李白凤牵线,施蛰存得到了罗振玉旧藏古器物拓片百余纸,欣喜不胜,多年把玩,1974年将其中小幅者装为此册,作此题跋。字里行间活跃着作者对文物珍品的喜爱之情。题跋中所提到的公孙班钟、楚镈、商三句兵,都是名器,有关资料甚多,此处不作详说。可以补充的是,在上文提及的《金石百咏》中,施蛰存在第三首即咏及“三句兵”一器,诗云:“朱生碧活古勾兵,铭识三行祖父兄。殷礼在斯人不识,何妨舜象共娥罃。”附此为读者提供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