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一生的视角去打量课堂
2023-12-10原绿色
■原绿色
课堂,一堂一堂、一节一节,看似彼此的关联度不那么紧密,但连起来就构成了一幅学生成长的完美图景——就像一条人生路,每一个路标都标志着相对独立的一段,但整条路却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如果我们不把课堂看作一节一节的,而是从学生一生的视角去打量每一节课,看课堂、看教学、看教育,很多东西就变得清晰起来。
教育,原本应该从容有序、张弛有度,不应该过度关注知识、分数和考试,不应该只在乎速度和奔跑, 而顾不上身边的风景和远方的诗意。除了知识,还有很多要素容易被我们忽视,或者做得不够,比如习惯养成、兴趣激发、能力训练、体育锻炼、品德涵养、审美引领、人际交往等,这些都是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换一个视角,天高地阔。 我要说,课堂应该立足于“关注人生,影响一生”。
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
从学生一生的视角看,课堂教什么?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我们往往是把“知识与能力”放在第一位,“过程与方法”还能有所顾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感觉比较遥远了。
2015年,基于情感缺失、冷漠、轻视生命等现实问题,直面“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 从培养健康幸福的未来人的目标出发,笔者提出人生教育的研究课题,呼吁重视学生“社会化”的使命,致力于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成功人。其中,课堂作为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 也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基于人生课堂理念,就是要着眼于对学生的人生教育, 让课堂成为教学生“更好地学做人”的课堂,成为让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快乐、人生出彩的课堂。
无论什么学科, 都应该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 教师要树立“教育重于教学”的理念,让教育寓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综合成长,这当然包括精神滋养, 特别是人格和心灵的健康发育。
课堂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做人能力。 学习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等,主要通过学科知识学习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培养。 做人能力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人生理想追求、良好习惯、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坚强意志等素养,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管理等途径来培养。 课堂上最该教给学生的是一生受用的“内生动力”,要激活他们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当学习知识与培养人格发生矛盾时,学习知识要为育人让步, 而不是牺牲人格换取所谓的知识。
建设一种能影响一生的课堂学习范式
从学生一生的视角看,课堂该怎么教?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 而且要让学生站在舞台的正中央,做主角。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的管理者、同学的好伙伴。 教师要做好课堂的“配角”,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好朋友;要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管理体验中获得生命的全面发展。课堂要体现平等、民主、规则,让学生感到安全、快乐、有尊严,能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和人生的温暖。
要建设一种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课堂学习范式。 要按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探究学习的学习流程,把学习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合作、去探究,教师只在恰当的时候予以引领、点拨和帮助。
要通过小组建设来培养学生做人的能力。 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小组的名字叫“惜阳组”,问学生是不是“珍惜阳光”的意思,他们说不是。 原来,他们组一个同学在放学路上捡到一只流浪猫,他们组集体讨论后,决定收养这只猫,并给它起名叫“阳阳”。 为了提醒每个组员都来照顾这只小猫,他们就把组名改为“惜阳组”。 听了以后,我很欣慰,课堂小组应该是学生自主成长的一个小舞台。
课堂要通过展示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等,但是,在同学与同学、组与组之间竞争的时候,更要培养学生互相欣赏、 互相喝彩的美好情感。 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问“是不是鱼离开水就会死”, 当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回答“是”的时候,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说“不是”。 他大声说:“我在《十万个为什么》的书上看到,有一种‘树鱼’,它可以上树,离开水就不会死。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这种课堂场景就是学生成长的良好生态场。
课堂要通过课堂小结、小组评价等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简短的课堂小结中不断扬长,在扬长的过程中主动及时纠短,实现自我成长。 学生在一节课一节课的简短“复盘”总结和小组评价中,就会养成一生受用的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课堂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幸福成长
从学生一生的视角看,什么样的课算好课?
传统意义上,一堂好课可能会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目标达成度高的课就会被看作是好课,反之,则不够好。
当从学生一生的视角来看课堂的时候,就不会单纯从知识学习一个维度去判断。比如,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交往的习惯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积极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学生能够标注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并积极尝试解决;合作学习中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虚心接受小组成员的意见;等等。
从学生一生的视角看, 课堂有底线,无止境! 不伤害学生的心灵是底线,让学生得以积极健康成长是理想的状态。 当我们走进课堂, 发现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眼睛充满好奇,落落大方地发表看法……这,一定是一节好课。
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教师和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式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越来越乐意表达和参与。 特别是当一个学生出错的时候,教师和同学更需要给予他包容、理解,让他有真正的归属感, 自然地生发出集体观念,一起向前、向上,去追求真善美。
总体来看,好的课堂建设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良好的人生习惯是基础,科学的学习流程是路径,独立人格、主动思考、批判精神是重点,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核心素养是目标,反思、总结、评价是抓手,不伤害是底线,让师生“做最好的自己”是至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