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路径研究

2023-12-10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桂亚可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民办高校育人

文/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桂亚可

民办教育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登上中国教育的舞台,并随着200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走上正轨,民办高校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1]。2022 年9 月14 日,教育部发布了《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国民办高校有764 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37%。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845.74 万人,比上年增加54.40 万人,占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的比例24.19%。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 万,同比增加82 万。从统计数据来看,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基数也十分庞大。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2020年以前,毕业生在临毕业前大部分都可以进入企业工作,也有部分学生通过考公考研、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实现高质量升学或就业,如今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按照教育部第43 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有九大职责,其中第一条为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第八条为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这两条职责并行不悖,本文从辅导员职责角度出发,结合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就业工作实际,探究民办高校如何贯通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之间的融合路径。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必要性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将“日新月异、自强不息”作为校训,秉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开设定制班、共建基地等方式,培养具有奋斗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建设特色鲜明、国际化、具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使命和愿景。总体而言,在教育教学中,学校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但思政教育中的思想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是民办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格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要求,最终的价值导向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这一点应当得到民办高校的重视。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学生日常管理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行“五育并举”,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命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全过程,使学生正确认识“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绽放生命光彩。思想政治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教育过程,从学生入校开始,通过入学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形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其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专业学习中逐渐明晰职业目标定位,厚积薄发。随着年级增长,学院会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构筑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通过一以贯之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打破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想障碍,化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困局。

(二)实现“三全育人”格局。“三全育人”是关乎培养什么人的教育问题,要求高校要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重点核心在于“全”和“育”。全员育人,聚焦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就是要全体教职员工都能投身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学识涵养引导学生立大志、行稳致远、脚踏实地。全程育人,就是要求民办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工作全过程,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树立就业自信。全方位育人,就是要求民办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就业指导的方方面面,通过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对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学生而言,平均学习能力与公办学校本科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学业知识水平掌握程度一般,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才能使其在就业市场中有一席之地。然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依然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培养学生形成坚强的抗压能力、应对工作难题的积极心态和勇于担当的责任使命。因此,民办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融会贯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增强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尤为必要。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困境

(一)针对性不足。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教育教学体系较为完备,就业指导课程也已建立。目前,各学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与创”“就业指导”等课程,而这些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融会贯通到就业指导中,尤其在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中过多讲述创新创业知识、方法和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并未从思想深处引导学生如何在创业初期就要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就业指导中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涉及过少。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例,目前针对低年级学生(大一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针对高年级学生(大三学生)开设了“创新与创业”课,然而在上课过程中,针对学生在未来就业当中遇到的一些思想困惑,诸如为什么要就业、就业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教师很少能从思想价值角度进行答疑解惑。

(二)专业性不足。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较少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教师为学生讲授就业指导课程。近几年,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辅导员对于思想教育方面的专业性有所欠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需要引进有相关思政教育背景的教师。

(三)实效性不足。民办高校属于应用型高校,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大都面向社会实践型岗位,而这类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不仅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种就业综合能力在民办高校教学过程中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第一,未能精准掌握学生就业指导实际需求,存在教师“自说自话”的现象,没有通过与学生深度沟通了解学生真实的就业意愿;第二,未能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时结合度不高,教师无法提供学生期待的就业指导内容,说教式的指导方式令学生兴趣低下,教师就业指导与学生就业实践存在“两层皮”现象。

三、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

针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针对性不足、专业性不足、实效性不足的困境,结合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融合路径: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的作用。在“大思政”背景下,民办高校也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运用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高新学院在近两年课改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中注重融入思政知识,逐步构建“大思政”教学格局。延伸至就业指导类课程中,首先,要明确就业指导课程除了了解学生就业意向,提升就业能力外,更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具体来说,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创业基础”课中要注重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要懂得奉献社会,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正确认识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明确个人的价值只有同社会的价值相结合才是有意义的。其次,借助就业指导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和职业生涯体验活动主动了解学生就业思想动态,掌握学生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向提升学生就业潜力转变。作为同时担任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责任的辅导员,除了课上授业解惑外,课下更易与学生亲近交流,应通过走访宿舍、谈心谈话等形式广泛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从学生思想需求角度出发,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为学生“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就业实际问题。最后,有条件的民办高校要积极打造一批专精尖且具有思政教育背景的教师担任就业指导教师。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提供更加有效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打通思想障碍难关,增强学生就业信心,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二)丰富思政育人内容,提升学生就业使命感。第一,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3]。要矫正学生就业错误认识,尤其对于“慢就业”“不就业”以及等待父母安排工作的学生,要进行思想引导,转变其“就业是自己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的错误思想。第二,在就业指导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损公肥私、偷奸耍滑、损人利己、个人主义、唯利是图等错误思想进行纠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职场。将助人为乐、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等优良精神作为应当追求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明白将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热情奉献到社会中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如此“慢就业”“不就业”就会转向“我要就业”“我想就业”。第三,开展就业心理教育。就业心理问题,根源还是在于思想上有包袱、有惰性。要解决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就要帮助学生剖析自身优势与不足,为学生提振精神,找到就业动力。还要鼓励学生加强心理调适能力,在遇到就业挫折时勇于面对,正确看待,积极生活,做一名积极向上的职场人士。

(三)构建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大思政”视域下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高校要发动全员参与,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高校可以构建以党政领导为核心,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为主体,家庭和校外专家参与的协同就业思政育人体系[4]。民办高校办学实力相对较弱,更应借助多方主体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学生就业综合能力。要做到校内校外思政育人协同格局,发挥“1+1>2”的就业指导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发挥党政领导的核心作用。发挥民办高校党委凝心聚气、团结协作的组织优势,通过党委领导带头,其他党政干部协同,开展“思政大讲堂”活动,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就业指导环节,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在学校里做合格大学生,更应在走向社会后做好职业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立鸿鹄之志,行万里之路。第二,运用好“大思政”教师队伍,主要是指思政专任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高校应要求相关教师对学生开展精准就业帮扶,通过“五位一体”和“三全育人”的培养模式,将学业规划、职业规划、跟踪学习、行业介绍、升学指导贯穿于求学全过程,保证每位学生在求学期间有完整的学业规划、扎实的求学过程、高质量的就业成果和长远发展的职业素养。第三,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格局。目前,高新学院要求辅导员建立家长微信群,定期召开线上家长会,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建立积极对话机制,以更精准、更适用、更贴心的方式为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第四,积极对接用人单位,形成良性互动局面。学校辅导员或就业办专人应积极对接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工作实况和单位用人反馈,精准把握就业市场需求。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友会平台为学生对接行业导师,加强朋辈引领作用。通过“指导-就业-反馈”全流程就业追踪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就业的全过程。如此,两者的融合才能在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方面发挥最大功效。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民办高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