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物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及象征意义

2023-12-09刘扬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家人类

□刘扬/文

选择“动物”为主题是因为它是除人类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最大群体,也是比较重要的绘画命题之一。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动物是区别于人类的一种无意识种群,并且始终贯穿人类的历史,文章开头以历史为脉络指引,分析不同时期艺术创作中动物元素的象征性和隐喻性,并从动物元素可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多种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创作形式,对动物性元素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努力揭示动物元素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更多可能性。

1 不同时期艺术创作中的动物元素

从史前时代“三兄弟洞”到拉斯科洞窑,人们就发现了动物被当做艺术创作的主题的痕迹。三兄弟洞中有黏土制成的野牛雕像,而拉斯科洞窑中则有着震惊世界的公牛大厅,其中所绘公牛整体呈侧面,而牛角却呈正面,虽然这是一种扭曲的透视,但却简练地将公牛的特征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当时画这些动物的目的显然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因为他们可以将动物的形象和真实的动物密切联系,在自己创造的图像中杀死动物可以增强在实际狩猎行动中的意志和勇气。

动物也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象征生存在这片土地上,而后人们将动物的力量和国王的权力相联系,动物的象征性被引申到人类社会的阶级与权力。古埃及随处可见的雕塑和壁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十九王朝时期的一座鹰隼雕像,这只被雕刻出来的鹰隼头戴华丽的双皇冠,显得富丽华贵且身躯庞大。这些都是因为古埃及的鹰隼崇拜,这种崇拜不单单只是人们的宗教信仰,其中包含了古埃及统治阶级对稳固王权的需要。因此,这个时期许多关于动物的艺术创作,大多是作为宣扬君权和神权的载体而存在的。同时也催发了一种仅存于人类社会的特殊活动——献祭,它的出现其目的仍是利用动物讨好统治阶级,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动物被献祭的场景也曾反复被描绘。如《希腊神话》中,一个带着弗里吉亚帽的野蛮士兵正在用剑杀死一头公牛,神圣的动物成了献祭牺牲品,公牛的献祭是救赎与新生的象征,揭示了人类在古代社会深刻的精神需求。这个阶段艺术创作中的动物元素体现着王权和神权[1]。

19世纪之前罗马人在竞技场中对动物的屠杀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害,动物的死亡不被冠以任何名义而仅仅是为了取乐。此时人们不再以信仰的方式去思考,他们对动物的感情从崇敬变成了好奇,而最终这种好奇变成了伟大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自然科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一些雕塑家作品中可以看到动物的优雅和伟力的微妙的平衡,这甚至是可以称为美的东西。以典型动物“马”为例,无论是从西方或是东方遗留的艺术中都能看见大量表现马优美而充满力量感的优秀艺术作品。如在我国甘肃出土的汉代青铜奔马,其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背上,单看铜马,其张口呲牙侧颈,躯干壮实四肢修长,而踏燕回首,则巧妙地表现了马的速度之快,状态之轻盈。因其造型独特,被世人称为“马踏飞燕”。《荷马史诗》中也曾反复出现过因为马的优美而感到自豪的叙述,这种骄傲贯穿人类历史至今,甚至成为了“骑士风度”一词的根源。此时,动物自身的特征开始被捕捉和运用在艺术创作中[2]。

文艺复兴之后,动物形象也由此慢慢转换为自然应有的形象,贴合人文精神的艺术追求,彼得·保罗·鲁本斯的作品《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极具张力,这得益于动物散发着的蓬勃的生命气息,作品中的两匹马出现在背景中,它们分别指代了画面主题中的两位男性主体,马的姿态高昂,前蹄高举,肌肉隆起与人物动作相互呼应。动物元素的表现显得真实,更具有说服力,也体现了当时华贵富丽的艺术特征。

2 动物元素可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多种主题

仔细观察从古至今的艺术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当动物性元素出现在艺术创作中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呼吁人类保护动物的主题、利用动物反讽社会的批判主题、动物形象拟人化的主题。

2.1 保护动物的主题

近年来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被严重污染,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甚至有些物种濒临灭绝。所幸人类慢慢意识到了这一点,继而宣扬保护动物的观念或用自己的方式为保护动物作出一定贡献。而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往往采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就保护动物的观念创作了丝网印刷系列作品《濒临物种》。其中,有犀牛、大象、熊、大猩猩以及雄鹰,它们都是各个国家典型而稀有的动物,这些动物形象都被描绘得极其严肃和愤怒。作者用富有活力和青春的色彩描绘这些动物形象,这就制造了很大的反差:动物鲜艳的颜色相对于没落的生存环境,以及自身的愤怒相对于生存的无奈。而艺术家创造这样的艺术作品的初心,必然是想要呼吁观众聆听动物的痛苦,并投身于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中去。

2.2 社会批判类的主题

问题意识在当代艺术或者当代绘画艺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社会批判类主题的核心理念。当动物和人类两种主体同时出现在创作中时,两者的多种属性便开始相互作用。有观点认为,动物只能充当人物的配角元素,而笔者认为动物可以独立于人物的存在,成为艺术创作中“批判性”的载体。著名的当代现实主义艺术家刘小东老师的画中就曾出现过许多动物形象并且极具批判意味。《猪》是其早期创作的油画作品,画面由一辆拉着猪去屠宰场的货车构成的前景和类似于20世纪70、80年代破旧的楼房构成的远景组成。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一种发展状态,经济文化滞后,仍然靠着农业或畜牧业支撑社会发展。被装在货车上的猪群,有的眼神呆滞四处张望,有的闭上眼睛闲暇休憩,这很符合猪的生活状态,尽管它们正在被运到屠宰场,这也隐喻地表现出了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许多被屠杀的动物情景都被记录在了一些艺术作品中,其中有伦勃朗的《牛的尸骸》、曾凡志的《无题》等,艺术家通过动物被屠杀这个事件表达自己惋惜动物命运的态度,也表达了对动物的尊重和赞誉[3]。

2.3 动物拟人化的主题

在如今工业化以及手工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艺术风格层出不穷,动物形象拟人化的形式也成为了描绘动物时的常用手段。《绿狗系列》是当代艺术家周春芽的艺术作品,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系列。这些作品中出现的狗皆呈绿色且形态各异,它们有的眼含悲伤,有的玩世不恭,有的苦闷抑郁,我们可以明显地从这些狗身上看到属于我们人类的情感。在《月下情人》(绿狗系列之一)里,一只翠绿色的大狗张开嘴巴,身体直立并向前倾斜,整个画面除了绿色的狗之外都用灰色描绘,狗的左侧是山石,右侧是两个赤裸的情人,整个画面荒谬而怪诞,似乎人和狗的地位、行为都进行了转换。而绿狗也被赋予了人类的文化观念,它似乎在画面中代表着宁静和纯洁,并且与画面中的人类形成鲜明对比。似乎艺术家将自己比作画中的绿狗,对当下人们刻板的生活和空虚的精神进行了批判和嘲讽[4]。

3 动物符号运用在当下创作中的具体形式

3.1 卡通化的动物形象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儿童与动物的接触机会也越来越少,动物更多以复制品的形式出现,如玩偶和图画,而迪士尼的出现更是强化了这种社会现象,促进了动物形象卡通化的广泛传播。这种形式的艺术也被称为超扁平风格,村上隆便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扁平化,甚至是卡通画的动物形象,如《怪怪与奇奇》(KAIKAI KIKI)中画面基本上是平涂的,而画面主体是两个卡通化的小动物,他们之间的互动,透露着一种特有的幼稚和童心。总的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体催生了这种扁平化形象,并持续推动着艺术创作的前进和发展。

3.2 动物形象与新时代色彩的结合

色彩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想要充分表达具有时代特征的动物元素,那么与具有时代特征的颜色相结合是必然的。当下时代流行的颜色大多具有某高纯度、高明度的特征,显然这样的颜色特征是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信息时代的,而这样的颜色特征,会让我们想起一种流派——超现实主义,而玛格里特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满想象,构思巧妙且打破常规,利用不属于主体的颜色来描绘主体,由此来营造视觉矛盾。《大家族》中,作者描绘的整体情景是海岸边压抑灰暗的阴天,而作品主体是由一只和平鸽的负形构成,并赋予其蓝天白云般的颜色,就好像阴雨天气里一只大手擦拭玻璃,透出其后原本清晰明亮的美丽景象。而这样的做法,突出了和平鸽原本的象征并加以强化。这是丰富的想象和对颜色的合理把控共同营造的效果。而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不同的颜色搭配的选项更加丰富,当我们想要在画面中突出所描绘的动物主体时,也应该巧妙利用颜色的对比和搭配,突出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艺术创作的深度表达。

3.3 对动物图像资料的主观处理

前文中有所提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直接接触动物的机会少之又少,而去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生活方式本身便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搜集动物资料的方式更多来自信息网络,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这些图像资料进行创作和改编。早在20世纪初,便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借用照片做素材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其中最为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是格哈德·里希特。《收藏家和他的狗》当中可以看出他对图像特殊的模糊性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利于人们忽略画面中的细节,从而突出狗和它的主人之间的亲昵。

吕库·图伊曼斯也是一位有着自己强烈风格的图像式艺术家,与艺术家的早期学习历程有关,他的艺术创作中常常可以看到摄影似的特写式构图,这样的构图方式可以更好地分割空间,突出或弱化画面中的形象,从而表达出强烈的隐喻。《海龟》中,画面主体被进行了抽象化的处理,我们很难辨识到海龟的形象,这种视觉经验和观念之间的冲突,强化了作品想要表达的陌生感。显然,这是作者故意而为之,他抛弃了动物的显著特征,留下了线索式的元素,让观众自行想象作品中情节。这不禁让我们对如今图像泛滥的现状进行反思,充分认识到主观性表达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4 结语

根据动物的本质,动物只能在一个环境中而不是一个世界中行为,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不是栖息地环境的大小或者其他,而是意识世界的生殖隔离,这也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势必导致动物的弱势地位。但相比于动物在物质世界的势弱,动物本身所具有的观念性和符号化更应该被我们重视,这其中动物的观念性包括但不限于作为人类图腾、人类同伴、奴役对象、索取目标,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新的形式和内涵,而艺术创作者需要敏锐地抓住这种特殊的形式和内涵,从而为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和思考角度。要想成功地将动物性元素运用在创作中,还需要创作者在今后的生活以及创作中,结合时代内涵表达属于自己对动物性的独特见解。■

引用

[1] [英]肯尼斯·克拉克.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M].张敢,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22.4.

[2] [英]吉奥乔·阿甘本.敞开:人与动物[M].蓝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2.

[3] 论动物形象在当代绘画中的处理[J]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8.

[4] 绿·狗——浅议周春芽绘画中的隐喻与情感[J]昆明:昆明理工大学传媒学院,2015.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家人类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