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劳动课程实践

2023-12-09商骏涛

江苏教育 2023年4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劳动育人

商骏涛

江苏省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东青实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挥九年一贯制办学优势,强化课程育人,研读新课程标准,优化劳动课程实施策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必要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课程再构,凸显九年一贯制办学优势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东青实校依据课程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梳理原有劳动项目,重建核心素养导向下一至九年级劳动课程体系,增强育人目标与课程内容的紧密联系,增强各学段育人目标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制定具体实施指南,系统指导劳动课程有效实施,让教师的教学有方向、有抓手,让学生的劳动素养在九年的学习中得到日常化、长程化培育。

二、学科融合,开发学科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东青实校结合以往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科教学改革目标,倡导教师充分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挖掘劳动教育素材,设计劳动类主题项目,开展跨学科教学,实现课程综合化实施,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形成劳动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东青实校发挥教研组作用,纵向组织中小学同学科教研组开展“大教研”活动,研读课标和教材,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劳动教育素材,设计各年级劳动教育项目主题,形成九年一贯体系;横向组织不同学科教研组间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优化设计。东青实校推进学科融合,整体设计劳动教育项目,实现了各学科、各年级劳动教育有机整合,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内外联动,增强家校社共育合力

东青实校基于九年一贯制特点,充分挖掘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劳动项目,构建四季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融入日常,促进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赞劳动。

在校内,学校根据一至九年级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差异化、递进式开展劳动教育,着力从以下三方面推进:一是加强班级劳动岗位设置,确保人人有劳动任务,并进行劳动主题教育,指导学生在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等任务中习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品质;二是加强校园包干区管理,让每个班级参与校园保洁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建立校园卫生志愿岗;三是开辟种植基地,安排四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参与种植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中看到一粒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生命情怀和感恩品行。

在校外,学校强化家校社联动,发挥校外劳动教育空间的育人作用,着力从以下三方面推进:一是加强家校共育,发挥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在寒暑假、双休日等假期前布置家庭劳动作业,设计各年级的劳动清单,指导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日常劳动,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等;二是与社区联建共育,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与中华优秀传统习俗有机结合,安排五至八年级学生与村民们一起插秧、割稻子、植树,让学生参与农活,出力出汗,体验劳动艰辛,懂得“粒粒皆辛苦”;三是推进劳动周活动,在常州市天宁区政府与天宁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七至八年级学生到太湖湾劳动基地开展为期三天的劳动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劳动课程,让学生沉浸式、团队化参与,亲历情境、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全身心地品悟劳动,习得劳动技能,树立正确劳动观。

四、评价优化,发挥激励导向功能

学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劳动课程标准建议,从九年一贯制视角,不断改革评价考核方式,重塑劳动价值观,促进全体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方式。

观念层面,评价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评价学生劳动素养,不仅仅评价劳动技能,还看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等,即把“劳动”与“素养”融合评价;二是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行为层面,评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一是优化原有的个性化评价——“劳动之星”的评选举措,树立班级榜样,营造良好的班级劳动氛围;二是注重过程性即时评价,即重视学生在劳动中的优良表现,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成就感;三是推进劳动课程学期综合评价,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给出等第,让学生从等第与数据中看到劳动过程、劳动成果,促进学生争相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劳动育人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