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6个1+X”区域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

2023-12-09王晓东

江苏教育 2023年41期
关键词:建构特色区域

王晓东

课程是育人育才的依托,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江苏省启东市以“强体、尚美、博采、乐劳、善创、增智”为课程目标,通过系统构建“6个1+X”区域课程群,塑造“脚下有劲、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里有爱、灵魂有趣”的小学毕业生群像,把国家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区域的行动。

一、课程构建的统筹思考

1.基于地域特点,彰显课程建构个性

“6 个1”具体表述为:运动养心,养成一个运动习惯,以健康体魄拥抱生活;艺术悦心,练就一项艺术特长,以审美眼光观照生活;习字修心,书写一手美观汉字,以笔墨气韵浸润生活;劳创慧心,制作一组创新作品,以创新灵感点亮生活;演说塑心,开展一席精彩演说,以自信表达面对生活;游学润心,进行一段研学旅行,以高远见识丰富生活。“6 个1”凝聚了启东对区域课程建设的总结和期待、传承和发展,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着力通过六个方面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心性,提升生活素养,培育适合学生终身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6 个1”是启东结合自身特色与发展实际,呼应区域一脉相承的风土人情,对照核心素养提升的文化符号,自宏观目标至微观局部,皆承合学生成长规律,追溯素质发展源流的课程体系。

2.融通古今中外,丰厚课程建构底蕴

“6 个1”区域课程的设置,主要受中国古代“六艺”、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中“六个方面”教育内容论和陶行知“六个解放”教育思想论的启发。其中,雅思贝尔斯的“六个方面”指的是:手工课以劳作方式培养学生的灵巧性;体育课以身体的健美来彰显生命的活力;演讲与讨论培养思维的敏捷;对历史图景的了解能使学生对古代文化心生敬意;对伟大作品的阐释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类的原初精神;自然科学基本方法的练习则包括形态学、数学作图与实验。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指的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动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去发言;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去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活动。区域的不断探索,诠释“6个1”区域课程群建构的责任担当;古今中外的教育智慧,引来“6 个1”区域课程群建构的源头活水;家长学生的内心认同,记载“6 个1”区域课程群建构的稳步推进。

3.指向全面发展,提升课程建构高度

“6 个1”的设计,始终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的宗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突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运动,生命的源泉;艺术,美育的核心;汉字,历史的载体,中国精神的凝练;劳创,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演说,快速建立个人自信的良策;游学,“学在天地间”的第二课堂。基于启东的特色,以此打造终身运动者、优雅审美者、智慧表达者、自主创新者、闲暇生活者、快乐学习者。同时,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宗旨,让综合素养的发展惠及每一个学生、润泽每一个心灵。

4.顺应课程改革,创新课程建构格局

“6 个1+X”课程群是基于“6 个1”的课程化改造,是对国家育人蓝图的有益补充和必要拓展。课程群突出“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价值引领,以新课程方案为基本遵循,从区域层面整合学科与生活、学科与活动、课内与课外,形成6 大区域课程群。同时,为提高课程的适应性,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的文化和资源特点、学生学习需求,在“6 个1”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每所学校的课程就是“X”,它与区域层面的“6 个1”课程形成积极的互动和共建关系,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课程实施的区域推进

1.多重设计,通盘规划,创新“6 个1+X”的课程形态

“启健”体育特色课程包含课间律动、球艺跃动、健走行动等;“启美”艺术特色课程包含特长采撷、名作采英、沿海采风等;“启文”习字特色课程包含书法日练、书帖周读、书家月谈等;“启慧”劳创特色课程包含田园创趣、生活创美、科学创客等;“启睿”演讲特色课程包含课前演说、名著短说、新闻评说等;“启识”游学特色课程包含名胜踏访、红色寻访、乡韵探访等。纵向体现不同年级间的进阶,横向体现不同课程间的关联,内部体现活动课程要素的选择。

2.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打通“6 个1+X”的实践路径

既关注“6 个1”,五育融合,优化区域生态;又关注“X”,一校一品,促进特色均衡。组织上,组建课程建设与实施领导小组,整合行政、教研、督导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全面发力。管理上,构建行政顶层设计、教科研分类指导、学校校本实施“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广度上,区域内纵向贯通,学校间横向联动,实施项目管理者“半月谈”,教育共同体(基地学校)每季“群英会”,开展全区域教师课程能力“登攀行动”,建强项目实施骨干队伍。深度上,建设学校课程开发联盟,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校活动课程群空间,切实提高课程的适宜性。

3.多点发力,研讨提升,搭建“6 个1+X”的互动平台

一是建设“6 个1+X”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10 个项目基地学校,开发完善相关课程,共享研究成果,打破学校资源不均的壁垒,走出薄弱学校资源不足的困境。二是建设活动观摩与成果展示平台。以“亮、精、高、新”为展示要求,定期组织校际和区域性的观摩展示,壮大“有温暖情怀、有温馨故事、有温润文化”的学校群体。三是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讨平台。针对课程实施的各类问题,通过专家论坛、主题研讨、教研对话等方式,解决课程实施的难点问题。三大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做到整体覆盖、系统推进、全员参与,以平台的活跃度促进“6个1+X”课程群的发展。

4.多元融合,素养导向,完善“6 个1+X”的评价机制

研制《“6个1+X”区域课程群建设与实践评价方案》,拟定“6 个1+X”区域课程群建设与实践评价的一级指标为:课程保障、课程执行和课程成效。拟定10 项二级指标、24 项三级指标,为课程实施工作的自我评价、主管部门评价、第三方评价提供参考。动态完善评价指标,通过常态化、规模化的实际应用,依据客观性和实用性,及时调整、以评促行。注重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依据系统全面的数据和典型案例精准画像,树立学习标杆并及时推广,促进学校课程实施的后续改进与品质提升。

三、课程成效的盘点反思

1.以课程群促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6 个1+X”区域课程群以开放的活动为载体而明晰自身的价值取向,在素养提升的交互中厘清当下的行动路径。全市先后进行10 多场现场展示,55 所小学全部参与,形成了主动发展、竞相发展、协同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2.以课程群推进区域发展的理论体系建构

研制《“双减”背景下“6个1+X”区域课程群建设与实施意见》,以此规范各类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断丰富完善“6个1+X”区域课程群,形成体系化文本成果。“6个1+X”课程内容被列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修课程,入选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3.以课程群助力区域特色的精彩绽放

课程的精彩赢来学生的出彩,“5+2”“校内+校外”“必修+选修”“基础+创新”的学习模式,激发师生生命活力,保持运动习惯;提升审思能力,形成问题意识;获得情感张力,懂得爱与责任;点燃兴趣动力引擎,持续发展。“6 个1+X”区域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学生团队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建构特色区域
特色种植促增收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建构游戏玩不够
分区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