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道德推脱,助青少年远离网络欺凌
2023-12-09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 赵 琳(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 116029)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络得到了普及。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6.7个小时。在我国10.67亿规模的网民中,19岁以下网民占比达18.7%,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网民行列[1]。互联网在给青少年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例如网络欺凌问题。
网络欺凌属于校园欺凌的形式之一,主要是指群体或个人利用互联网在各个平台对他人实施羞辱、恐吓等具有攻击性、故意性的行为,如发送恶意信息、造谣污蔑他人等,给他人身心健康造成伤害[2-3]。青少年正值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网络欺凌具有相对隐秘性,不管青少年在网络欺凌事件中是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是旁观者,都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
对网络欺凌发生原因的相关研究发现,欺凌行为的产生与青少年的家庭生活环境、学校教育情况和社会因素等息息相关[4]。青少年的个人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个体的情绪控制、对周围人的信任感、受欢迎程度等,以及上网时间和使用社交软件的频率等,都是引发网络欺凌的危险因素[5]。在诸多影响因素当中,个体道德推脱的影响愈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道德推脱不管是在欺凌者还是旁观者身上都有可能发生,从而加剧网络欺凌的危害性。
二、道德推脱对网络欺凌的影响
道德推脱是个体产生的一种能够让自己脱离自身道德标准控制的认知倾向,通过将不当行为合理化,来减轻自己在不当行为所致后果中应负的责任,以及降低自身对受害者痛苦的认同[6-8]。换句话说,当出现道德推脱这一认知倾向后,个体会弱化自我调节机制,为自己做出的不道德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此来规避自己的责任,由此做出更多诸如网络欺凌等不道德的行为。
(一)欺凌者的道德推脱
青少年时期正值道德观念建立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容易受到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出现问题行为。当青少年产生了道德推脱倾向后,可能会做出网络欺凌行为,成为欺凌者。一项追踪研究结果表明,道德推脱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初始水平,即道德推脱水平越高,网络欺凌的初始水平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道德认知水平等会有所提升,也越来越能够认识到网络欺凌的不合理、不道德性,道德推脱水平逐渐下降,网络欺凌行为会随之减少[9]。另一项研究表明,拥有较高水平道德推脱的青少年,会不断合理化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脱离原有的道德标准,形成不良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观念。这种错误的认知如果不加修正,会导致网络欺凌行为的增加,还会诱发各种攻击性行为和现实违纪行为,给自身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6]。
(二)旁观者的道德推脱
网络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做法也至关重要,影响着欺凌事件的走向[10]。旁观者的角色具有复杂性,包括亲欺凌者(协助者:帮助欺凌者实施欺凌行为;强化者:通过言语或行为煽动或鼓动欺凌者)、保护者(保护被欺凌者)和局外者(持中立状态,袖手旁观,不介入欺凌事件)三种角色,其中大部分旁观者是局外者角色[11-12]。当网络欺凌发生时,局外者通常保持中立,这种袖手旁观的态度和行为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使其道德推脱水平升高,从而频繁实施欺凌行为。
首先,局外者的袖手旁观会变相纵容欺凌者,让欺凌者合理化自身不道德的行为,更频繁地实施欺凌。
其次,局外者作为旁观者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容易降低旁观者群体的帮助意愿,引发旁观者效应,无意间延长了制止不当行为时间的同时,也让青少年尚未成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导致道德推脱水平升高。
此外,大部分局外者目睹了欺凌行为的全过程,这种经历会让其在校园生活中的幸福感降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部分局外者后续可能会逐渐卷入到网络欺凌事件中,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13]。
三、教育建议
道德推脱是网络欺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会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包括宏观环境(如社会环境)和微观环境(如家庭、学校环境),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携手帮助青少年提高道德水平,减少道德推脱,避免或减少网络欺凌的发生。
(一)家庭方面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各个方面的成长与发展。青少年在未正式步入社会时,会先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了解和学习当下社会的主要规则、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等,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建立自身的道德观念。因此,父母平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给青少年树立良好榜样。例如,父母要注重培养自身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合理宣泄情绪,避免暴力行为。此外,父母平时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或道德宣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 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
研究表明,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道德推脱的发生率提高,引发网络欺凌行为[14]。因此,父母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例如,要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遇事多与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的决策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总之,科学的教养方式会增强孩子的自主性,造就健康人格,帮助孩子在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建立健康的道德观,避免道德推脱的出现。
(二)学校方面
1.加强道德教育,树立道德榜样
学校要向青少年传授道德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应定期开展道德教育,通过宣传、表扬等方式传播主流道德观念,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学校还可以针对社会上的某些道德事件定期组织青少年开展心得、感想交流会,加深他们对主流道德标准的认识。
此外,班主任应定期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评选德育标兵,对学生中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良的行为进行批评与纠正;也可以通过排演心理剧的方式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切身体会道德观念对网络欺凌的影响,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建立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研究发现,校园安全会影响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态度和行为[12],安全的校园环境更容易让青少年按照自身的道德标准来对待欺凌事件。因此,学校应设立网络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欺凌事件,可通过张贴海报、宣传语等方式让青少年了解学校对网络欺凌事件的态度。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巡查和回访,使青少年能够坚定地按照自身良好的道德标准行事。学校还要鼓励青少年勇于举报,及时对欺凌事件进行彻底排查和处理,同时注意保护举报人的隐私,防止青少年出现道德推脱,阻断网络欺凌。
此外,学校应组织各班级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将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教育融入计算机课程当中,让学生了解网络欺凌的危害,促使他们按照既定的道德标准行事,合理使用网络,遇到问题及时反馈,避免网络欺凌的发生和扩散。
(三)社会方面
1 加强监督管理,维护道德规范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人们的网络行为,对于违反者按照规定进行处罚。相关部门应互相协作,加强网络监督,严厉打击网络欺凌行为,维护网络安全。此外,相关部门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加强道德宣传,创设良好环境
社会应通过加强道德宣传等方式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大环境,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对此,社区可以定期组织评选道德模范,对良好的道德行为进行表扬;还可以组织公益活动或进行道德宣讲,宣传良好的道德观。社会媒体应发挥自身优势,向青少年传递正能量。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应携起手来,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与道德认同,减少道德推脱,有效预防或应对网络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