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至善至美的“求真”教育之路
2023-12-09曹伟林
曹伟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首先要让学校教育的双主体——教师和学生满意。只有学生满意了,家长和社会才会满意。同时,教师的满意度也会影响育人的效果。因此,校长应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办教育。
什么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呢?我的思考是教育须“求真”。所谓“求真”,就是遵循教育规律,成人之至善至美。“求真”是教育的灵魂。对教师而言,无论是学术上的教诲抑或品格上的指引,核心指向都是引领学生求真知;对学生而言,学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以下简称“洋思中学”)以“真善美”为校训,要求教师从教以真、真教书、真育人,以成教育之真、教师之善、学生之美。
一、营造“求真”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域,对师生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1.践行“求真”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40 多年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直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我们坚信,任何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真学校、真教育、真教师的引导之下获得成长与发展的,教育必须无条件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必须不放弃、不抛弃、不遗弃、不挑剔任何一个学生。正因为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办学理念的坚守,洋思中学才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届的一面旗帜,才能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勇立潮头。
2.创新“求真”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洋思教学模式”于2014年获得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体现了教育部对洋思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认可。洋思中学本是一所普通学校,之所以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与此模式的真正全面实施有着必然的关联——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教学的问题。先学后教,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先行者,教师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当堂训练,更是将课堂变成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场域,让学生始终充满着学习的激情。这样的课堂,不仅育了分,更育了人,将育人与育分高度一致化,满足了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为学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经营“求真”的文化氛围——“此园无处不文化”
打造优美校园,形成特色文化,是洋思中学一直以来的追求。洋思中学围绕优美环境创建与学校特色文化创建展开探索,以美好家园熏染每一位师生,让每一位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深厚的文化中徜徉,获得真知,发展真能,启迪真智,显露真情。在洋思中学,图书馆是师生的,每天都开放;操场是师生的,每天都有锻炼的身影;教室是师生的,由师生自主布置;舞台是师生的,供师生随时展示;课堂是师生的,由师生互动推进;空地是师生的,由师生共同种植……教师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学生爱师如亲,爱学如饴。师生相亲相爱,宛如一家人。
二、构建“求真”的育人课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洋思中学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坚持素养导向,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跑道”,洋思中学从“求真”的内蕴出发,精心设计课程,让学生在不同的“跑道”上真实、有序、有效地生长。近年来,我们以课标为统领,聚焦核心素养,整合三级课程,从基础、拓展、探究三个层次构建学科、活动、综合、成长四类课程,确保课程“真”的适合学生。
1.学生喜欢、未来有用是课程建设的起点,也是课程建设的终点
我们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目前,洋思中学有人文与经典类、语文与文化类、社会与发展类、科学与实验类、技术与设计类、艺术与欣赏类、体育与健康类、培优与补差类等八大类50门课程。
2.科学实施、有效推进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课程建设的根本
每学期初,洋思中学会提供课程菜单,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未来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同时,学生还可以申请菜单之外的课程,学校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其个性需求。比如,师资不足就外聘相关专家,努力让学校课程设置过程中有学生的声音,让课程成为学生“真”的需要。
3.巩固传统、创新开发是课程建设的保障,也是课程建设的动力
正如洋思中学坚持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和“洋思教学模式”一样,洋思中学在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课程建设内容,这些内容既有传统的课程项目,又有与时俱进的自我开发的课程项目。传统课程是主体,创新课程是补充。只有充分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课程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
三、探索“求真”的育人评价
2020 年10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可见,确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有助于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好的评价,首先是“真”的评价。“真”是评价的核心。为此,洋思中学打破传统的以分数论优劣的做法,从学生未来成长的角度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评价,让评价真正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我们积极探索并实施多元评价方案,以“德智体美劳”为内核,设计近10个评“星”项目,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成为其中的一颗“星”,在班集体发出自己的光,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评价真正实现激励的功能。
我们还研发制订学生成长手册,评价不以一个点、一个面为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整体性、增值性评价,除了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外,还将同学、教师、家长都纳入评价主体,让同学、教师、家长的寄语成为学生自身成长的有力观照,促进其内省,从而让他们看见自己、发现自己,让成长看得见。
洋思中学对教师的评价,不唯论文,不唯分数,而是依据其所教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师的价值因学生的发展而得以体现。有没有全面地培养学生,有没有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有没有遵守法律法规,这些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长好,是我们评价教师的主线。
四、赋能“求真”的育人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这体现了党对强教之师的关心和重视。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只有教师具有“求真”精神,才能教学生“求真”;只有教师成为“真人”,学生才能学成“真人”。这就是陶行知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的教师,能从课标和学情出发,进行高效“备讲改辅考”。在洋思中学,备课有流程(听—评—研—磨—筛),破除形式主义备课,力求人人真正参与;讲课有规范,克服高耗低效,追求课堂的真实、真效;作业有管理,去除重复无效,必须分层限时,要求真正减负不减质。每月一次“洋思讲堂”,让教师看见身边的榜样;每月一次“洋思论坛”,让教师直面真问题,开展真讨论,解决真问题;每周开设读书课,让教师对话古今,走近教育大家,看见真实的教育世界。走进洋思中学,“优雅大度,智慧自信,勤奋自律,处处求真”的教师团队跃然眼前,这已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真知灼见。确实,唯有尊重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洋思中学将继续以“求真”为根本追求,用“求真”去构筑心桥,融汇心灵,激发师生内心的共鸣,共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的“至善至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