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2023-12-09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心路小学蔡思敏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文章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心路小学 王 霞 蔡思敏

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阅读方面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知识和学习经验,这样才能使之积累相关语言知识,并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进行利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掌握课文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情感等,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后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好的习惯并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参与性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缺乏积极性,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导致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提供的模式学习,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对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

(二)学生阅读量不足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与考试相关的内容,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阅读量,也不利于学生成长。学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习,会导致自己的阅读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影响着自身的语言积累与作文写作,导致现阶段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较差。

(三)学生阅读习惯与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受到不小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受思维能力和年龄因素的限制,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会受到网络小说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质量。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措施

(一)树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

首先是教师需要掌握核心素养的含义,这样教师在积极开展阅读课程教学过程中,才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不足,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往往来自生活,对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也需要运用生活化的元素,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逐渐提升其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首先需要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阅读更多地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使之通过阅读相关的内容可以了解作者情感,充分提升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其次是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学生存在个性化差异,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提高自主性

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还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再通过引导,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分析段落大意,逐步了解作者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文章理解能力,也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留自己的观点,不要将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的积极性。

(四)重视小学生阅读过程,使其深度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定位,在学生的学习中关注他们的阅读体验以及活动参与互动等,因此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深化自身的阅读活动。例如,《四季之歌》这篇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使之发挥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引导他们进行深入阅读。与此同时,教师在分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保证小组内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加学生的互动频率。最后是需要完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是知道该文章讲解的是什么内容;第二是秋天美在哪里;第三是该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通过分层次的提问,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深化了阅读教学活动。

(五)为学生设置与课文相符合的阅读教学情境

例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利用视频内容为学生展现水下世界,其中就包括找不到妈妈的小蝌蚪们,它们遇到不同的动物就询问。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小蝌蚪有没有找到妈妈,教师在得到学生的正向回答后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联系实际生活,培养阅读习惯

例如,在课前10分钟可以开展读书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昨天读了哪些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口头鼓励,长此以往会有更多的学生逐渐开始阅读。教师通过课前阅读会为学生阅读活动的深化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进行沉浸式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感悟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同时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七)补充教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会受到教材的限制,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补充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多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阅读内容,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习到的内容开展阅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阅读水平。

首先是开展阅读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使得读书节活动更有意义。其次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档案,学生可以从记录自己的日常阅读开始,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教师也需要推荐学生多多阅读课外书籍,推荐他们阅读优秀的文章,鼓励他们及时更新自己的读书笔记,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使得读书档案个性化,也提升了自身的阅读能力。

(八)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教师利用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更好地优化学生的阅读。首先是在评价方式上需要多样化发展,针对传统的评价方式,教师需要进行改善,创新评价方式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置评价的标准,使得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其次是明确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双向互动,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九)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辅助学生阅读学习

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家庭方面的支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学生保持积极状态,因此首先家长需要具有正确的阅读观念,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接触到更多先进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其次是家长需要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阅读兴趣与需求,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最后家长也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共同探讨,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四、结语

在积极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完善学生的阅读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学校也需要与家长携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生阅读教学文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是小学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