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品质的影响及促进策略分析

2023-12-09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陈姝丽

新教育 2023年32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行为习惯家庭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 陈姝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关注。作为儿童最早的学校,家庭肩负着培养儿童行为品质的重责,而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认真梳理和总结了相关文献基础上,深入研究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品质的影响机制,探讨促进家庭环境建设的策略,对提高儿童行为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良好家庭环境的策略,以推动儿童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

一、家庭环境概述

1.家庭环境的概念

家庭环境是指一个家庭中的物质和非物质元素,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文化传承、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等。它是一个家庭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的住房、装修、家具、电器等,这些元素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研究发现,孩子的人生规划、自我意识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与其生活的物质环境有关。而非物质环境则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家庭文化、家庭教育等,这些元素更加直接地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品质。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给儿童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因此,家庭环境的建立和完善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时,家长应该注重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双重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稳定、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2.家庭环境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家人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首先,在物质环境方面,应注意科学布局,巧妙地运用色彩进行家居装饰促进家人身心健康。比如餐厅应以黄色为主色调,更有利于提高食欲,不建议大规模使用红色,因为红色易使人产生焦躁、疲劳感;家中应避免随意丢弃杂物的情况;日常饮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合理选择适宜的食材。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习空间的独立性,更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其次,家长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等都会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产生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最后,家庭环境还会对儿童的个性品质产生影响,如儿童的性格、情绪、态度等。家庭环境对儿童的个性品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3.家庭环境的建立

家庭环境的建立是指家庭成员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活动,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氛围,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家庭环境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具体来说,首先,家庭成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家庭环境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是家庭关系良好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交流、互动和关注等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家庭凝聚力。其次,家庭成员需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儿童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对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成员可以通过设立家规家纪、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给予儿童适当的自主权等方式,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最后,家庭成员需要注重家庭环境的营造。家庭环境是指家庭成员所处的物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改善家庭卫生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居氛围、提供适宜的家居装饰等方式,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二、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习惯与个性品质的影响

1.家庭结构与居住模式

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是构成家庭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对儿童行为品质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大家庭等不同的家庭结构,其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都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其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品质,例如父母之间的亲密程度、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方式等。最后,居住模式也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城市和农村的居住环境差异较大,城市孩子的生活节奏较快,社交圈较大,而农村孩子则更容易受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对儿童的行为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该根据自身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并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行为品质。

2.文化差异

父母的文化程度能影响儿童的成长以及个性品质的形成。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家庭环境中的教育观念、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儿童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部分家长会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做决策和承担责任,此类孩子可能更加自信和勇敢;而在另一些家庭中,家长则更加注重孩子的服从性和听从性,强调孩子要遵守家长的意愿和规定,孩子可能更加害羞和内向。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家庭行为模式的不同。在一些家庭中,家长会经常表达亲情和爱的情感,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在另一些家庭中,家长则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礼节,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感和形式感。这些不同的行为模式也会影响到儿童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例如,一个在亲情和爱的情感中成长的孩子可能更加友善和热情,而一个在尊重和礼节中成长的孩子可能更加谨慎和谦虚。

文化差异是影响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品质的影响之一,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3.家庭教育侧重点

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职业、家庭氛围、文化差异、学历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因而对家庭教育的侧重点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

在认知方面,一些家庭可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会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以期望孩子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此类教育侧重点的家庭往往会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孩子在学习上的成绩也比较好。但这种教育侧重点的家庭可能会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情感和社交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在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方面,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注,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侧重点的家庭往往能够促进孩子的情感和社交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孩子的情感状态比较稳定,人际关系比较健康。但是,这种家庭可能会忽略孩子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在学业上的成绩相对不理想。

在行为方面,一些家庭可能更加注重孩子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会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管教和控制。此类教育侧重点的家庭往往能够促进孩子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但是,这种家庭可能会忽略孩子的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情感和认知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4.家长的性格与品质

家庭氛围、家长的品质、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儿童的成长。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父母的情绪稳定性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问题,如易怒、焦虑等。另外,父母的决策风格也会影响孩子的决策能力。如果父母总是过分干涉孩子的决策,孩子可能会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我决策的能力。

父母的品质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父母的责任感和诚信度会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如果父母缺乏责任感和诚信度,孩子可能会缺乏诚信和责任感,产生不良的行为品质。此外,父母的耐心和关注程度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品质。如果父母缺乏耐心和关注,孩子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闭、孤僻等问题。

三、家庭环境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品质的策略

1.构建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是家庭内部特有的情感氛围,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会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打造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儿童的行为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关注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若是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如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带孩子去心理医生处接受治疗等,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素质。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家长应该注重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便更好地带领孩子成长。

2.创造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

家庭文化环境是指家庭中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家庭传统等方面的文化因素。家庭文化环境关乎孩子品格形成与情感发展,因此,构建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是促进儿童形成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策略。家长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比如装饰上重视文化品位,有专门的书房、书柜,还要及时添置有益的书籍等各种文化用品,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这些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文化的底蕴。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学习带动作用。家长平常应该多陪伴孩子读书、看书,让自己成为好读书的人,让孩子感受到书本的魅力;家长不仅要帮孩子购买书籍,还要引导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心得,让孩子浸润于书的海洋之中,在书的世界里成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此外,家长还可以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带着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比如参与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听音乐会等,能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培养富有生活情趣的孩子。

3.改变家庭的家教观念

家教观念是指家长对于教育子女的理念、方法和态度。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往往会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影响他们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改变家庭的家教观念,是促进儿童形成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策略之一。当然,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首先,家长应该转变过度保护和溺爱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对于子女的保护过度,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家长应该适度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其次,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在家庭环境中,往往会被忽视的是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如正直、诚信、尊重、宽容等,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强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最后,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实践教育。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注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教育,以及注重孩子的实践教育。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家庭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家长的性格与品质都能对儿童的行为品质产生影响。作为家长有必要通过建构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以及改变家教观念来帮助孩子成长。家长理应努力让良好的家庭教育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守卫者”,让温馨的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行为习惯家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