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大肠埃希菌病的发生和防治

2023-12-09

新农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黄痢白痢埃希菌

孙 健

(抚顺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 抚顺 113006)

1 病原

大肠埃希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长2~3微米,宽0.4~0.7微米,呈散在或成对出现,约50%的大肠埃希菌有周身鞭毛,致病性菌株常有荚膜和菌毛。根据大肠埃希菌的致病作用主要分为6种,即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以及产志贺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是动物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2 流行病学

大肠埃希菌对幼年动物危害较大,可造成仔猪发生仔猪黄痢、白痢以及水肿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的传染源为患病猪和带菌猪,病菌可随猪的粪便排出,污染饲料、水源以及动物的皮肤等,仔猪黄痢和白痢主要是由带菌母猪哺乳导致的。大肠埃希菌为肠道内正常菌群,环境因素以及应激刺激可导致该病发生,生活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提供营养不足、天气突然变化、消毒不彻底等更易发生该病。

3 临床症状

3.1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主要发生于新生一周以内的仔猪,多见于1~3日龄仔猪,由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引起,潜伏期短,仔猪新生12小时内即可发病,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治疗未有效果就可死于败血症和肠毒血症。根据发病速度可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可见于出生后数小时内,仔猪无腹泻,病症表现为四肢瘫软和快速死亡。急性型多见于出生后1~3天,一般为一窝仔猪有1~2头仔猪突然腹泻,全身无力衰弱,数小时内传染整窝仔猪,仔猪精神不振,站立不稳,吮吸无力,被毛杂乱,眼球下陷,腹泻排腥臭的黄色水样便或糨糊样稀便,粪便中或有凝乳块,粪便糊在后躯,最终因脱水迅速死亡。仔猪黄痢在同一窝仔猪中传播较快,发病快,无慢性经过,死亡率高,一般可达九成,甚至整窝死亡。

3.2 仔猪白痢的临床症状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一月龄以上的猪发生较少。该病的主要表现为突然腹泻,排出恶臭、乳白色或灰白色的糨糊状稀便,病程长短不一,多数持续3~7天,一般可自愈,死亡率不高,疾病若反复发生可导致仔猪变为僵猪,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

3.3 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

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育肥猪中也会少量出现,多见于春秋两季,疾病多见于生长迅速、体格健壮的仔猪。该病的发生受气候变化、饲料改变、转群和断奶等应激影响,该病的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极高。该病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严重者绝食,呼吸心跳加快,体温不升高,眼睑水肿变红,有的病猪整个头部肿大,口吐白沫。该病会导致神经症状的出现,如惊厥、四肢无力、步态不稳以及共济失调等。后期出现麻痹、倒地不起、四肢划水状、声音嘶哑、对触碰敏感等,出现神经症状后1~2天仔猪死亡。

4 病理变化

4.1 仔猪黄痢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发现,病猪严重脱水,皮肤、黏膜、肌肉等颜色苍白,浑身沾满粪便。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胃和肠道膨胀,胃内有酸臭的凝乳块,肠道充满黄色液体,肠道黏膜炎性病变,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内存在弥漫性的小出血点。

4.2 仔猪白痢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猪观察发现,病死仔猪的身体消瘦,皮肤苍白,肠壁变薄变为灰白色,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病变,肠内有白色内容物,肠系淋巴结有轻微水肿,胃内有气体和少量食糜,肝和胆囊肿大,肾脏颜色苍白。

4.3 仔猪水肿病理变化

解剖可见病死仔猪头颈部、眼睑、结膜、牙龈、脑以及腹部皮下水肿,水肿最严重的部位为胃壁和肠系膜及其淋巴结,胃大弯和贲门的肌层与黏膜层分离,两层之间有2~3厘米的胶冻状水肿液。心包和胸腹腔内积液较多,暴露在空气中可凝结为胶冻状,肺泡壁充血、出血的情况严重,肺泡腔内有少量的血液或是浆液。有少量病死猪无水肿,但内脏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为出血性肠炎。

5 实验室检查

取病猪的肝、脾、肺、肾组织以及心血进行涂片或是触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呈卵圆形,无芽孢,大小为(2~3微米)×(0.4~0.7微米)。取上述组织在普通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在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平板上形成圆形、无色、光滑、凸起的菌落,直径在2~3毫米,取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后,观察细菌形态与上述病料中形态一致。

6 防治措施

6.1 仔猪黄痢的预防措施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便和污物,勤通风,根据季节变换做好圈舍的防寒防暑工作,尤其注重产房内温度,避免仔猪因受凉免疫力降低,为仔猪提供清洁、卫生、干燥和舒适的环境。注重母猪妊娠后期的管理,控制孕期,最好使母猪在干燥的春秋两个季节生产,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还可在母猪生产前注射K88、K99二价基因工程活菌苗或是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通过哺乳的方式快速让仔猪获得免疫力,有条件的猪场还可以自行分离致病菌,制作灭活菌或抗血清。在仔猪出生后给仔猪连续服用3天的抗菌药,可有效预防仔猪黄痢。要多观察新生的仔猪,发现发病后立即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仔猪黄痢的方法是联合使用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还可给仔猪饲喂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乳康生和调痢生等,于吃奶前饲喂1次,每日1次,饲喂3天,但饲喂微生态制剂时不可使用抗菌类药物。

6.2 仔猪白痢的预防措施

在母猪分娩前10~20天进行疫苗接种,仔猪吃初乳后可获得母源免疫,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加强对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做好圈舍内的墙面、用具和工作服的清洁卫生工作,垫料要勤加更换,并且定期消毒、通风,保持圈舍内干燥清洁,根据气温变化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仔猪断奶后,不可突然更换饲料。联合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治疗该病。将100克大蒜浸泡于100毫升50度的白酒中,3~5天后将浸出液以1∶4的比例兑水后,每只仔猪灌服5毫升,每日2~3次,连续使用2~3天可有效治疗该病。无菌条件下采取淘汰的耐过猪的抗凝血,每头仔猪肌肉注射5毫升,注射1~2次,该方法治愈率高达90%以上。

6.3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合理配比饲料营养,不要突然更换饲料,在仔猪大量进食阶段,每日添加少量食醋在饮水中。给仔猪饲喂高蛋白的全价饲料时,要定量饲喂,并且搭配适量的青绿饲料,在饮水中添加适量无机盐和维生素,补充仔猪身体所需,在仔猪断奶前7~10天给仔猪接种疫苗。若仔猪发病,应及时治疗,注射抗生素,同时补充电解质、葡萄糖和维生素。发病早期可给仔猪口服硫酸钠和硫酸镁等盐类泻剂。出现水肿和神经症状后可静脉注射葡萄糖、甘露醇或山梨醇或强力水肿灵,可有效治疗该病。

猜你喜欢

黄痢白痢埃希菌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鸡白痢的防控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哺乳仔猪黄痢的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