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构的价值取向、核心内容及经验启示*

2023-12-09郭子璇

观察与思考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延安时期

崔 浩 郭子璇

提 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变化和党自身发展要求建构新型党内政治文化,以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指向,彰显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系统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作风文化,使党内政治文化逐步走向定型与成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由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情感而构成的政治价值体系,是具有系统化和稳定性特点的政党制度与建党治党精神成果的总和。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不仅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也是广大党员良好政治认知、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理想、政治价值、政治情感的正向透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紧迫课题。延安时期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构带来滋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培育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完成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603 页。的伟大工程,使得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不断壮大,并孕育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变化,根据党的自身状况要求,以维护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来建构党内政治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党特性的党内政治文化。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构内容丰富,系统建构了党的思想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作风文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构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建构系统丰富的党内政治文化内容,取得了卓越的历史成就。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构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启示。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构的价值取向

建构价值取向引领建构行为、决定建构内容。党内政治文化建构,必须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引领下,采取正确务实的党内政治文化建构方式和建构措施,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内容。

(一)顺应时代变化和党自身发展要求建构新型的党内政治文化

“时代是出卷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面对时代之变的新情势、新问题、新特点来建构和完善自身政党文化。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构与这一时期的现实背景密切相关,面对民族危机与阶级矛盾并存的社会现实,中共中央认真分析抗战形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新型党内政治文化内容体系的建构提出了历史任务和具体要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发展,党内的政治文化建设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引,健全组织制度和党纪党规,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充分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党的政治建设确立了根本遵循和根本准则。

20 世纪30 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全民族团结一心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灵活调整政策策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装全党,开展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使全党上下紧密团结在一起,肩负起抗日救国的民族重任。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初,党中央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指出,要动员全国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共产党要成长为全国抗战核心,积极组织和发展群众力量。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延安革命根据地相对和平安定的环境为中共中央探索党的建设道路、推进新型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创造了良好条件。1939 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次会议上发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分析了当前抗战面临的困难环境,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使命,对这一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提出了新要求,回答了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加强自己、团结自己,从而领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今后党要注重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统一,重申党的纪律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主张对抗日形势中可能存在的“左”的急性病和右的悲观主义、统一战线中“左”的关门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倾向两条路线的斗争要有所警惕,强调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新型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党内政治文化以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与国民党的政党文化存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人民的利益至上,以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根本利益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构的价值理念。延安时期,民族解放成为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挽救处在危亡之中的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高举联合抗日大旗,把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基本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方针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再到“拥蒋抗日”,体现了战略上的灵活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维护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建构理念,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也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极大增强了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群众的动员能力,使党与广大民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对党内政治文化内容体系的建构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其党内政治文化就深深打上了人民性烙印,并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党内政治文化的人民性内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维护和实现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需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夺取政权,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依据这一历史任务,制定了正确的斗争纲领和路线。毛泽东多次谈到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将团结和依靠广大民众作为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行动准则。1943 年7 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谈到:“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①《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47 页。1944 年9 月,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正式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重要价值观,强调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建设始终体现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大众根本利益这一价值取向,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推行减租减息政策、普及基础教育和文化艺术,解决群众吃穿住、教育、卫生、婚姻等实际问题,为根据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使广大民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他们的利益,进而接受党的政治号召,积极参加到革命的进程中。

(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充分反映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特性

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的阶级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构党内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将“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突出反映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通过党内斗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观运用于党的建设的创造性发展,体现出彻底的革命性。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进行了深刻分析,阐明了革命的敌友问题,将工业无产阶级作为中国新生产力代表,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对农村无产阶级和城市的游民无产者进行引导,可以使之成为革命的力量。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并不意味着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不能同其他革命阶级结成同盟,在中国具体的社会环境下,积极争取农民加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能够实现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摒弃“关门主义”倾向,积极吸收农民、小资产阶级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无产阶级的思想改造,巩固和保持党的阶级性特征。

革命性是无产阶级政党文化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43 页。。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勇于直面问题,中国共产党从不隐瞒、掩盖自己的缺点与错误,积极自我反思并勇于接受批评,能够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地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延安整风期间,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党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党内高级干部在这场运动中主动袒露和反思自己的缺点和历史上存在的问题。这场运动在党内影响深远,不仅有效肃清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而且使党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被称为“革命党”,这里的“革命党”既有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内涵,又有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的内涵。②参见史家亮:《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东岳论丛》,2020 年第6 期。从1941 年5 月至1945 年4 月的延安整风运动,解决了全党思想、政治、作风不纯的问题,是党一次伟大的自我革命,深刻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建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动自觉地建构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党内思想文化,建立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规范的党内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形成了以三大优良作风为根基的党内作风文化。

(一)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党内思想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指导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伟大飞跃。1945 年6 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修改的党章总纲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毛泽东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南。毛泽东思想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旗帜和方向。

从本质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灵活运用于中国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最大优势。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中国问题,在两次国内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作了大量有关中国革命的著作,在一系列文章中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党内照搬马克思主义“本本”和苏联经验的做法进行深刻批判。遵义会议纠正了给党和革命造成严重损失的“左”倾路线,选举毛泽东为党和军队的实际领导人,肯定了毛泽东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正确性。此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和抗日战争经验,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方针政策,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从根本上宣告了教条主义思想在全党影响的终结,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为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保证,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七大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的革命事业有了坚强领导核心。延安时期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党的政治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由此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思想指引。

(二)建立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规范的党内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在党的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又要集中统一,把分散的党员凝聚在一起,把党内成员的分散意见凝聚成党的统一意志,因此,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具体原则,是实现党内政治文化凝聚力的基础。

民主集中制作为俄国共产党的组织章程,是在列宁的提议下确立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没有明确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但在党的组织章程和党章中对于“领导机构由选举产生”“少数服从多数”“遵守党的纪律”等有所规定。随着革命环境日趋复杂,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党内个人专断盛行,党内民主被破坏,党员不满情绪高涨。1927 年国民革命失败,广大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要求十分强烈。1927 年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原则写入党章,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三项根本原则。①参见《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四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268 页。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党内极端平等,绝对自由”的极端民主化与过分强调集中的论调仍然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尤其是王明在党内占据领导地位期间,民主集中制被完全破坏,党内出现严重混乱,党的革命事业与党自身遭受重大损失。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更是党内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开端和典范。

民主集中制理论在延安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走向成熟。1937 年5 月,毛泽东在苏区党代表会议上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则能够调动全党积极性,团结全党的力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时期,必须把民主制与集中制紧密结合起来。1938 年10 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党内生活中具体贯彻民主集中制,一是严格党的纪律,遵守四个服从;②参见《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358 页。二是要开展党内民主的培训,使党员知道民主与集中制的关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等规定,将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以制度的形式呈现出来。1945 年4 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内涵、运行、地位等作出详细、系统的阐述。他指出,我们的党“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③《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358 页。,要保证这个“有机体”的良好运转就必须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扩大党内民主生活。他强调民主集中制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党内执行民主集中制需要两个层面互相配合。刘少奇指出,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应当成为服从决议、服从多数的模范④参见《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年版,第345-346 页。,党的被领导者和下级机关必须绝对地、无条件地执行党的决议,这样才能保障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与团结。

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根据地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陕甘宁边区党的基层支部生活实践中有许多生动体现。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中,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确立了以“三三制”为主体的新型建政原则,建立了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制并创造了许多新的符合边区实际的选举方式。“三三制”的政权形式实现了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真诚合作,对于边区的巩固和建设、团结各个爱国阶级和阶层、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抗战斗争,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放日报》曾经专门报道过赤水县一个农村党支部改选支干会的情况,投票选举前先召开支部大会,充分发扬民主,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选举程序也完全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以豆子当选票,让不识字的农民也积极参与到民主选举中来。①参见任成玉:《一个支部改选的经过》,《解放日报》1942 年10 月25 日。在这一过程中,边区人民领悟到了“民主”的真谛,成为农村支部改选工作中实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经典诠释。

历史学家范文澜对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有深刻认识,他在《解放日报》撰文称:“民主集中制是一个圆融的整体,好比胸和背合成身躯,不能加以分割。没有集中,民主就无从实现;没有民主,集中就失掉力量。”②范文澜:《民主集中制》,《解放日报》1942 年6 月1 日。在延安时期走向成熟的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党内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根本规范,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组织建设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党的组织文化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就的具体体现。

(三)形成以三大优良作风为根基的党内作风文化

所谓党风是指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生活中,通过某一政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行为风格、士气和精神状态,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③参见田培炎、李长峰:《政党作风片论——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视点》,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5 页。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洗礼,1945 年党的七大对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进行总结,指出其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基,给全党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的观念引导和行为上的规范坐标。在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体系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思想基础,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价值取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活力源泉。

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纠正了照搬苏联经验的错误路线,逐步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规律,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使党在思想作风上走向成熟。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02 页。,毛泽东在《论政策》《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等许多著作中都阐明了调查研究对于正确决策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为全党上下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党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党才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延安时期,党系统形成了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1944 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演讲中,开宗明义地强调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毛泽东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内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战胜敌人、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并被载入七大党章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和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局部执政的根本目的,在根据地将群众路线贯彻于推进经济建设、切实改变民生的具体实践中。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进行自我革命、保持生机、发展壮大并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武器。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的武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可以把错误的东西清除掉,就能真正地团结了”①《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69 页。。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纠正错误的重要方法,是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延安时期,党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针与原则,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党内营造了生动活泼、有错就改、积极上进、民主团结的政治生态,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化写入了七大党章。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党更加团结和巩固。同时,对党内优良作风进行系统总结与概括,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内政治文化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构的经验启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陕甘宁边区为核心,依托全国抗日革命根据地开启局部执政,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加快了党内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进程,为党内政治文化建构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一)加强思想建设,把好思想路线和理想信念的“总开关”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最大的成就就是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客现实际出发,在复杂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加强党内思想政治建设,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思想路线正确与否是关乎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按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全党上下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摒弃高高在上的心态,要“接地气”,要深刻认识中国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凝聚党心民心,汇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巨大能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取得新辉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正视党所面临的严峻考验,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统一,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警惕其理想信念动摇和精神滑坡,抓好主观世界改造。

(二)加强组织建设,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确立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是一个政党自身建设的关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与第一代党中央领导核心集体的形成紧密联系在一起,党中央权威的确立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实现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构提供了组织建设上的保障,消除了错误路线分歧带来的党内分裂,实现了全党上下令行禁止,各级党组织和党内成员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

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维护党中央权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构的重要组织依托和制度保障。新时代必须以核心意识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全党形成增强核心意识的政治文化氛围,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新时代党内政治走向积极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纪律

严明的组织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战斗力的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延安时期,根据地党组织分散、与党中央存在着空间距离,为维护中央权威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需要强化组织制度和党规党纪对党员的约束,以保证党内良好政治生活和组织纪律。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形成了这一条历史经验,即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必须保持党性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党性自觉不是自发形成的,它离不开党的教育,尤其是各级党组织的教育,同样离不开外在制度建设的有力保障。党性“自觉”与制度保障二者不可缺少,完善的制度是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外在保障,党性修养“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是一个终身不懈努力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克制、不断升华”①陈培永:《党性是什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107 页。。在新时代,党的事业面临新挑战,坚持党性教育固化于制,使党性修养经常化、制度化,是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可靠保证。

(四)加强作风建设,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就在于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构筑起牢不可破的党群关系。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没有高高在上、趾高气昂的态度,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②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094 页。在于人民群众选择、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构建了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也培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树立起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力打破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污蔑和造谣。

延安时期在根据地能够形成良好干群关系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牢固树立并践行为人民服务理念,涌现出了无数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和榜样。汲取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验,要始终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党的作风建设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导向,坚持“党植根于人民群众”这一根本原则,充分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延安时期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