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
2023-12-09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叶苡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叶苡秀
我国当前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小学阶段,以立德树人为主的教育观念全面强化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活动相对较为浅显,将会限制学科价值,因此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手段,确保达成深度教学目的。教师在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其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
一、强调师生交流,引入学科观念
实施深度教学工作,最为主要的就是确保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全面且透彻地掌握教学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触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则能形成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结合实际而言,在以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性地出现教学浅显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性地忽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难以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因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基于这样的背景,则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更加创新的方式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使之更好地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完成深度学习。尤其是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是需要遵循深度学习要求。
深度学习本身需要建立在学生本位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内心的感知,因此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能始终站在学生的视角,切实关注学生是否能良好地融合到教师所构建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尽管现阶段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能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时间以及机会均处于相对较为不足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需要其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深度学习背景下,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衔接桥梁作用,通过与学生之间更加紧密的沟通与交流,将教材中的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积极互动,逐渐将道德认知转变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刚需,促使学生将课堂教学中获取到的知识进一步向实用性方向转变,促使学生能获得更加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将学习认知与切身感悟紧密结合,从而在教学中充分贯彻学科观念,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对小学阶段教师而言,实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除了需要使学生充分掌握学科知识之外,同时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感染以及熏陶。通过创建更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则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将学科观念向现实生活中进行迁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构建。因此教师本身需要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通过积极组织引导,创建生活化情境,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促使学生受到环境带动,产生相应的情绪交融,才能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学习,还能使其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道德观念。教师还要解除以往限制性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禁锢,促使学生能在真正意义上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完成深度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更生活化的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对学生加以情境引导,在更加丰富的交际活动中促使学生敞开心扉,就自己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在与同伴的交谈中不断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并通过反思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情感价值。例如,在学习“我们爱整洁”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不同情境进行提问:“在班级中爱整洁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可能会回答“擦桌子”“擦黑板”“擦地”等行为,此时教师可以再次进行提问:“在校园中爱整洁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说“不乱丢垃圾”“清扫落叶”等行为。此时教师可以向更加生活化的场景延伸,提问:“那么在家庭中爱整洁的表现有什么呢?”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主题性问题,逐渐向生活中的场景过渡,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观念,对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等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教师通过这样的深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德育内化,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和法治观念、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避免流于形式的简单教学工作,从而实现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引导。
二、强化思辨教学,重组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其在生活中能对不同事物进行辨认,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思想。教师通过加深认知,促使学生不仅对自我产生明确的认知,还能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道法教学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观念束缚,在简单理解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知识的外化实践,帮助学生在这样的亲身经历过程中完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教师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政治观念、道德观念、法治观念的认知程度,需要促使学生不仅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还需要形成相应的学科思维。
因此在思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重组,探寻适宜小学生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话题,将抽象的德育认知简化、具象化,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整合、升华,从而为学生的道德认知提供生活化的情境。借助教师的引导以及辅助,打造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从而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者更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将道德观念内化。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视角,通过对现有教学体系的重塑,创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辨课堂教学环境,并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情境融入其中,充分尊重个体化的差异,从而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促使其在面对各种问题以及事物时能引发思考。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有关互联网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思辨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将互联网新世界的相关知识进行拆分重组,教师则可以创建两个不同视角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别阐述互联网新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在学生的观念中,积极影响可能包括互联网的新奇能为人们带来更多资讯内容,拓展人们的视野,或是帮助人们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等。而学生眼中互联网的消极影响可能在于各种不同的网站中夹杂着不良信息,容易对人们的观念产生影响,或是受到游戏以及视频等影响,人们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通过简单分析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辩论会形式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使之分别阐述对互联网的看法。
学生在分别阐述观点的同时,应讲述观点背后的故事,包括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等,从而在积极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对本堂课程的知识内容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凝练总结自己相关的道德认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在合理利用其为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对使用者的自控力发起了挑战。只有拥有良好的自觉意识以及自控能力,才能破除互联网的弊端,真正将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段带领人们走进新世界。由教师进行总结,为学生讲述互联网的价值以及该如何正确对待这样的先进事物,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正确价值观念的种子,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发展中辩证地看待每一个事物。
作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内容,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辩论分析。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学生能自主寻找到正确的观念意识,有助于其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更加良好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将会逐步养成客观的思维能力,并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整合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教育,并将课堂教学中形成的道德认知应用到实践中才能观察到切实的成效。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积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明确其认知程度,进而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若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单一地向学生进行道德灌输,则难以保障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很可能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认知偏差。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为其指引良好的个人发展道路,教师则需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在教育工作中,除了简单的理论教学,也需要教师积极带领学生进入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感悟,其在实践中也能更好地获得成就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建立起适应自身发展的道德与法治认知体系,从而增加学习体悟。
基于这样的要求,学校需要为开展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硬性便利条件,从而满足实践教学活动需求。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意义关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整体的发展,因此,需要在学校积极协同辅助的基础上,打造良好的教学实践基础。另外,家长与学校之间应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主导、学校辅助,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由于涉及的知识过于抽象,学生所学习的第一课往往来自家长,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认识到家长对学生的榜样性作用,通过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工作。
例如,在学习有关古代科技以及传统美德的知识内容时,则可以由学校组织、教师带领、家长与学生共同到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通过观看各种文物,为学生讲述中国数千年发展历史中先人的智慧结晶,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并能养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也会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等起到一定的约束教育作用,避免大声喧哗与嬉戏打闹现象的出现。家长以身作则,杜绝随意拍照或是在公共场合吸烟等行为,这都将会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博物馆参观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对中国数千年历史文明的阅览,找寻在博物馆中从未出现过的“古代科技”,广泛收集资料,并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之更好地探索中华文明的瑰丽与神秘,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将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起到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采用活动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等,通过多主体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考核,形成过程性评价,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推进实践教学的实施,落实学生核心价值的培养。
四、结语
在当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其关乎未来社会人口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应用深度教学方式,通过积极创建多种不同的教学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