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时代内涵及培育路径

2023-12-09刘慧琴王小琴

文教资料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时代

刘慧琴 王小琴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85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奋斗精神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大思想和行动部署,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时代的青年担负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新时代的奋斗道路上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并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在新时代,培养具有拼搏精神的大学生,不仅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而且是学校对“立德树人”的迫切要求。因此,厘清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明晰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对推动大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探索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路径,理论价值重大,实践意义深远。

一、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

奋斗精神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性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念的理论性,而且反映了其丰富的实践活动性。因此,把握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既要立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又要探究其产生的历史渊源,还要注重其生成的实践活动,做到全面且具体。

(一)马克思主义奋斗观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生成的理论基础

工人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在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中艰苦奋斗,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人们正是通过持续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人民作为奋斗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当主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一致时,更能激发出自身的奋斗动力;反之,奋斗精神就会被抑制,丧失奋斗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3]正是因为秉持着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的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战胜了许多困难,最终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引,在执政道路上不断前进,带领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引发了深刻的根本性历史变革,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作为奋斗者的个人、群体和国家,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奋斗观有了准确的把握,对符合时代要求的奋斗目标进行辩证的制定和适时的调整,才能取得预期的奋斗效果。

(二)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生成的历史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4]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这种任劳任怨的精神既体现了中国人崇尚劳动的价值理念,也体现了中国人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都以其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荣誉与尊重。例如,孔子、屈原、诸葛亮、李白、岳飞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这些伟大的先贤们所表现出来的奋斗精神,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逆境中,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永不放弃;在顺境中,我们要学会谦虚和谨慎,以此来展示君子的风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奋斗,并且始终弘扬着奋斗精神。

(三)伟大而生动的革命斗争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为止都是劳动。”[5]从古至今,人类通过一系列生产劳动,造就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同志就认为唯有刻苦俭朴的人能吃苦、能奋斗者才能成事,正所谓“安贫者,能成事”。邓小平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认为,不管在哪个时期,都应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正是这种奋斗精神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坚实基础,是取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保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大学生是奋斗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同时,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建功立业,他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历史实践证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奋斗的结果。

二、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始至终都包含着拼搏的内容。伟大的奋斗精神是具体的、是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内涵也是千差万别的,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奋斗观的理论品格,又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提高高校大学生对奋斗精神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掌握奋斗精神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把准努力奋斗的方向、坚定奋斗意志、增强奋斗自觉性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

(一)志存高远的奋斗信念

理想信念是奋斗精神的“钙”之引导,是人生道路发展的驱动力,是人们行动上的“总开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17 岁时,就已经把“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作为毕生的奋斗理想。少年时代,毛泽东同志就立志要把我们的祖国、人民放在心中,树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奋斗理想。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期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邓小平同志一生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从16 岁就开始了在陕北农村的知青岁月。这些伟人志存高远的奋斗理想,指引了他们一生为之而努力的奋斗方向。正因为他们有着“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精神,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才有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献身的无畏气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6]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广大高校大学生要时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信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青年大学生责任在肩,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把好总开关,坚定前进的正确方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二)坚决斗争的奋斗意志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漫长的斗争史,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带领着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历史革命的实践事实告诉我们,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赢得自尊、赢得主动。因此,坚决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锤炼奋斗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斗争”二字,并强调“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千方百计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斗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不同阶段的斗争目标中,中国共产党都有着与时俱进的斗争意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青年大学生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一定要发扬坚决斗争的精神,不断增强自己的斗争本领,培育坚决斗争的奋斗意志。

(三)开拓创新的奋斗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开拓创新,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自主创新,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一个关键原因。儒家思想经典作品《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创新思想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把中国的具体实际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创新”,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坚持守正创新。”[7]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而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一种破冰前行的勇气,是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历练。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已经无限接近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属于坚定的奋斗者,我们要在开拓创新中,敢于奋斗、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中迸发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四)团结奋发的奋斗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成就伟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团结奋斗是必要的。《周易》中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荀子说“民齐者强”;孙武说“上下同欲者胜”。这些无不彰显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8]我们党始终发扬团结和拼搏奋斗的精神,引领中国走向了繁荣、走向了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并深刻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9]。因此,走好团结奋斗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继续创造历史的内在要求。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希望与梦想并存的远征。面向光荣而伟大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以团结奋斗之力,铸牢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钢铁长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需要形成齐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需要进一步铸牢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体意识。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马克思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10]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是高等学校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将其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树立远大志向、磨砺奋斗意志、增强奋斗本领、砥砺奋斗行为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一)树立远大志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11]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不虚度光阴,不辜负年华,首先要有“革命理想大于天”的远大抱负,才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纪奋力拼搏,争做时代新人,堪当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志存高远的大学生,要激发自身奋发向上的发展潜能,能凝聚起全社会最具正能量、最具活力的力量,方能成就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志向是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起始点。

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一是引导他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继续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广大高校大学生提供理论基础,使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的核心要义和时代要求,铸牢理论基础和思想根基,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好青年。二是引导他们把握好奋斗的正确方向,做到“小我融入大我”。处于“拔节孕穗期”紧要关头的青年大学生,逻辑思维活跃,发展后劲十足。为此,对大学生进行成长全过程的理想信念提升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把正确的目标定位好,要主动把个人奋斗目标这个“小我”与中华民族发展这个“大我”融合起来,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12]唯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赢得拼搏前行的信念支撑。三是引导他们树立服务人民的奉献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正体现了一种为了人民舍我其谁的奉献情怀。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付诸为人民服务、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实践中,既体现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民意识,又反映了大学生为之而奋斗的高尚追求。

(二)磨砺奋斗意志

奋斗意志是指个体在努力奋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主动完成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地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目标的品质,是个体克服困难的一种努力表现。坚定奋斗意志,要有无坚不摧、坚韧不拔的“钢铁”决心,有愈挫愈勇、顽强不屈的“弹簧”勇气,有一鼓作气、誓不罢休的“钉子”作风等。有了这股意志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攻不下的城、办不成的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更需要奋发图强、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发展力量和智力支撑。因而,磨砺坚定的奋斗意志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环节。

引导大学生磨砺坚定的奋斗意志,一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先成人,后成才。”大学生应继续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坚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二是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从小事做起,锤炼意志品质。不论是轰轰烈烈的斗争、艰苦卓绝的劳动,还是平凡、普通的生活,都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大学生要注意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锻炼自己的意志,在无数点滴的小事中,逐渐培育坚强的意志品质。三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挫折。奋斗中难免遇到各种挫折,遇事畏畏缩缩,所做的事就会中途夭折,最后功亏一篑。高校可组织“倾诉失败”等活动,让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曾经遇到的挫折和困境,鼓励学生在挫折中寻找成长机会,正确对待挫折,及时调整心态。大学生要把挫折和困难当作磨刀石,迎难而上,培养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与困难的斗争中磨炼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一以贯之的坚强意志。

(三)增强奋斗本领

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特质,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向前迈进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的存在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再接再厉,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本领,用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用过硬本领顽强拼搏,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勤学苦练、增强本领”[13],锤炼自身的奋斗本领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基本要求。

引导大学生增强自身的奋斗本领,一是引导他们勤奋学习。古人云:“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无论是个人的小梦想,还是国家的大梦想,如果没有过硬的本领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那么一切都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作为青年奋斗者,要在自己的学习上奋斗,努力拓宽自己的理论知识面,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加契合作为一名奋斗青年的精神内核。二是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加强技能训练。“读万里书,行万里路”,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而且要用好理论知识。在校园和社会中,大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扎实的学识与渊博的眼界相结合,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探索相结合,提高实现中国梦的能力。三是引导他们增强自主创新的本领。大学生要发挥勇于探求真理、勇于开拓实践的创造精神,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在实践中勇于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增强自主创新本领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要的本领之一。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学校课程设置多样化、校园文化氛围民主化、科研活动参与自主化等举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砥砺奋斗行为

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4]作为走在新征程上的青年,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放飞朝气蓬勃的青春誓言,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志存高远,砥砺前行,真正展现新一代青年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时代气息。因此,砥砺奋斗行为是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关键所在。

引导大学生砥砺奋斗行为,一是引导他们具备脚踏实地做事的能力。脚踏实地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躁,不能心浮,要本本分分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对待手里的工作,不分大小,先要厘清头绪,分出轻重缓急,一项一项地去完成,努力做到事事都有着落,件件皆有回应。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脚踏实地,不耍小聪明,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作为走在新征程上的青年人,要想有效奋斗,必须要做到脚踏实地、务实肯干。二是引导他们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的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并没有把我们打倒,是因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把我们的民族精神、意志和力量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新的升华。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团队建设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学会在团结合作中形成合力,在拼搏奋斗中放飞梦想、有所作为。三是引导他们具备勇于拼搏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是“用拼搏和奉献赢得的”[15]。作为新生代主力军的大学生要“避免‘内卷’‘躺平’”[16],要端正态度、甘于吃苦、勇于拼搏,积极投身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活动中,在披荆斩棘的实践中开天辟地,在劈波斩浪的实践中开拓前进。

四、结语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17]新时代的大学生,要继承先贤前辈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坚持“要奋斗”“敢奋斗”“能奋斗”“在奋斗”四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征程中激扬青春、奋发有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拿出精神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