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标准化作业对乘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023-12-08李英
李英
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为保障列车的安全出行,乘务员需具备扎实的列车驾驶技能。乘务人员只有按照标准对列车进行熟练操作,才可以更好地处理各种应急问题,有效防止行车出现安全故障,保证运营的安全性。
一、标准化作业的概念
标准化作业就是司机需严格遵守行业的相关规范,如遵守行车规则,行车时间停靠时间,同时按照运营的规定时间进行行车,人员不得随意变更。相关管理机构对于司机的出勤退勤,以及其他行为要有着明确的管理规范,做到一切按照标准规章进行有序的操作。
二、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
在列车运行环境中,列车司机是整个运行系统中掌控环境安全的核心。一旦发生意外状况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司乘人员依靠理智反应,沉着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司乘人员如何有效促进地铁交通运营的安全和发展
要按照地铁交通运营规定,不断优化运营过程中的服务,使地铁交通运营更具规范性和标准性(如图1 所示)。第一,严明纪律,不得擅自更改地铁运营的时间表。地铁交通运营体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司乘人员在运营过程中不得有一丝的马虎心理,必须严格执行上级运营体系的规定,严格遵守运营体系的既定标准和规则。第二,地铁运营一段路线后,要进行休息和检修,司乘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入规定的检修场地,要求地铁运营司机具有良好的时间掌控能力,在时间安排上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第三,当地铁进入休整阶段时,需要司乘人员对车上的备品备件进行盘点和补充,做到所有备品备件名目清晰,数量充足。第四,地铁休整结束后,就开始准备进入下一轮的运营,此时的司乘人员要听从上一级调度安排,当上级指挥部门对该列车做出可以出场回应后,该列车司乘人员方可按照出车信号指示将该列车运转至指定轨道,此时列车的运行车道、运行的车速以及到达该车道的时间都要以上级指挥部门的信号为标准,直至在规定轨道上停置安稳后,该列车的出场流程才全部完成。第五,列车完成出场流程后,就可以为下一次运营做准备。先要与地面指挥部门取得联系,确定时间入场流程,当取得地面指挥部门的同意后,司乘人员把列车的自动模式转为手动控制模式,此时入场流程完成。第六,司乘人员无论在入场和出场前,都要对列车的各种安全细节进行检查,如车门能否正常开启,车内各种信号灯有无损坏等。 当列车开始进入出场流程后,列车应先以低速运行,完成热车后,运行速度从每小时五千米提高到地面指挥部门要求的速度;如果列车运行过程中遇到车库门时,列车要有停车行为,在有道口的地方列车也要停车,确保安全后方可通过。列车完成出库流程后,要进行控制模式的转变,为下一步运营作好前期准备,出库后,道轨中会有指示信号灯,司乘人员要时刻观察信号指示灯的变化,当地面指挥部门发出可以通过的信号后,司乘人员才可以把列车运行到指定站台准备运营。第七,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关系着运行的安全,如在等乘客上车时,地面的乘务人员要时刻观察乘客是否存在拥挤卡夹等情况发生,要确认每一位乘客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安全上车,并要确认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无任何危险后方可关闭列车门[1]。
图1 司机标准作业示意图
四、如何强化地铁交通运营过程中司乘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提高司乘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行车操作规范化
各行各业都有其作业的执行标准,地铁运营也同样如此。地铁运营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一套标准的工作流程可以最大化地保证行车安全。在技能层面,让司机了解备品检查、出退勤标准话术及出退勤作业,熟悉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电客车列车巡视检查动态试验程序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对于列车出入段作业操作要点比较陌生的人员,要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加强技能培训。
(二)加强培训,提高司机安全操作水平
为了保证地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万无一失,需要地铁的司乘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业务技术水平。人在人机交互环境中是最可靠的环节,因为人的思维预见性和处理异常事件的能力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但在工作过程中,人的操作有的时候会受到自身生理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些失误。实践表明,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推行标准化作业并落到实处,严抓业务实战,能尽快地提升司机的安全操作水平。在业务培训中,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生动形象地还原在工作过程中的流程步骤,熟悉各项操作要点。仿真演练还可以强化知识点,优化学习过程,加强学习体验。因此,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是提高司机安全操作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推行标准化作业是提高司机可操控性的有效途径。实行标准化作业,明确了司机在岗驾车时的标准,使司机简化或者漏操作的环节明显减少,从而在操作层面保证行车的安全。
(三)确保运营过程中的安全
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地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人会选择快捷方便的地铁作为出行工具,这就要求地铁运营要有高度的安全性和操作规范性。地铁运营的地面指挥系统会制定相应的行车标准,地铁的司乘人员要严格地按照行车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地铁的行车安全。优秀的司乘人员会把地铁运行过程中的所有运行规则熟记于心,如列车运行到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操作,以及操作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都是要牢牢掌握的。司乘人员还要有调度的职业敏感性,要能对行车过程中出现的细小异常引起重视,不能因为是小的毛病而忽略不计,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行车的安全隐患。
五、确保运营过程中所有乘车人员的安全
(一)人为因素影响地铁运营的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铁的快捷方便为广大人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地铁出行。轨道交通也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是对有轨电车的安全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司乘人员。所以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是产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在运行过程中部分驾驶员不认真或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安全驾驶,有的驾驶员贪图省事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很高,不会出现问题。而往往就是这类驾驶员的侥幸心理为安全驾驶埋下了隐患。另外,一些驾驶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无法做出正确应对,神经紧张会使原本较为乐观的情况变得严重,严重影响有轨电车的安全运行。
(二)提高地铁设备持续安全运行的能力
地铁是一种体型庞大的交通运营设施。地铁的运营需要一个庞大复杂的设备体系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包括列车上电量的供应,通报语音系统,通信系统等,这些设备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这些设备能否安全正常地运行是支撑地铁安全运营的前提。首先,我国很多城市很早就有了地铁交通运营,有很多已经服役多年的地铁设备仍在坚持运营,这些地铁设备中就有可能存在设备老化、设备无法与现代的运营体系相适应等情况,还有些地铁里的设备电器线路没有得到及时更换,地铁在运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线路起火,造成火灾,这些都要求地铁运营的管理部门尽快解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关键就是人为因素。如果地铁运营的管理部门对设备的操作不达标,司乘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司乘人员无法标准化完成地铁运营的操作,操作流程随心所欲,导致地铁运营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地铁运营系统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
六、建立完善的行车规范化制度
(一)建立完整的车内标准化作业流程
想要提高乘务司机标准化作业,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车内培训系统,尤其是新入职的乘务司机,对操作台必须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控。上岗前做好相关流程培训。培训期间,为了显示真实性与理解性,培训导师可以多多地搜集典型案例进行培训讲解。培训到一定程度后,对乘务司机进行理论检测检验,检验学习效果。通过检验结果,制定不同的管理模式。培训期间可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进行视频演示,了解操作台的相关按钮。为了便于新手理解,可带他们在车厢里实地参观。
(二)加强司乘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司乘人员的业务服务水平
年轻人朝气蓬勃,可以快速掌握司乘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他们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运营管理部门可以趁热打铁,加强对这一部分员工的业务培训,利用模拟演练培训模式使其快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开展能力比赛、评奖评优等形式,不断提高司乘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三)加强司乘人员安全理念,提高地铁交通运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地铁交通运营属于特定的运营方式,与传统的地面列车运营相区别的是地铁司机需要一个人完成整个运营过程,因此就需要司机在整个运营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平时对工作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对工作和乘车人员的责任心。就目前我国地铁运营司乘人员的组成来看,大部分都相对年轻,这些人的行动能力比较强,对行车中的突发状况可以迅速做出反应,但年轻队伍也可能处理问题的经验较少,因此,需要地铁运营的管理部门加强这一部分年轻人的业务培训,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及业务熟练程度,使地铁交通运营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服务。
(四)不断优化运营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司乘人员的责任心及司乘人员能否严格按照规定的行车标准安全行车等等。列车管理部门要制定严格的安全行车准则,防患于未然,不断地提高行车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防范的监管力度,从细小的工作做起,不放过任何安全死角。加强人员在安全方面的布控,如防止在高峰时间发生乘车人员拥挤踩踏等安全事故;定期对司乘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把安全意识形成条件反射,只要一进入工作状态就时时刻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位,对破坏安全的行为绝不姑息妥协。
(五)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不断标准化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奖罚,就会使工作人员没有相应的责任心,对工作得过且过。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就要制定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资金和物质上的奖励,以激发该员工更积极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对怠工或不按规定工作的员工进行处罚,使其在工资或物质上与优秀员工有所差距,这样也会刺激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该员工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责任心。上级管理部门每月要做好工作奖惩台账,使全公司员工奖罚制度公开化、透明化,通过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结语
以上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地铁交通运营系统上存在的安全隐患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司乘人员对于整个运营体系的安全运转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有效提高司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司乘人员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如何保证司乘人员情绪上的稳定、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等也是确保列车安全运营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