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医脐针治疗疲劳性亚健康临床研究
2023-12-08吴川东谭健成林嬿钊原嘉民韦舒妍
吴川东,谭健成,林嬿钊,原嘉民,韦舒妍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2.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3. 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易医脐针,又名脐针疗法,是一种在肚脐壁施针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齐永基于对《周易》的研读和理解,通过大量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新型针灸疗法[1],自2016 年脐针作为广东省中医院杏林寻宝项目[2]引进后,凭着简、廉、便、验等优势在治未病亚健康状态调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以疲劳为主的亚健康状态又称为疲劳性亚健康[3],是亚健康七分型中占比最高的状态人群[4],治未病临床上多以易医脐针的“四正位”针法和“雷风相薄”针法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研究观察易医脐针“四正位”针法和“雷风相薄”针法治疗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参考《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年龄18~60 岁;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主诉为疲劳,且《疲劳量表(FS-14)》得分为5 分及以上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准备怀孕、孕期或哺乳期妇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急性发作状态;急性病发病状态;其他经过临床医生判断需要按照疾病管理方式管理的情况;在参加本试验前1 个月内曾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或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或情况,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生活环境不稳定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有脐针的禁忌证者。
1.4 一般资料于2020 年9 月—2021 年3 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招募疲劳性亚健康患者71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易医脐针治疗针法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正位针法组和雷风相薄针法组,其中四正位针法组纳入病例35 例,脱落3 例,最终统计32 例;雷风相薄针法组纳入病例36 例,脱落4 例,最终纳入统计32 例,脱落率9.86%<20%,2 组在研究过程中无剔除病例,有效病例64 例。四正位针法组男12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35.91±11.09)岁;雷风相薄针法组男14 例,女18 例;平均年龄(32.47±9.05)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纳入病例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治疗方法
2.1 四正位针法组予易医脐针四正位针法治疗。穴位处方以后天八卦“震、离、兑、坎”四个方位为主,每次留针55 min,每周治疗2 次,共治疗2 周。
2.2 雷风相薄针法组予易医脐针雷风相薄针法治疗,穴位处方以后天八卦“震、巽”两个方位为主,每次留针55 min,每周治疗2 次,共治疗2 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指标。以《疲劳量表(FS-14)》的总体疲劳得分、躯体疲劳得分、脑力疲劳得分为评价指标。②次要结局指标。以患者自觉疲劳VAS 评分为次要评价指标。③安全性指标。研究期间随时注意观察并记录研究期间受试者发生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如实填写不良事件记录表,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采取的有效措施和转归。
3.2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PASW Statistics22.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并对其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及率表示。检验水平设为α=0.05。计量资料:对于正态分布资料,2 组独立样本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方差不齐时),前后配对时点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Pearson 检验。
4 治疗结果
2 组治疗前后疲劳得分比较,见表1。治疗前,2 组疲劳量表FS-14 总体疲劳、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得分以及自觉疲劳程度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四正位针法组疲劳得分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疲劳量表FS-14总体疲劳、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得分以及自觉疲劳程度VAS 评分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四正位针法对改善疲劳性亚健康有明显效果。
表1 2 组治疗前后疲劳得分比较() 分
表1 2 组治疗前后疲劳得分比较() 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
雷风相薄针法组疲劳得分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疲劳量表FS-14 总体疲劳、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得分以及自觉疲劳程度VAS 评分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雷风相薄针法对改善疲劳性亚健康有明显效果。治疗后,四正位针法组FS-14 总体疲劳得分、躯体疲劳得分、自觉疲劳程度VAS 评分均比雷风相薄针法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 组治疗后FS-14 脑力疲劳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整体疲劳和躯体疲劳方面,“四正位”针法优于“雷风相薄”针法;在改善脑力疲劳方面,2 种针法效果相当。
5 讨论
易医脐针作为近年兴起的新型针法,越来越被中医临床接纳和使用。研究显示,脐针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内科[6]、外科[7]、妇科[8]、儿科[9]、皮肤科[10]、五官科[11]、骨科[12-13]等疾病,其中以内科杂病和痛症痹证为多,且疗效显著。有单独应用易医脐针治疗疾病的,也有配合中药内服、针刺、艾灸、拔罐等其他方法开展治疗的。有学者专门针对脐针的选穴思路[14-16]或者是某一种针法[17]开展研究。较于普通针刺,脐针用针数量少,一般1~5 根针即可取效,耗材少、成本低;且施针部位集中,主要在肚脐壁施针,对医者来说,操作简单易掌握,对患者来说,体验感好、接受程度高。
疲劳作为治未病门诊中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医学对疲劳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历史悠久,且具有明确的疗效。目前,中医临床治疗疲劳的方法众多,包括汤药[18]、膏方[19]、针法[20]、艾灸[21]、功法等[22],其中针刺治疗疲劳多见体针和电针[23],关于脐针治疗疲劳状态鲜有报导。有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总有效率可达到93%~96%,但对轻症患者即疲劳性亚健康患者的疗效稍差[24]。本研究观察易医脐针“四正位”针法和“雷风相薄”针法治疗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疲劳属中医虚劳范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及各类症状。《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对虚劳的原因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其曰:“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精气夺则虚”,可以说是虚劳病机的提纲。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虚,病损主要在五脏[25]。由于疲劳的病因不一,往往首先导致相关某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互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在病变过程中又互相影响,故病机常常涉及到多个脏腑。脐针疗法把肚脐视为一个八卦图,上为离为心为火,下为坎为肾为水,左为震为肝为风,右为兑为肺为金。“四正位”针法[26]是以脐心为中心,在脐壁的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个方位施针的治疗方法。落针点为脐内后天八卦的震、离、兑、坎四个方位,涉及肝、心、肺、肾四脏,既可直接治疗同时涉及多个脏腑的疾患,又能通过调节后天八卦圆运动左升右降的一气周流恢复人体的和态。齐永言“四正位”针法主治人体全身性疾病,有“四正位调全身”的说法。鉴于疲劳是一种复杂、多因素导致的身体不良状态[27],符合脐针“四正位”针法对治的病机。故本研究显示,脐针“四正位”针法治疗疲劳性亚健康疗效显著,治疗前后比较疲劳量表FS-14 总体疲劳、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得分以及自觉疲劳程度VAS 评分均有下降。
“雷风相薄”针法[26]是以脐心为中心,在脐壁的正东、东南两个方位施针的治疗方法。落针点为脐内后天八卦的震、巽两个方位,涉及肝和胆两脏,主要治疗肝胆疾病和情志疾病。疲劳分为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其中脑力疲劳主要是由于人们承受过度的精神心理压力形成的,属于情志疾患范畴。《读医随笔·卷四》云:“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基于肝胆主情志之理,脐针“雷风相薄”针法的作用机理符合脑力疲劳的病因病机。又有《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历代医家对于“罢极之本”理解主要是立足人之运动在于筋力,而肝主筋司人体运动,突出肝之任劳勇悍之性,强调了肝在消除及耐受形体疲劳中的重要作用[28]。从这个角度出发,“雷风相薄”针法在治疗肝胆疾病、缓解脑力疲劳的同时,也能治疗躯体疲劳。故本研究通过脐针“雷风相薄”针法治疗疲劳性亚健康亦有明显效果,治疗前后对比疲劳量表FS-14 总体疲劳、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得分以及自觉疲劳程度VAS 评分亦是人均皆有下降。这也验证了张娟、王小平对于“肝者,罢极之本”新解提出的“肝是耐受形神疲劳的根本”观点[28]。
立足圆运动一气周流,脐针“四正位”针法是通过调节四维、运转枢机,使得轮转轴运、木升金降、水火既济、中气自生、填补虚损,从而起到缓解疲劳之效;且“四正位”针法本就有“十全大补”之意[29]。而“雷风相薄”针法主要是通过恢复肝气升发、肝主疏泄、胆主决断等功能直接调畅情志,使得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气血运行无阻、生生不已以达气血渐生、身体渐强,从而缓解疲劳。“四正位”针法和“雷风相薄”针法都有调节气机的作用,故本研究中“四正位”针法和“雷风相薄”针法在改善脑力疲劳方面效果相当。但从脐针疗法的角度看,“四正位”针法较“雷风相薄”针法补益作用更大更直接。疲劳属中医虚劳范畴,其病理状态虽然复杂,但终归有“虚”,对于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其躯体疲劳的虚损状态可能较脑力疲劳更为明显,故本研究显示,在改善整体疲劳和躯体疲劳方面,“四正位”针法优于“雷风相薄”针法。
综上所述,易医脐针治疗疲劳性亚健康效果显著;若以躯体疲劳为主的疲劳性亚健康,建议选用“四正位”针法,若以脑力疲劳为主的疲劳性亚健康,“四正位”针法和“雷风相薄”针法均可选用,视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