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作《定风波》的音乐解析与演奏技巧研究
2023-12-08张琦私立华联学院
张琦(私立华联学院)
古筝是中华民族乐器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不断地改良之后,具备了特殊的形制与结构,也赋予了古筝特殊的音色,具有较强的歌唱性与感染力。古筝拨弦强弱不同,所发出的音质、音色也有较大的差异。音色作为声音的基础性质之一,与音高一样,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演奏者如何通过恰当的演奏技巧来展现音乐作品、丰富演奏情感、体现作品内容,对于表现作品的深层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定风波》是古筝演奏家邓翊群创作的一首古筝作品,具有古筝传统韵味,又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与令人动听的旋律。因此文章主要以《定风波》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作品中的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与美学意境。
一、《定风波》作品解析
古筝曲作《定风波》是古筝演奏家邓翊群在2015 年创作的古筝协奏曲,其灵感来源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曲家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在创作这首作品时之前经历了一些生活中的挫折,心中有一些感慨与愤懑无法排解,因此想通过音乐创作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在创作过程中再次拜读了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感叹道自己与词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因此再一次被这首词所打动,因此希望通过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在面对生活困窘境遇之际的感想,包括遭遇挫折时的愤懑之情以及勇敢解决困难之后的洒脱之感。古筝曲作《定风波》在创作时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在保留中国传统音乐韵味的同时又融入了一些现代的音乐语汇,有着借古写今的特点。
古筝曲作《定风波》的创作灵感来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因此古筝曲作《定风波》的主题也与苏轼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也称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美食家,也是豪放派的代表诗人;苏轼学识渊博,起初在科举步入仕途之后,致力于朝政改革而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王安石变革时由于持反对意见,在司马光废除新法后又提出不同意见,结果屡次被斥,被多次贬官,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也诞生了较多的诗词。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正是作者苏轼被贬官之际创作的作品,作者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并仍旧保持着豁达潇洒的心态,苏轼认为遭遇逆境是一种人生的磨炼,因此古筝曲作《定风波》中也存在四个不同主题的篇章,其中引子部分为苏轼第一次遭遇贬官,心情沉闷;慢板部分为苏轼被贬至黄州,心情沉郁;快板部分则是苏轼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豁达心态;尾声部分则表达了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想。古筝曲作《定风波》中主慢板部分与快板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经历与感想。
二、《定风波》谱面分析
1.巧妙运用了民族音乐素材
古筝曲作《定风波》在创作过程中应用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主要为湘鄂土家族山歌。湘鄂土家族山歌是湘鄂地区土家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音乐,主要为土家族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湘鄂土家族山歌从调性上来说,主要以五声音阶性调式为基础,采取了三度小跳与四、五度大跳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彰显了古筝特殊的音乐风格。特殊的调式与旋律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特征,尤其是如谱1 所示,该部分主要以羽为主音,采取了三度、五度的跳行,表现出了湘鄂土家族山歌中上滑音、下滑音的特点。升re、mi、sol、la 的上滑音,结合半拍休止的节奏,不仅让作品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征,也加入了现代化的音乐语汇,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为作品情感表达做了铺垫(谱1)。
谱1
2.五声音阶、六声音阶的组合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主要是采取五声音阶定弦。但是在1980 年,我国古筝作曲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特点,开始需求创新,希望丰富音乐织体,从而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开始有作曲家在创作中融入了西方作曲技术,通过人工定弦的方式来丰富作品色彩,提高古筝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在21 世纪,人工定弦已经在古筝作品创作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古筝曲作《定风波》中就采用了该方法,其在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第7 弦至1 弦采取的是C 宫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变宫音,在传统模式上推陈出新,形成了五声音阶、六声音阶的组合方式,将中国传统音乐韵味与西方创作技巧相融合,也为作品整体音色基调奠定基础(谱2)。古筝曲作《定风波》中的第8弦至21 弦是五声音阶排列,以五声音阶性调式为基础,中音区与低音区相互交映,并且整首作品也是从低音区的开始展开,定弦时就确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如谱2 所示。古筝曲作《定风波》的音节看似简单,但是却是经过作者的奇思妙想排列得出,在保留中国传统音乐特征的同时,又增加了两个变宫音,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现代感。古筝曲作《定风波》中采用了多调性连环重叠的创作技法,在定弦时为后续转调做好铺垫,巧妙地让作品中出现了多个调性,使得转调更加自然顺畅,确保演奏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例如G 宫调sol、la、si、re、mi、sol;a 商 调la、si、re、mi、sol、la。多变调性能够让前面的悲愤情绪回归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主调。作者在定弦时就已经确定了整首曲子的音乐色彩与风格,中西作曲方法的融合,使得音乐张力逐层递进,也为后续作品中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情绪变化提供有利条件。
谱2
3.音乐结构布局
我国传统音乐作品通常按照“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布局,与中国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转承启合”的特点相符合。“转承启合”是我国诗词创作的内在规律,并且在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也有广泛体现,这不但会影响音乐结构布局,还会影响作品的内在张力,是我国音乐创作的重要结构之一,在各种民族音乐表演中均有体现。古筝曲作《定风波》是一首具有现代特征的作品,但是音乐结构布局没有完全摆脱传统音乐创作的特点,全曲主要分为引子部分、慢板部分、快板部分与尾声部分,符合“转承启合”的创作特点。在古筝曲作《定风波》的引子部分,主要由1-10 小节组成,整段为自由音速,节拍为1/4、3/4、12/8 等交替进行,给予演奏者一定的发挥空间,该段的力度区间也有较高的自由度。钢琴演奏结束后可以进行一个具有张力的扫摇,从强突弱后逐渐增强,直到爆发收束。开头就用猛烈的音色,可以提高听众的注意力,并且形象的展现打击的猛烈感。慢板部分主要分为C、D、E 三个部分,C 段是点明主题并在主题基础上变化发展,表现出主人公内心悲伤抑郁的情感;D 段中高音、低音相隔多度,在音色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并且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无助的情感;E 段四个乐句的力度与旋律逐层递进,情感上也逐渐激昂起来,强有力的摇指配合琶音与强刮奏,渲染音乐气氛。快板部分主要分为小快板、快板与急板三个部分,快板部分为全曲最为激烈的片段,与前半部分的慢板形成鲜明对比,整体为十六分音符节奏,偶有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右手弹奏主旋律,伴随着音乐内容的变化,左手从按弦变为左右手交织弹奏,音响效果逐渐丰富。快板部分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斗争,层层渲染将内容推到全曲最高潮,接连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让听众能够联想到狂风暴雨的场景;逐渐增加的重音可以突出作品的音乐形象,无论是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尾声部分是慢板部分的不完整再现,古筝与钢琴的相互呼应,使得音乐具有张力,相似的旋律表现出不一样的情绪,尾声部分表现的是平静、豁然开朗的情绪,体现了主人公放下执念,豁达开朗的情怀。
三、《定风波》演奏技巧分析
演奏者在演奏古筝曲作《定风波》时,需要对乐谱进行认真的揣摩,把握作品内涵。若想获得观众的认可,不仅仅需要完整再现作品内容,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创造。这就需要演奏者加强训练,能够充分演绎古筝的各种音色,提高演奏作品的表现力。为了更好地展现古筝曲作《定风波》的魅力,演奏者需要明确演奏技巧,丰富音色,从而获得听众的认可与支持。
1.触弦位置与力度
古筝触弦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如图1 所示,A 点为最佳触弦点,该点的张力与振频较高,音色透亮,B点张力较小,振频相对较低,音色厚重;而C 点位于A、B 两点之间,是泛音位置,音色柔和,如图1 所示。
图1 古筝触弦位置(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拨弦力度是指拨弦时的发力大小,一般来说拨弦发力大小与发力部位息息相关,古筝拨弦发力部位多为手指关节、手腕、手掌、大小臂、腰腿等比武诶,在强扫乐句中,有时不仅仅是上肢发力,还需要配合腰腿发力,从而增强音调。例如在谱3 中,该段为泛音,演奏方法为小指指肚放在C 点位置,拨弦时小指抬起,可抑制部分声音,从而产生高八度的音响。这种方式弹奏的音色更加清澈透亮。也可以将一只手小指指肚放在弦柱上,结合另一只手拨弦,从而形成木促声,这种方式演奏出的音色更加沉闷,可以营造一种安静平和的氛围,这种演奏方式更加贴合作品意境(谱3)。
谱3
2.触弦深浅
在古筝演奏中,触弦深度越大,拨弦振动幅度也越大,余音更长,音色也更加厚重。部分作品在演奏时会采取压弦的方式,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触弦深度小,拨弦振动幅度也越小,余音更短,音色干净透亮,在演奏快速段落中的应用频率高。如谱4 所示,该区域为低音区,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可采取勾弹、夹弹的方式,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演奏方式,中指触弦深度一定要较大,并且配合大拇指压弦,可以产生厚重的音色。在低音区采取这种深触弦的演奏方法,可以表现主人公遭受打击之后痛苦无奈的情感。(谱4)
谱4
3.触弦速度
触弦速度的快慢主要是由乐段旋律决定,慢板的触弦速度相对较慢,而快板的触弦速度则更快,触弦速度快时可以减少琴弦振动时出现的杂音。如谱5所示,慢板C 段主要是采取托抹勾等技法。单音演奏出来通常是具有颗粒性的音色,但是通过按揉等技法,搭配摇指技法,让一个个音符组成乐句。C 段共有两个乐句,其中31-33 为点明主旨,也是主题的变化发展,在弹奏时义甲需要放在A 点或C 点,拨弦力度适宜,从而表现乐曲的情绪。触弦速度越快,爆发力越高,音色越纯,触弦速度越慢,音色圆润,余音绕梁。C 段为慢板,要想情感表达充分,需要慢触弦,需要将义甲平稳贴在弦上,从而延长接触时间,配合小臂带动,使得演奏旋律更加流畅。演奏时的音色表达更加浓厚,从而表现主人公低落的情绪。第一句整体较为平静,由摇指带动,旋律是级进下行,单音采用压弹的方式,从而逐步逐渐触弦,各部位结合发力,音色逐层丰富,从而展现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第二句多采用摇指技法,使得旋律更加流畅,情绪表现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动态节奏感。而在快板阶段,主要是塑造了主人公遗忘烦恼,心情舒畅的音乐氛围,因此需要采取颗粒感的音色,采用快速指序能够更好地表现这一形象(谱5)。
谱5
四、结语
近些年来古筝重新进入群众的视野,在新时期中焕发新的活力。许多青年作曲家所创作的古筝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创作技巧相融合,为古筝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一众作品中,《定风波》将古筝音色与音乐形象相连合,并且进行演奏技法的创新,深受大众的喜爱。因此,需要以《定风波》为例,分析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古筝作曲的艺术性与表现力,推动古筝创作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