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辞在政治话语中的应用与翻译
——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2023-12-07

西部学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二十大隐喻原文

张 坤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吕梁 032200)

修辞是旨在说服或影响他人说话或写作的艺术,通过增加表达的美感和力度,可以在受众那里取得好的反响。在庄重严肃的基础上,政治话语通过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加讲话的语言魅力,增添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传达讲话内容。在政治话语中,修辞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出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治国方略及执政理念等,具有引导话语听众理解且接受国家治国理政思想的作用[1]。

排比与隐喻是政治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两种修辞手法,本文通过研究其在二十大报告中的应用和翻译,以期为深入探究政治话语中的修辞翻译策略提供参考。

一、排比在二十大报告中的应用和翻译

(一)排比的应用

排比是汉语当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修辞学发凡》当中陈望道给出如下定义:同范围同性质的事物用结构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叫作排比[2]。在《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当中池昌海对排比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排比是一种辞格,它用三个以上字数大体相等、结构类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小句,表述相关意义,以获得形式齐整、增强语言气势的表达效果[3]。

二十大报告中排比修辞的应用比比皆是,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例1: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例2: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例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使用排比修辞可以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黄慧敏认为,排比修辞语言效果上有一种语势美,这来自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有一种均衡的节奏感[4]。卢卫中总结出排比有助于营造以下三种美学效果。第一,均衡美,这来源于排比项之间工整匀称的视觉效应;第二,韵律美,这来源于其不同的排比项之间产生的节奏鲜明的听觉效应;第三,气势美,这来源于随阅读时间推移各个排比项之间的语气和力量逐渐得以加强和累积而产生的心理效应[5]。

(二)排比的翻译策略

排比的这些美感在译文中如何保持?结合陈沧渊、徐品晶[6]提出的排比翻译策略,二十大报告中排比修辞的翻译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保留排比结构

这种翻译策略主要用于段首句子相似或相同的段落排比中,或用于句式相同的句子排比中。如下面对例3的翻译。

It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a huge population. It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It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material and cultural-ethical advancement. …It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nature. …It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

保留原文排比结构可以完整传递原文的修辞魅力和思想内容,做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忠实于原文。这样做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原文在听觉上朗朗上口的音律美,以及视觉上齐整平衡的壮美感,同时通过反复强调重点、突出主题,起到强化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作用。保留原文结构体现出的是语言自信,对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2.打破排比结构

打破排比结构,按英文表达习惯重新组合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翻译策略。在中文里,排比是通过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句式、短语或词语,起到强调或突出作用,来引发读者或听众的注意,但在英文里面,这种重复有时会被视为冗余信息,因此译者应该尽量去掉重复的部分,只译其中的主要内容,这样更符合英文的语言习惯。

例4: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Respecting, adapting to, and protecting nature is essential for building China into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ll respects.

例子中将动宾结构中的重复宾语去掉,只译其中一个。

例5:……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We will foster an ethos of work, enterprise, dedication, creativity, and frugality throughout society and cultivate new trends and new customs for our times.

上例中将偏正结构中的重复中心语去掉,只译其中一个。

3.内容忠实大于形式忠实

翻译讲究译文内容和形式都忠实于原文,但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内容的忠实便摆在首位。

例6:……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We have worked continuously to ensure people’s access tochildcare, education, employment, medical services, elderly care, housing, and social assistance, thus bringing about an all-around improvement in people’s lives.

原文用了“四字格”的排比形式,文字精炼,易于传诵,铿锵有力,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在翻译成英文时,虽无法重现中文四字排比的独特魅力,但做到了对原文内容的忠实传递。

二、隐喻在二十大报告中的应用和翻译

(一)隐喻的应用

隐喻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7]。在政治话语中,隐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隐喻的政治就像无水之鱼”[8]。运用隐喻将较严肃的政治话语中的抽象概念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呈现,政治家们可以更好地传递政治信息、阐释政治理念、表达政治立场。二十大报告中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如“同呼吸”“血肉联系”“赶考之路”“初心”“肝胆相照”“血浓于水”“顽瘴痼疾”“打虎”“拍蝇”“猎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铁必须自身硬”“咬定青山不放松”等。这些隐喻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文本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听后更能心领神会。

同时,这些隐喻背后反映的是我们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梁娜、陈大亮[9]认为,政治隐喻作为政治话语的载体,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不仅可以唤起民众情感、引导主流意识形态,而且对于建设我国对外话语体系不可或缺,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至关重要。因而翻译好政治隐喻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隐喻的翻译策略

有些隐喻中西方都有,翻译这些具有共性的或对等的隐喻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其背后意识形态、思维及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的隐喻,这也是政治话语中隐喻翻译的难点。在翻译隐喻的过程中,既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又实现跨文化传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译者对目标语隐喻意象的选择必须再三斟酌考虑。本文将结合Newmark[10]提出的隐喻翻译策略,解析二十大报告中是如何处理隐喻翻译的。

1.保留意象

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反腐败斗争中,要“‘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虎”“蝇”“狐”分别用来比喻腐败贪污的各级官员以及外逃的职务犯罪嫌疑人,译本选择保留原有的文化意象,将“打虎”“拍蝇”“猎狐”分别译为“take out tigers”“swat flies”“hunt down foxes”,如实传递出原文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政策,生动表现出党和国家惩治违法犯罪、端正党风党纪的坚定信念。“虎”“蝇”“狐”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保留这些意象体现出的正是语言自信,有利于受众了解中国、走进中国,对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树立国家形象有着重要作用。

这种保留原文意象的处理方法还有很多,如在寄语当代中国青年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们努力奋斗,“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里“绽放绚丽之花”翻译成“bloom in full splendor”。此外,“钉钉子”翻译为“hammer away at”,“突进深水区”翻译为“brave uncharted waters”,“血浓于水”翻译为“Blood runs thicker than water”,“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翻译为“power is exercised in broad daylight”,“打铁必须自身硬”翻译为“it takes a good blacksmith to forge good steel”。

2.替换意象

在隐喻翻译中,有些源语意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思维和文化与目的语存在差异性,保留原文意象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这时译者要考量的是读者的认知与思维习惯,需要译者用目的语中别的意象替换源语意象。例如,在谈到我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时,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其中“筑墙设垒、脱钩断链”被翻译为“the erection of ‘fences and barriers’,decoupling, disruption of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原文用“墙”这个意象比喻保护主义,英文中更符合读者语言习惯的意象为“栅栏”,于是译者进行了相应的意象替换。而“钩”原指火车车厢间的挂钩,“脱钩”指车厢间的挂钩脱落,原文中用来比喻国家经贸往来中断。译文没有沿用中文中“钩”这个意象,而采用了更易于受众理解的“couple”。英文中的“couple”原意为夫妻或情侣,自然“decoupling”就是指两个人的分离,进而可以比喻两个事物、组织、国家间脱离联系。译者这样处理,尊重了受众的语言习惯,使得受众心领神会。

3.意译意象

当源语中的意象在目的语中没有对等的隐喻功能,而目的语中又没有合适的意象进行替换时,意译意象是一种常见的策略。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五个“必由之路”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对应的翻译为“We have come to this understanding through many years of practice. It is a conclusion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hat we must cherish, uphold, and never deviate from”。“咬定青山不放松”出自清代郑板桥的一首咏竹的题画诗,原文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整首诗描绘了竹子深深扎根于青山之上、岩石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雨和打磨,依然保持坚劲挺直的情景。作者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高风亮节。“咬定青山不放松”写出了竹子坚定不移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借此来比喻共产党人的百折不挠、信念坚定。隐喻是用具体的、熟悉的、易于理解的事物去理解和体验抽象的、陌生的、难以被理解的事物。我们熟悉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于目的语受众来说却是陌生的,此时译者选择意译的策略,把它译为“never deviate from”,虽然损失了部分文化内涵,但简洁、高效,利于受众快速理解其主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初心”译为“original aspiration”,“金山银山”译为“invaluable assets”,“肝胆相照”译为“sincerity”,“血肉联系”译为“a close bond”等。

三、结语

政治话语中应用修辞可以更好地向世界诠释特色鲜明的中国,而其修辞翻译有着自己的指导思想。首先,翻译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关注原文修辞采用的表现形式,通过传递原文语言形式,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二十大报告译文中无论是排比翻译时沿用原文排比结构,还是隐喻翻译时保留原文意象,都传递了原文的修辞魅力,体现了语言自信,将原文的语言特征、思想内容和文化特色同时融入到对外话语体系之中,充分发挥语言在传播意识形态、建构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在翻译时要关注如何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二十大报告译文在排比翻译时打破排比结构,或是为了内容上的忠实传递牺牲形式美,在隐喻翻译时替换意象,或是意译意象,都是在尊重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思维和语言习惯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让让受众听懂、理解原文内容而采取的策略。

总之,政治话语中政治是目的、修辞是手段,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其主旨都是再现原文的语言魅力、思想内容、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二十大隐喻原文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