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万寿宫建筑形态特征及比较研究*
2023-12-07梁艺莹
李 刚 梁艺莹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南昌 330032)
万寿宫的前身为“许仙祠”,最初是族民乡绅为纪念江西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许逊而建。明清时期凡是有江右商贾聚集的地方,都会建立赣商会馆,并在会馆内供奉许真君,因此豫章会馆、江西会馆、豫章公所又被称为万寿宫。
万寿宫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逐步被提升为江西的一个文化所指符号,并被视为江西人文精神的典范。西山万寿宫和铁柱万寿宫都是为纪念许真君而建,但两者却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属性和使用功能。前者是许逊的故宅及飞升福地,后者是许逊治水神功的集中释放之处[1]。因此西山万寿宫是以祭祀为主的道教庙宇建筑,其宗教性质更强;而铁柱万寿宫目前是以参观为主的博物馆建筑,其文教属性更强。在明、清两代江右商帮的带领下,铁柱万寿宫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国内外江西商会的大本营。
1 西山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又名玉隆万寿宫,是江南正一符篆道派四大宗坛之“净明宗坛”,始建于东晋太元元年(376年),迄今已有1 700年的历史,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西山镇逍遥山南,于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西山万寿宫是天下万寿宫的祖庭之一,道教净明忠孝道的发祥地,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二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第三十八福地。
1.1 平面布局
西山万寿宫作为万寿宫的祖庭之一,对明清时期江西会馆的建筑形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山万寿宫坐北朝南,现有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沿多条轴线分布,以院墙作为空间划分的基础,可大致分为3个庭院。其中,山门、仪门、关帝殿、三清殿在同一轴线上,西仪门、高明殿和夫人殿在同一轴线上,财神殿和玉皇殿位于高明殿西侧,东仪门、三官殿和谌母殿在同一轴线上。西山万寿宫是许逊的飞升福地,而许逊又是道教净明派祖师,为四大天师之一,因此高明殿是西山万寿宫的正殿,但高明殿并非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平面布局重心向左偏移。
西山万寿宫的空间是以院墙和园林景观来划分的。山门与仪门之间是由院墙围合起来的过渡空间,高明殿与关帝殿的殿前庭院通过院墙进行划分,而关帝殿与三官殿的殿前庭院通过园林景观进行划分,使空间划分更具弹性,从侧面反映出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
1.2 建筑形制
西山万寿宫的建筑形制是以宋朝西京崇福宫的建筑形制为蓝本,建筑等级较高,其祭祀性庙宇的屋顶形式均为重檐歇山顶。
西山万寿宫的入口是由山门与两侧墙体形成八字形的内凹式入口空间[2],山门为三开间牌楼式,顶部用石质斗拱作装饰。东、中、西仪门均为砖石拱券砌筑的三开间连墙型牌坊式。高明殿作为正殿,面阔五开间,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正中间悬挂“忠孝神僊(同‘仙’)”牌匾。高明殿的殿前庭院较大,是高明殿宗教功能的外延,在举行宗教仪式中,可被当作室外祭祀场地使用[3]。高明殿是八座大殿中建筑规模和庭院空间最大的一个。高明殿的后殿为同治七年时增设的配殿,即祭祀许真君妻的夫人殿[4],面阔五开间。高明殿的西侧为财神殿、玉皇殿及附属配殿,其中财神殿和玉皇殿同为面阔五开间建筑。因玉皇大帝的地位仅次于三清的道教尊神,所以为彰显其在建筑群中的等级地位,玉皇殿的天花装饰有圆形藻井,同时殿内使用减柱造的营建方式,以增加其内部使用空间。中间仪门通往关帝殿,后殿为三清殿,东仪门通往三官殿,后殿为谌母殿,关帝殿与三官殿同为面阔三间,三清殿与谌母殿同为面阔五间。西山万寿宫的建筑形制和建筑规模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法。
1.3 装饰艺术
西山万寿宫的装饰艺术蕴含宗教文化寓意,主要集中在山门、屋顶、梁架、屋脊等处,装饰工艺主要有木雕、灰塑、油漆彩绘等,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山门一般是道教宫观群体开始处的建筑[5],西山万寿宫的山门及仪门运用灰塑装饰工艺,整体立体感强,为后续建筑空间奠定主基调。木雕见于檐下、雀替、梁枋、斗拱、门窗、牛腿等处,例如正殿作装饰构件的如意斗拱。油漆彩画见于梁枋、斗拱、天花等处,例如各宫殿梁枋上工艺精湛的旋子彩画。瓷器是江西文化的代表之一,适当的运用可以展现其地域文化特色,例如高明殿的屋脊、鸱吻、垂兽、走兽等部位均使用瓷器,与屋顶黄色琉璃瓦互衬,既不会喧宾夺主,又极具辨识度。装饰题材有象征祥瑞的动物,龙、凤凰、麒麟等,蕴含美好寓意的植物,梅、兰、竹、菊、荷花等,以及蕴含"忠、孝、义、信"精神的故事题材。西山万寿宫作为道教庙宇,其装饰题材灵活多样,主要突出道教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思想。
2 铁柱万寿宫
铁柱万寿宫,又名妙济万寿宫,始建于晋,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翠花街西。万寿宫及其周边商铺在明清时期曾为江南三大商贸中心之一,自古就是商贾所聚,文化所交之地,宋朝时期人们把这一壮观景象称为“千船万帆广润门”。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原建筑被焚毁,现存建筑是由南昌市出资于2014年后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其建筑结构是木质梁架结构和砖石围挡结构相结合。铁柱万寿宫作为南昌市的历史文化街区,融合了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和市井文化,在南昌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脉络中具有特殊地位。
2.1 平面布局
铁柱万寿宫建于南昌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建筑群规模较小,平面布局沿中轴线对称,其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配殿位于两侧。沿中轴线从前至后依次是戏台、泮池、山门、仪门、许真君殿、凌霄宝殿,空间布局严整。
铁柱万寿宫的戏台与山门、东西牌坊以及两侧的观演游廊共同形成一个围合空间,戏台与山门之间建有半圆形泮池。山门与仪门之间为过渡空间,其左右两侧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灵方位设置了白虎祠和青龙祠。以许真君殿为主的院落空间内有六座配殿,左右各三座,入门方向左侧为三官殿、药王殿、文昌殿,右侧为火府蛟井祠、三星殿、财神殿;以凌霄宝殿为主的院落空间内有两座配殿,左侧为斗姆殿,右侧为谌母殿。许真君殿的院落空间要比凌霄宝殿大,更加突显正殿的宏伟。院落之间通过游廊连接,游廊内作文化展示区使用,为赣商文化展示区和江西姓氏文化展示区。
2.2 建筑形制
铁柱万寿宫许真君殿与凌霄宝殿的建筑形制参照西山万寿宫,其配殿的建筑形制融合了江右民居建筑特色,运用青砖灰瓦及马头墙元素,使建筑整体协调统一,极具地域性和辨识度。
铁柱万寿宫的戏台与山门相对,因古时庙宇建筑的戏台具有“酬神娱人”的功能。戏台为四柱三开间,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中间悬挂“泰豫平承”牌匾,顶部设有藻井。山门和仪门均为连墙型牌坊式,面阔五开间,顶部有石制斗拱、大量匾额和砖雕装饰。许真君殿面阔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仿照西山万寿宫正殿建造。供奉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为后殿,面阔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建筑,建筑有上下两层。铁柱万寿宫的配殿均为面阔三开间,屋顶铺设灰瓦,殿与殿之间的屋顶通过马头墙进行划分,配殿正脊上方铺设青砖,为正脊的延伸部分,与马头墙相接。
2.3 装饰艺术
铁柱万寿宫是近年在原建筑遗址上重新修建的建筑群,其装饰协调统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铁柱万寿宫的装饰工艺主要有砖雕、木雕和壁画等,手法有浮雕、圆雕等,融合江右民居建筑特色。
山门运用石雕装饰工艺,较为突出的是山门上的匾额,为历代皇帝的赐名,例如宋宁宗升观为宫,赐额“铁柱延真之宫”,明武宗赐金修葺,世宗赐名“妙济万寿宫”。木雕见于月梁、额枋、雀替、牛腿等处,以圆雕和浮雕为主,层次丰富,极富动态。壁画位于凌霄宝殿内的墙壁上,气势恢宏。许真君殿和凌霄宝殿的屋顶运用琉璃聚锦的做法,为方胜纹,暗含古时人们对于生命的无限崇拜。建筑中运用马头墙和瓷器元素,例如配殿的马头墙是江右民居建筑特色,墙体青砖外露,用白灰压边做搏风线,既可防风防火,又可做装饰构件。红色和黄色是正殿及后殿的建筑主色调,红色代表道教中“抱阳”的思想,黄色代表五行中的土,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屋顶琉璃瓦以黄色为主,建筑梁架为红色。装饰题材多为蕴含美好寓意的动植物纹样及民间传说故事,如麒麟瑞狮、喜上眉梢、八仙过海等,反映出当地居民的风俗信仰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3 建筑形态比较
西山万寿宫和铁柱万寿宫同为天下万寿宫之祖庭,但是两者建筑特征存在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对于不同使用功能和文化属性的建筑特征提供更深层次的探讨。
3.1 平面布局
两座万寿宫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其平面布局存在差异。西山万寿宫位于村落,建筑群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平面沿多条轴线布局,建筑重心向左偏移,通过院墙和庭院划分空间,更具随意性,但建筑和院落空间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强调尊卑有序;铁柱万寿宫坐落在人烟密集的政治、文化、商业重地,建筑平面规整,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导空间比西山万寿宫多了戏台、东西牌坊、泮池以及观演游廊,正殿与后殿两侧通过游廊连接,总体布局合理,颇具参考价值。
两相对比,铁柱万寿宫的建筑布局更规范、严整,且位于闹市之中,与江右商帮联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清时期各地万寿宫的平面布局。
3.2 建筑形制
西山万寿宫是明清宫殿建筑与赣派建筑形式的结合,建筑屋顶均为重檐歇山顶,并根据建筑等级分面阔三开间和面阔五开间,注重建筑之间的等级秩序。铁柱万寿宫正殿和后殿建筑形制沿袭了西山万寿宫的建筑形制,但其配殿建筑形制借鉴江右民居建筑特色。铁柱万寿宫配殿均为面阔三开间,屋顶为青砖灰瓦,辅以马头墙作装饰,融合了地方建筑特色,建筑形制规整统一,世俗性和官方性特征较强[4]。
3.3 装饰艺术
西山万寿宫的装饰工艺繁复细腻,强调尊卑有序,注重装饰细节,整体色调丰富。在建筑配色和装饰工艺上能够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如正殿的黄色琉璃瓦和木雕上镀的一层金漆。铁柱万寿宫是近些年复建的,因此更注重装饰整体性及建筑材质的表达,同时融合了地域文化特色。如许真君殿和凌霄宝殿屋顶的黄色琉璃瓦,与配殿的青砖灰瓦形成鲜明的对比,马头墙元素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江西地域文化特色。
万寿宫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地域特色文化以及宗教文化,形成独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并在明清时期随着江右商帮的步伐遍布国内外。西山万寿宫和铁柱万寿宫是天下万寿宫之祖庭,无论是以祭祀功能为主的庙宇建筑,还是以参观为主的博物馆建筑,都极具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从不同视角来分析西山万寿宫和铁柱万寿宫的建筑特色,并对比研究探究地域特色文化和宗教文化共同作用下的建筑特征,同时为研究万寿宫、江西会馆的演变和传承提供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会馆的刚性需求减少,致使部分万寿宫维护不当受损甚至消亡。作为江西特色文化的代表,且承载了江右商帮发展历史记忆的庙宇性建筑,希望万寿宫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为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