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高考新思维,掌握新方法新策略
——以河北地理高考题为例

2023-12-06郑彩霞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命题考查情境

郑彩霞

(唐山市曹妃甸第一中学)

河北省自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已经历了三届高考,2021和2022年是旧教材、新高考,2023年是真正的新高考,不但是新教材,高考试卷结构也与往两届高考不同,详见下表:

年份试卷结构20212022选择题15道,每道3分,共计45分非选择题:必考题16题2问,17题3问,18题3问,共计47分;选考题19,20题二选一,共计8分2023选择题16道,每道3分,共计48分综合题17题2问,18题3问,19题3问,共计52分

纵观河北三年高考,吸取百家观点之长,现从“高考命题特点”和“高考备考策略”两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些有关新高考的看法及笔者高三备考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高考命题特点

高三备考一年中,学生对近年来高考题的感受是“太难了”“题出得太离谱”。老师也发出“费脑子”“不好教”的感慨。高考题真的越来越离谱吗?不妨先来学习下“高考地理试题立意考查的变化”和现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一)高考地理试题立意考查的变化

上图是我国高考地理试题立意考查从大纲卷到新高考卷的演变过程,以前河北省使用的是全国大纲卷,强调“知识立意”,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12年开始使用全国新课标卷,强调“能力立意”,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能力”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2021年开始自主命题,使用新高考卷,强调“素养立意”,考查“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即地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它是制定地理学科高考命题标准的重要依据,而命题标准明确了考试的性质与功能,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是指导命题的规范性文件。

“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一核”“四层”“四翼”,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为教、学、考指明了方向:

1.为什么考

一核命题要求立德树人(1)素材选取要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坚定道路自信(2)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3)形成文明、可持续的生活和生产方式(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服务选拔(1)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未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基础(2)培养创新人才导向教学(1)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以致用(2)帮助教师开阔选材视野、丰富认知视角,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高考命题从选拔人才的要求出发,为高校选拔学生服务,只要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范围内,不考虑高中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因为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引导教学,不是为高中老师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适应,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这就要看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2.考什么

四层地理高考的具体要求必备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本技能和方法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科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承的正确价值观

高考命题时主要通过情境复杂程度、问题设计明确四层考查目标,其中必备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解决问题的两个重要学科思维方法。

3.怎么考

高考命题通过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问题,落实对“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情境类型创设方式考查要求实践情境生活情境生产情境按照现实生活、生产中地理现象及其变化的内在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可将学科内容融入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着力体现应用性与综合性的考查要求探索情境学习情境以地理学科专业语言与符号,按照学科逻辑而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调用,着力体现基础性的考查要求学术情境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景,按照学术研究的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实情境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建构与解决,间接渗透着学科思想与学术意识的引导,着力体现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举例1:实践情境——考查应用性与综合性

(2021年河北省选考,7,8题)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7,8题。

7.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8.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举例2:学习情境——考查基础性

(2023年河北省选考,10,11题)下图(非官方,仅供参考)示意赤道南北纬5°之间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温距平时间—纬度变化,据此回答10,11题。

10.由图可知该时间出现了什么现象

( )

A.厄尔尼诺现象

B.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C.拉尼娜现象

D.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

11.该时间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太平洋西北副高减弱

B.中国东部海平面升高

C.秘鲁上空对流增强

D.菲律宾山火频率增加

举例3:学术情境——考查创新性

(2022年河北省选考,14,15题)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县的土壤侵蚀状况,研学小组收集了两种分辨率的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基础数据。根据基于实地监测试验制定的土壤水蚀评价国家标准(下表),应用GIS技术,对该县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依据高分辨率(大比例尺)和低分辨率(小比例尺)两种数据得到的评价结果差异明显(下图)。因高分辨率数据与制定国标所依据数据的分辨率更接近,故其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据此完成14,15题。

14.两种方案评价结果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分辨率下的

( )

A.地面坡度数据差异明显

B.土地分类数据差异明显

C.植被覆盖度数据差异明显

D.降水强度数据差异明显

15.改善低分辨率方案评价结果“失真”的可能途径是

( )

①调整主要影响因素

②提高基础数据分辨率

③建立新的评价标准

④采用新的评价技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该组题情境的学术性很强,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需用新的视角回应问题。

(三)新高考命题方向及特点

在现行“高考评价体系”引导下,围绕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近几年高考,归纳新高考命题方向和试题命题特点如下:

1.命题方向

(1)命题材料不追求“遵标循本”,不从教材取材。现在的高考题中选取的命题材料很多时候来源于大学教材、国家统计年鉴、学术专刊等,以时事地理、热点和焦点为切入点。

(2)命题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不回避重点内容。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例如,2023年河北省选考第14~16题考查学生对断层、河流阶地等地质地貌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

(2023年河北省选考,14~16题)华北地区某地形成多级河流阶地,并伴有断层发育,当地地层剖面图如下所示。(非官方,仅供参考)据此回答14~16题。

14.试判断:断层南北两侧地层运动情况大致为

( )

A.北断层上升

B.两侧地层差异性上升

C.南断层下降

D.两侧断层差异性下降

15.下列关于地层错动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T1形成前变化显著

B.T1形成后变化不显著

C.T2形成后变化不显著

D.T2形成前变化不显著

16.试计算:T2形成时断层两侧上下错位运动了

( )

A.2米 B.3米

C.4米 D.5米

(3)试题将充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从整体性的视角,注重对学生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与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解决问题。例如,2023年河北省选考第19(1)题。

2.命题特点

总体来讲,近几年高考题命制具有三大特点:求稳、求实、求新。求稳——稳定基本题型和试题风格;重视基础、概念与原理;求实——力求测得学生真实水平,规避答题模板;基于现实生活、生产及生态问题选材设问,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新——试卷结构、考核内容出现新变化;体现“素养立意”,强调综合创设新情境;通过图文变式,设置问题新角度。总之,近年来高考命题坚持“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理念,选材跳出教材,联系实际,引入新的真实案例,创设不同的情境,将理论与现实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背景下,发挥不同水平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实现选拔人才的目的。

二、高考备考策略

(一)学生方面

问题1:对基础知识、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原理等必备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不够完整和不够牢固,致使不能通过问题情境和设问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不能完成已学知识与考题之间的转化,从而产生“老师讲的没考,考的没讲”的错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素质再高,没有必备知识打基础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对每个考点的掌握程度?可以尝试如下教学:

课前:学生初步自主复习要讲的知识模块,识记基础知识,标注复习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课本和笔记绘制思维导图,突出主干知识与知识分子间的关系,使知识系统化。课上:选取优秀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对自学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师生答疑,抽象的地理成因、原理等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其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进行针对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课下:利用学科自习背写重要知识点。

除了老师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外,再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督促其课下加强复习消化课堂内容,只有加强课后反思总结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科能力。

问题2:课没少听,书上的概念、规律、原理没少背,面对考题不知如何正确回应,成绩上升幅度不大。

在掌握了必备知识的情况下不会做题,归纳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新高考命题追求材料的新颖和独特,而且有些学术性特别强,在有限的时间内和紧张的氛围下,学生看不懂题;二是学生习惯“背诵”“记忆”型答题,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回应设问时心里明白,表达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典型试题,用三步法:第一步细审设问,抓住关键,明确命题意图;第二步精读材料,调动知识,对接整合信息;第三步厘清思路,组织语言,规范呈现答案,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解题思维,培养答题逻辑。

有些情境材料文字量较大、专业性较强,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指导学生这样做:

1.阅读时要仔细、全面。采用“断句法”总结每句话反映出的中心思想,注意前后句间是否有因果逻辑关系,关注文字材料与图表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2.文字材料中呈现的核心关键语句、重点词语应在阅读过程中及时做好标注,以避免信息提取遗漏。

3.在阅读、标注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对情境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知识串联、迁移,建立起顺畅的逻辑联系,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链条,对材料信息进行逻辑加工,从而解决问题。

此外,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很多学生总是大搞题海战术,觉得多做几道题才能心安,但不注重反思与试题整理,往往事倍功半。因此除课上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外,还要指导学生课下刷题。建议学生每周至少限时完成一套高考真题或省市模拟题(市场上各种辅导资料鱼目混珠,有的思维量过高或过低,有些知识点过偏或过怪,有些与命题趋势背道而驰,高考题和省市模拟题质量较高),完成后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照:明晰参考答案的答题角度,总结所给参考答案的来源,调动所学知识思考所给参考答案为什么是这样?其他角度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答案为什么少答、为什么多答?与参考答案比较欠缺在哪儿?语言怎么组织、怎么表述更规范?通过反思和总结知道怎么得分。最好反思总结后重做高考题,用自己的思维和语言把答案表述出来,争取做到满分。

(二)教师方面

问题:复习时间没少花、精力没少费,但效率并不高,学生进步不大。

对策一: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进度

对策二: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学校实施的“疑探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顺势而生的。该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将“师教生”与“生教生”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教师根据课堂类型和具体知识点、能力点设计教学,教知识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暴露其在知识理解方面的问题;讲习题时让学生多说多写,充分展示其在解题技能方面的问题,做到精准教学。

对策三:开放问题探究、培养学科素养

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核心素养是今后指导教学与考试的基本指针。有人可能觉得素养培养是高一高二的事情,其实高三更需要打开学生的视野,提供多种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教师可以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高三这一年里让学生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开展主题式的探究,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命题考查情境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护患情境会话
下一站命题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