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分析
2023-12-06施羽珂吴颖敏周晶
施羽珂 吴颖敏 周晶
摘要:为更好地提升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式,对四川省多个城乡社区展开调查。研究发现四川省城乡社区存在社区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社区居民自主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社区发展目标与计划制定不够明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三方面的对策建议:培养居民领导者,增强居民自主管理效能;明确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重视多方合作,建立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等措施,提高社区服务能力。
关键词: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四川省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0-0017-04 中国图书分类号:R197.1 文章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区保障激励资金提升四川省基层治理效能的路径研究”(SC22B151);四川绵阳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基于IPA模型的绵阳市乡村研学旅游满意度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WLFZ2023ZD003);四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派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JKYB202304)。
作者简介:施羽珂(2003-),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吴颖敏(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治理、社区服务。
通信作者:周晶(1987-),女,汉族,湖南汨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进一步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的职能,是贯彻为民服务的理念、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基层治理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1]。2022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的场地、设施、投入等“硬件”指标,也规划了项目、载体、机制等“软件”措施[2],进一步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于城乡社区规范化的重视,也说明基层建设与城乡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2023年2月,四川省民政厅印发通知,提出紧紧围绕并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推动全省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能增效,助推城乡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3]。与此同时,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在对接人民群众需求方面也存在不足,亟待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促进地区发展。因此,本研究针对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升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
1 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的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调查对象
本研究于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面向四川省城乡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703份,收回有效问卷703份,有效回收率达100%。
1.2 调查内容及分析方法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被访者基本情况的调查,共5道题,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角色和社区建设项目的参与。第二部分是居民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对城乡社区服务能力的感知情况评价量表,共20道题,每道题根据被调查者感受依次设计为“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分别赋值5、4、3、2、1分。
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描述性統计方法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基本情况、参加社区服务建设项目内容、社区保障资金项目内容进行分析,然后采用聚类分析将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分为5个类别,分别为活动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环境氛围营造能力、服务资源获得能力以及协同发展能力。计算各因子均值并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社区服务能力薄弱项。
2 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的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由表1可知,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7.1%,女性占62.9%,女性多于男性。在年龄上,18岁以下占比人数最少,为1.3%;18~4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比为42.0%;41~65岁占比为38.8%;65岁以上占比为17.9%。在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分别占比为13.9%、20.3%、20.2%、44.0%和1.6%。调查对象的社区角色多为社区居民,占62.6%,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占27.6%,社区社会服务组织占3.7%,周边企业占4.6%,其他职业占比1.6%。从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类型来看,党群活动、社区营造、社区自组织培育、社区志愿活动、社区居民教育、社区和院落生态环境整治以及其他占比分别为29.0%、45.7%、24.5%、44.7%、28.0%、33.7%和0.9%,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参加了社区营造以及社区志愿活动项目(见表1)。
2.2 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因子分析及现状
2.2.1 因子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 25.0软件对量表的20道题目进行聚类分析,筛选掉难以聚类的三个因子“社区能接纳不同背景的人”“社区能够利用社区内外部组织资源”“社区能反思和总结经验来促进社区发展”后,对其它17道题进行旋转主成分因子分析后得出五个主成分因子(见表2)。
由表2可知,成分1在“社区能提供多种设施和服务满足居民需求”“社区与社区社会服务组织有着紧密合作关系”“社区与周边企业有着良好和睦的关系”和“社区建立了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机制”四个因子中系数较高,分别为0.624、0.764、0.783和0.662,说明成分1对于这四个变量的反应程度较高,将成分1命名为“协同发展能力”以描述这四个变量总体特征。
成分2在“社区有明确的、大家认可的发展目标和蓝图”“社区能通过各种手段和计划指导社区发展”“社区能利用内部资源促进社区发展”以及“社区能争取到很多外部资源促进社区发展”这4个变量中因子载荷高,系数分别为0.728、0.777、0.693和0.560,说明成分2对这四个变量反应能力强并将其命名为“服务资源获得能力”。
成分3对“社区经常自己创办和组织一些活动”“社区居民有很多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的机会”和“社区居民经常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动”反应能力强,系数为0.745、0.753、0.735,将成分3命名为“活动组织能力”。
成分4对于“社区有意识地培养居民解决问题、寻找资源的能力”“社区经常在居民中培养一些负责日常事务的领导者”“社区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效率很高”和“社区居民有矛盾的话,社区社会组织都能化解”4个因子反应度高,值分别为0.652、0.676、0.700和0.604,将成分4命名为“解决问题能力”。
成分5主要反应“社区居民是值得信任的”和“社区邻里之间经常互相帮忙”两个因子,系数分别为0.826和0.766,将成分5命名为“环境氛围营造能力”。
2.2.2 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现状
在利用旋转因子分析得出“活动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环境氛围营造”“服务资源获得”和“协同发展能力”五个公因子后,利用SPSS 25.00软件求出每个公因子的均值大小,以此来反映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的大小(见表3)。整体来看,在五个板块中,相较于所有问题的均值4.41,解决问题能力板块的均值为4.32,相对最低;环境氛围营造维度均值为4.52,在五种能力中均值最高,说明四川省城乡社区在保持改善社区人文环境与居住氛围方面能力较强,而在解决问题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需要着手改善。
具体来看,“社区经常自己创办和组织一些活动”“社区居民是值得信任的”“社区邻里之间经常互相帮忙”这几项得分分别为4.60、4.53,4.51,在17个因子中得分均较高。而“社区有意识地培养居民解决问题、寻找资源的能力”“社区经常在居民中培养一些负责日常事务的领导者”“社区能争取到很多外部资源促进社区发展”“社区有明确的、大家认可的发展目标和蓝图”这几项得分分别为4.22、4.30、4.33、4.34,得分均较低,因此,这几项是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提升重点。
3 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3.1 培养居民领导者,增强居民自主管理效能
美国学者谢尔·阿恩斯坦“公民参与的阶梯论”认为,公民参与形式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阶梯形式的提升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政府控制及教育动员,对于非实质性的参与;第二阶段为信息,政策咨询和慰问为象征性参与;第三个阶段是合作伙伴—赋权—公民自主式的、完全型的公民参与[4]。在我国的社区治理中,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努力达到第三阶段。“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一直是服务社会、开展社区治理的根本原则。政府支持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社区组织角色并实现自治功能,然而许多社区“自治”仍处于边缘化发展状态以保持安定环境。但这种由外而内的触发性社区还缺乏局部的激情与温情,只能由内而外调动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并进行有目的、有程序的疏导。要实现社区“熵增状态”,就应该把社区这个小系统中存在的“噪音”以及其所发生的情况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并加以转化,从而塑造社区服务能力,自下而上完成创造性的特色社区[5]。社区治理的完善、服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居民的参与。社区应该着力组建起居民社群,培养居民自己解决问题、获取资源的能力,并选出居民领导者,组织社区居民展开自主管理社区的一系列活动。符合居民自身生活习惯、使居民满意的社区才是城乡社区治理的目标与要求,而这更依赖于居民自主性的发挥。
3.2 明确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
社区服务供给是推进社区发展的具体工作策略,同时,社区服务受社区发展的其它要素制约和影响。在摆脱社区整体发展计划、社区发展内在支持的情况下提供社区服务,片面追求服务方式多样性、服务人群多元化、服务结构丰富化,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应结合社区发展方向、社区发展动力,合理地安排社区服务。例如,对新建的住宅区来说,其家庭组成主要是三口之家,社区则应该在充分考虑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现象与规律的前提下,重视亲子服务,把解决权益纠纷和青少年社区教育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上。对于历史悠久的单位社区而言,独居长者居多,社区服务则应该除了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外,还应该关注可能随之发生的社区变迁(拆迁)。在资源利用上,一是将公共建设法律作为基层社区开展工作的基础,增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二是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注重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环境;三是關注弱势群体利益要求,对弱势群体要求及时做出回应,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总而言之,社区不能急于求成,要明确发展目标,并结合社区发展历程进行长远安排。同时,也要合理规划分配内外部资源,争取更多有利资源与工具。各社区之间也更应该进行协调与资源整合,实现社区间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达成从“帮一家”到“帮万家”的转变,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3.3 重视多方合作,建立社区协同治理机制
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可以为社区治理的有效推进赋能。志愿者、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等治理主体的有效参与可以改变政府单一化的治理模式,在社区形成党组织、社区、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治理合力,减轻基层治理负担,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因此,应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一是打破各单位和部门“各司其事”的工作格局,打破碎片化工作格局,破除从纵向到横向的隔阂。社区空间中存在单位、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社区要对管辖地区中各个主体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自我管理。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的宣传阵地作用,将传统的宣传方式(如宣传栏)与新型的现代化宣传方式(如公众号平台)相结合,积极弘扬协同共治价值理念和共同体理念。三是举办专门的主题活动,邀请社区内部的多元主体参与其中,通过常态宣传和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推动共治文化深入人心,推动社区多元行动者之间的转译实践。只有不同主体分工协作,社区加大与外界企业、组织之间的联系,做到协同治理,才能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提高社区服务效率与水平。
4 结束语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需求日益多元化,但四川省城乡社区服务能力仍未能较好满足人们需求。为此,相关机构应该增强居民自主管理效能,合理利用资源,建立社区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同时,促进我国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开创社区发展治理新境界[EB/OL]. (2017-09-28)[2017-09-28].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928/c389394-29565663.html.
[2]网易新闻.年度盘点|2022年度国家康养政策回顾[EB/OL].(2023-01-07)[2023-01-07].https://m.163.com/dy/article/HQGL80QN0-538J4LT.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四川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提能增效[EB/OL].(2023-02-17)[2023-02-17].https://www.mca.gov.cn/n1288/n1290/n1316/c48172/content.html.
[4]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刘彩波,李雯,张榕,等.提升服务能力 共创品牌社区[J].品牌研究,2019(18):73-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