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进士之乡”——河下古镇
2023-12-06沈海滨
沈海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古镇就是其中一种。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且历史悠久的古镇,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广为人知的当属江南六大古镇,还有一些古镇名气不大却历史悠久,比如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的千年古镇——河下古镇。河下古镇形成于春秋末期,距今已有约2500年历史,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
底蕴深厚的“进士之乡”——河下古镇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边陲,淮安区即之前的楚州区。淮安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下古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河下古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当时吴国君王夫差在此开凿了连通淮河与长江的邗沟,以方便向北方运输粮草,长江与淮河相连接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河下古镇,当时称为“末口”,之后将此处作为重要的水运中转口。清朝时期,朝廷曾派遣盐运使入驻河下,那时的河下古镇已经是淮安的重要商埠之一。
除了商业繁华外,河下古镇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明清时期,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位举人、12名翰林、1名状元(沈坤,笔者就是沈坤状元第十七世孙)和榜眼2位,是远近闻名的“进士之乡”,有“全国进士第一镇”的美誉。河下古镇是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此外,这里还有浓郁的佛学文化氛围。
说到这里诞生的名人,很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秦汉时期有大军事家韩信,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唐代诗人赵嘏,宋代的抗金英雄梁红玉,明朝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和抗倭英雄沈坤,以及清代朴学大师阎若璩、清代古文字和考古学家吴玉搢、名翰林程晋芳、温病医学家吴鞠通、数学家骆腾凤、弹词女作家邱心如、围棋国手梁魏今、道光皇帝御先生汪廷珍和民族英雄关天培……在河下古镇的街巷中,名人故居随处可见。河下古镇虽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但相比一些知名古镇,其名气并不大,几乎很少有游客到此游玩,走在古镇中,让人感觉十分冷清。
地方志《河下志》记载,历史上的河下古镇曾拥有108条街巷,44座古桥,园林、牌坊、寺庙更多达百余处,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河下古镇,私家园林一座挨着一座,完全可与扬州园林相媲美。不过,如今保留下来的并不多,目前,主要有吴承恩故居、魁星楼、沈坤状元楼、文楼、青晏园等。百余条街巷如今也仅剩下这条长约2千米的石板路,好在石板路依然是最初的石板路,两侧明清风格的建筑也大多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是淮安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街区之一。
自古以来,河下古镇的商业就非常繁华,这条古街至今依然商铺林立,似乎可以感受到昔日的繁华,只是来往的游客少了许多。
在千年河下古镇的这条石板路一侧有一座楼房格外引人注目,门匾上悬挂有“文楼”二字,这是一座建于清末时期的状元楼,是为纪念沈坤状元而建的公共楼阁,后来成了一处当地特色的淮扬菜馆,其中文楼的汤包最为出名,许多名人都曾来此品尝。在院落中的一面墙壁上题写有一幅残联,上联是:“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下联一直空着,至今没有人能够工整地对上下联。据当地人说,乾隆帝曾与纪晓岚一起来到这里游历,即便才华横溢的纪晓岚也未能工整地对出下联。
河下古镇是淮扬菜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淮扬名菜第一镇。历史上这里富人多,食客多,所以厨艺大师就发明了各种菜肴来满足富人的要求,比较知名的有文楼蟹黄汤包、文楼涨蛋、宴乐的长鱼席……
漫步江苏最低调的古镇——河下古镇
如今的河下古镇已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街边各种商铺和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古镇里,明清及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完好保留了历史风貌。许多名人故居已经修复并对外开放,私家园林也在逐步修缮中。如早已建成的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陈列馆以及不久前投巨资建成的沈坤状元楼、状元府(寓园),韩信钓鱼台和漂母祠,左宝贵墓以及梁红玉祠和公园、左宝贵祠堂,程公桥等,经当地政府全力建设,河下古镇“一河二街五景”已初具规模。目前,河下古镇已初步打造出古典与现代经典对话、灯光与桨影相映成趣、文化与产业完美结合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淮安版“夫子庙”“周庄”。
河下古镇那古朴的石板路、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建筑,抑或小桥流水般的柔情,无处不吸引着我的目光。虽然这里并不属于江南地区,却有着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与古朴宁静。行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两侧是一座座具有明清风格的砖木结构的民宅,这些民宅中仍生活着当地的居民,站在石板路上聊天的人、房屋外晾晒的衣服以及时而飘来的饭菜香味,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河下古镇的千年历史岁月,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景象。石板路蜿蜒曲折,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变得非常光滑,每一块石板长1米,宽0.5米,至于有多少块石板我没有细细去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山的小镇子,数量如此之多的石板是从何而来。在石板路两侧还有许多小巷子,转身走进小巷子中,同样是延伸向远处的石板路,两旁皆是古朴的居民房屋,一只猫咪透过窗户望向我这位不速之客,时光此时似乎一下子静止了下来,永远定格在了这幅画面,我喜欢这种感觉,这种转角邂逅陌生事物的奇妙感觉。
在古镇中,还有宋代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祠,梁红玉大战黄天荡的传奇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也一定为梁红玉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早期的梁红玉祠毁于兵火,如今重建了一座梁红玉祠,大门坐北朝南,高大雄伟。为纪念抗金英雄梁红玉,在梁红玉祠一侧还建有一座梁红玉的塑像,高1.7米的梁红玉塑像站立于神台之上,手持宝剑、神采飞扬、英姿飒爽,是河下古镇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吴承恩故居建有美猴王世家艺术馆。2004年(农历猴年),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先生诞辰500周年,表彰举世公认的“章氏猴戏”家族对弘扬“西游”文化的杰出艺术成就,由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政府在吴承恩故居东侧兴建的“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开馆,六小龄童把几代人收藏的大量艺术品捐赠到这里。该馆占地面积2789.5平方米,充分运用传统的中国造园手法,结合现有的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采用了环抱式的平面布局的明清风格,创设出优美而自然的环境。馆内分为世家厅、艺术厅、演映厅、猴戏厅等,充分体现了“猴王世家”几代人近百年来对中国猴文化和猴戏艺术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及辉煌的艺术历程,捐赠珍贵文物及戏剧用品共计400多件,其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代伟人的手迹及合影照片等尤为珍贵。
走进民族抗倭英雄沈坤状元府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残害我国百姓。国人奋起抵抗。当时流传一句话:“北有戚继光,南有沈坤。”到了近代,日寇再次侵略中国,日军占领江苏省淮安市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毁沈坤状元楼,损毁沈坤墓。但沈坤的抗倭壮举永远铭记在淮安人民的心中。为缅怀和纪念这位抗倭英雄,淮安政府尽全力复建了状元府来纪念沈坤,并面向世人隆重开园。
沈坤狀元府第(寓园)复建工程是按照阮仪三教授创意设计而实施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状元府主体建筑和揽秀楼、跃如阁、殿春轩、涌云楼、香云阁、澄潭山房、半红楼、蕴墨楼、荫绿草堂、点水阁、平远山堂、樵峰阁12个单体建筑。这里陈列布展了沈坤领兵抗倭事迹以及河下“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史料,同时开辟“诗、书、礼、乐”国学经典教育培训,打造成国学文化和科举文化融古典园林于一体的国学馆。现在的沈坤状元府由状元楼、老宅区、习武区、向学区、园林区和纪念区六大部分组成。
这六部分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状元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沈家老宅尽显江南民居青砖黛瓦,雅素明净特色;习武区再现练武布阵之壮观;向学区追溯科举文化之历史;园林区写意山水,曲径通幽;纪念区为沈坤的家祠,供奉有曾祖以下五服以内的祖先牌位。如今,沈坤状元府俨然成为淮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