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坚持真抓实干

2023-12-06吴德军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交融民族团结青海

吴德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原创性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青海民族工作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高地,成为第一个所有市州和82%的县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省委召开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在民族团结进步上担当实干、建功立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为我们理清了干的思路、明确了干的路径、激发了干的动力。陈刚书记强调,“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创建摆在全局位置,进一步细化实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举措,推动创建工作从‘数量领先向‘示范引领转变”,指明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创建工作在青海“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的全局地位,对新时代的青海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守正创新,履职尽责,推动各方面、各领域工作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赋予其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一、在加强党对民族工作领导上体现更高站位。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坚持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把握民族工作,对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做到心中有数,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民委委员制,健全新时期民族工作的落实机制。作为民族工作部门,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核心职能,主动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在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上当好参谋助手,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上做好沟通衔接,为推动各部门各单位更好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不断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干部作风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要拓展运用好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把作风建设部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中心,加强自身建设,树牢正确政绩观,大兴调查研究,集中心思、铆足干劲狠抓末端落实,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二、在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中凝心聚力。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特殊的地缘地理位置、多样的自然环境、各民族的互动交融,造就了多彩灿烂的昆仑文化、河湟文化、古羌文化、格萨尔史诗、热贡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两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青海各族人民在新青海建设实践中迸发出的意志力量,充分体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独特气质和崇高品质。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实证,深化“一体”和“多元”的双向研究,引导各族群众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特别是在解决好共同性与差异性这个核心问题上,抓好正本清源,理清楚、讲明白哪些“同”是必须的、哪些“异”是可以的,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心理诉求、实践路径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化文艺精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五个认同”,形成人心相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三、在推动各民族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實干担当。各民族共同繁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围绕长治久安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打造“高地”、建设“四地”,持续推动民族团结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生态保护、全面从严治党等相融入,着力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就业、教育、卫生、社保、养老、托育等服务保障体系,夯实发展基础、释放内需潜力,切实把“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要求落到实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在抓好物质文明现代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富脑子、聚人心”,做好精神文明现代化的工作,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移风易俗,大力传播现代理念和行为方式,着力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推动现代化,团结引导民族地区群众更好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也是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进而提升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整体思想文化素质,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社会整体现代化提供持久动力。

四、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创新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深入挖掘宣传好历史上各民族唇齿相依、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历史史料,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一起生活”的现实图景,广泛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把对口援青和东西部协作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十项行动,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城市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的重要阵地作用,探索制定社区民族工作标准,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健全基层治理体系为基础、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基层服务水平为目标,努力推动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各族群众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接纳创造必要条件,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动从“居住嵌入”实现“心理嵌入”,让各族群众在城市中“住得下、融得进、过得好、能发展”。

五、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中真抓实干。创建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平台载体。要紧扣主线修订完善测评指标体系,找准创建工作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在提升创建热度中,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更加注重融的效果,不断实化抓手载体、创新理念方法,做到有形有感有效、融入实物实景实事,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上有形、精神上有感、结果上有效。在拓宽创建广度中,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创新,持续打造立得稳、叫得响的品牌经验,确保创建工作有声有色、有里有面、有形有实。在挖掘创建深度中,加强动态管理,对已命名的示范区示范单位规范巩固提升标准,既抓“挂牌”,又抓“摘牌”,推动形成分级培育、有序竞争、体系规范的创建格局,不断推动创建工作从“数量领先”向“示范引领”转变,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民族工作事关全局和根本。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新起点,担当实干、建功立业,提振干的信心、营造干的氛围、掀起干的热潮,以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和实干担当的务实作风,推动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青海篇章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猜你喜欢

交融民族团结青海
民族团结之歌
真美
大美青海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交融的独特优雅
青海“闯关”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