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石为史
2023-12-06
中华瑰宝 2023年12期
石刻,是伴随人类早期文明而诞生的造型艺术形式。先民以石为纸,以刀代笔,或刻画文字,或雕琢图案,记录事迹,摹写生活,其内容包罗万象,建筑、车马、服饰、山川、鸟兽等物象,狩猎、耕织、乐舞、宴饮、宗教、神话、风俗等活动无不囊括其中,真切绘制了中国历史的恢宏画卷。
石刻艺术兼具造型之宏大与刻画之精妙,综合运用线刻(阴刻、阳刻)、浮雕、平雕、圆雕、透雕等技法,手法洗练,典型者如陵墓石刻、摩崖石刻、石窟造像、碑刻墓志等,大体气魄敦朴沉穆,阔大雄健,线条明快,气韵生动,富于古拙之美。随时代工艺和审美之迭兴,其又显现出风格各异的绚烂之姿。
中国石刻艺术种类丰富,数量浩大,跨越时代久远,覆盖地域广阔,既古朴雄浑,又不失细腻淳美,富于东方艺术的审美特色。汉画像石、唐昭陵六骏石刻、陕西西安碑林、泰山摩崖石刻,以及大足石刻、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安岳石刻等佛教造像,皆是其中的精粹之作。
中国人十分重视文化记忆和歷史记录。散布在中国广阔大地上如群星般璀璨的石刻文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遗产,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它们是中国特色的记忆文献,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创造。历史之气息与时代之精神交融,赋予石刻艺术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
抚今追昔,蔚为大观的中国石刻艺术,成为追溯和诠释中国传统书画、雕塑、建筑,以及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入口。石刻艺术以史为墨,展开了一场古与今、人与史的隔空对话。石之不朽,与中华文明之赓续不息相映生辉,沾丐后人,永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