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型课程研究综述

2023-12-06王开颖

职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王开颖

摘 要:智慧型课程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关注的热点,在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厘清智慧型课程运行逻辑,本文从现状、演变历程、内涵、实践、发展趋势五方面对智慧型课程研究进行分析,以期推动智慧型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智慧型课程;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笔者在文献计量法的基础上,梳理智慧型课程研究现状和演进脉络,对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期望对智慧型课程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智慧型课程研究现状

(一)智慧型课程的发文量分析

笔者通过百度搜索,发现2015年至2022年,各类期刊、校园网共发表有关的智慧型课程文献800余篇,其中硕博学术论文10余篇。从2017年开始,各省学校陆续发布了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公告,《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自此,有关智慧教育、智慧型课程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开始迅速增多。2019年发文量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家有关政策在不断推出,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就“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建设项目提出了选择意见,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另一方面,智慧教育的实践运行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迫切需要开展理论研究,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2020年,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有所下降。2022年,研究热度又逐步提升。

(二)智慧型课程的关键词分析

通过主题、关键词的分析能够看出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沿与关注点。本研究对2015年至2022年智慧型课程关键词进行挖掘分析。首先,智慧型课程所占比例较大,陈琳提出智慧型课程是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多种类型课程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课程形态。目前智慧型课程研究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智慧教育语境中出现的智慧型课程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次,频率高的主题词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以教育创新技术平台为基础,国家对智慧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智慧教育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最后,教育信息化占比较大,智慧型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高新科技在教育中的综合应用,所以教育信息化与智慧型课程密切相关。

(三)智慧型课程相关研究的作者分析

笔者对2015年至2022年相关文献作者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陈琳、祝智庭、杨现民、陈耀华、唐烨伟等关于智慧型课程发文数量较多,这些作者主要围绕教育信息化、大数据、智慧教育等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杨现民提出智慧型课程体系架构可以概括为“1个中心,2类环境,3个内容库,4项技术,5类用户,6类业务”,同时全面剖析了智慧型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核心技能;陈琳主要从教育信息化教学、数字化教学、海量数据、智慧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杨现民主要从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移动学习、智慧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智慧型课程研究的演变历程

(一)初步探索阶段

关于研究开放课程、精品课程与精品开放课程在内涵、模式、问题、策略、开发等方面的情况。国外开放课程建设最初来源于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2001年发起的开放式课件项目为起点。国内学者对开放课程的内涵建设、共享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阶段的课程研究热点集中在智慧型课程建设和共享方面。

(二)发展壮大阶段

这一阶段的相关研究涉及翻转课堂、微课、慕课(MOOC)的教学影响研究。国外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多集中于翻转课堂定义、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及其他方面。在微课研究上,国外学者除探索微课内涵、组成、建设外,有关研究人员也对微课如何运用到具体学科,微课和翻转课堂、MOOC的结合等方面展开了研究。2012年,国内翻转课堂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以联通主义为基础的MOOC出现之后,專家对MOOC的概念内涵、教育变革、评价认证、学习体验、设计理念、工具平台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同时关于混合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升温。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多涉及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更倾向于推动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创新发展阶段

关注“后MOOC时期”智慧型课程。小规模在线课程(SPOC)属于“后MOOC时期”的产物,因其规模小、进入限制性强而闻名,是MOOC的传承、提升与超越。国外涉及“后MOOC时期”的研究比较全面,涵盖SPOC的设计、发展、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在国内,MOOC和SPOC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学习持续性不强、教学模式简单、学分认证难度大等问题,由此智慧型课程应运而生。一些学者建议智慧型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及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同时也有研究把智慧型课程定义为校本课程。现阶段主要讨论智慧型课程的概念、内涵、实践、价值。

三、智慧型课程内涵研究

智慧型课程是“互联网+”冲击下新的开放课程形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陈琳首先提出智慧型课程是集微课、翻转课堂、MOOC、SPOC之所长,具有创新的课程形态 。王娟认为智慧型课程是实现教育内容、过程、评价等优化重构的课程体系。祝智庭主张智慧型课程旨在着力培养学习者的高级思维和适应时代的创新能力。靖国平强调智慧型课程具有生成性与发展性、选择性与多元性、终身性与泛在性等特点。陈耀华提出智慧型课程具备五大特征,即课程目标的“知行创”统一、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课程资源立体生成性、课程形态融合性、课程教师的专业协同性。也有的研究者将智慧型课程界定为校本课程。总而言之,智慧型课程内涵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种是基于新教育学发展的视角,注重智慧之初衷,重视培养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和顺应时代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有智慧地进行学习、教师更有智慧地进行教育教学;另一种是从教育信息化视角出发,谋求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整合运用的创新,通过发展教育信息化,使教育过程充满智慧。由此笔者认为,智慧型课程具有教育教学性、融合发展性、创新创造性、智慧生成性等特征。

四、智慧型课程实践研究

智慧型课程的应用实践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陈琳等论述了智慧型课程应通过师资、教学评价等手段来重构课程形态。王娟建议智慧型课程开发可从网络平台构建、教学模式革新、学习内容设计、智能化评估四个环节进行。徐娟将智慧型课程与高职英语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智慧型课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郭福春等探索智慧型课程对高职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孟庆男分析了智慧型课程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方法。肖年志主要研究了智慧型课程枢纽平台的建设问题。杨现民探讨了智慧型课程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问题。刘淇峰研究基于云端的智慧型课程平台的设计和实施。江苏师范大学通过进行智慧型课程建设,为智慧型课程大规模构建和运用打下基础。笔者认为智慧型课程的实践探索应围绕培养智慧型人才这一终极目标而展开,通过将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改变传统教育与智慧教育不相称的现状,呈现智慧型课程的崭新面貌。

五、智慧型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把握方向:坚持教育和技术的统筹兼顾

教与学层面上的革新,是教育领域中技术应用最为直观的改变。智慧型课程的发展,要求对学习的性质与意义进行重新认识,处理好学习者思维和技术同步性、时空有效性等问题,要求提供多平台、多终端、易生成、强互动的服务。智慧型课程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表现为多元化的特征,在课程内容呈现上展现为动态化风格。由此实施智慧型课程应处理好智慧校园建设中网络接入问题,从数据互联网的角度来思考平台、工具整合、自制系统数据耦合等问题,从而实现教育和技术的统筹兼顾。

(二)聚焦现实:促进政府、企业、学校和个人的合作共赢

智慧型课程的发展,要求互联网应用模式应符合教育规律,用课程的智慧指导学校的创新,突破名校、名师上课单一的问题,按各级不同类型院校的鲜明特点,将学习者认知能力与实践需求相结合,分层分类介绍不同的特点、不同层次的课程,厘清课程价值诉求,从而进行实践探索。在强调实践应用效果的前提下,推动形成“国家引导、企业推动、高校助推、个人参与”的多主体课程合作创新发展模式,协作、共赢的教育组织机制与服务模式,打造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贯通式、分层次的实踐教学体系,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

(三)开阔视野:在平台创新和环境变革中寻求融合发展

互联网的创新和变革,关键是共创共享。当前,开放教育资源的迅速增长已成为高等教育应用教育技术的现实性发展趋势。智慧型课程在推动教育生态体系变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交互目的的实现。它的创新发展要求创建和引入群体共享平台,提供智慧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支持终身学习。能够通过平台创新和环境改变,建设共创共享型的教育群体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1).

[2]陈琳.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3]陈耀华,陈琳.智慧型课程特征建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3).

[4]王娟.智慧型课程:概念内涵、结构模型与设计流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3).

[5]徐娟.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智慧型课程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9(12).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究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