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责任: 理论探析与中国实践

2023-12-06余科杰

湖湘论坛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政党责任,包含意识形态责任、政治责任和治理责任,三个维度贯通政党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政党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多重邏辑耦合关系,但也存在多方面的逻辑困境。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实践者,其国际引领责任在意识形态、政治、治理三个维度得以充分彰显,并进一步延伸和体现为“程序性责任”,在多层次、多环节展开。中国共产党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责任,需要把握好责任义务与权力利益、政党责任与国家(政府)责任、国内责任与国际责任、引领责任与共同责任等关系,秉持公平正义,发扬斗争精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和左翼政党交流合作,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政治合法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政党外交;党的对外工作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3)06-0063-13

2017年、2021年、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先后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主题,举办高层对话会(领导人峰会)。2017年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1]5082021年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2]3542023年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政党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世界现代化和人类进步,政党需要担负责任使命。“政党责任”作为关键词,成为我国外交国际关系,尤其是党的对外工作理论实践中的重要议题,也逐渐成为学界跟踪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政党责任,政党责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存在何种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以及“负责任大国执政党”,如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担当责任使命,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阐释,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在进行简要学术回顾的基础上,围绕“政党责任”搭建分析框架,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和梳理,着重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引领责任,以及理论和实践的各种关系进行阐释,从中得出继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若干启示。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政党责任”:概念阐释及分析框架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学界受西方学者研究的启发,从深化“政府—社会”这一政治学传统议题的角度,比附“责任政府”概念,提出了“责任政党”“政党责任”等概念。[4]随着党的对外工作的日趋活跃,有的学者在研究“政党外交”时,把政党外交作为“一种新兴的全球治理模式”,从一般意义上探讨政党在全球治理、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作用。2016年,以“全球经济治理创新:政党的主张和作为”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重庆举行,对话会进一步凸显了政党与全球治理关联的议题。2017年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责任这一主题之后,学界在继续研究政党与全球治理问题的同时,开始从政党特别是政党外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联的角度,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理论、目标与方向,研究政党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党外交的作用。这是学界对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两次世界政党大会以来党的对外工作新发展、新议题的积极回应,但在“政党责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却还主要停留于表层的理论宣传介绍,缺乏进一步深入研究。

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责任,有必要把“责任”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所谓“责任”,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即尽责任;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即追究责任。[5]责任主体可以是个体公民,也可以是各种组织,还包括国家(国际法意义上)。依据性质属性,责任可以分为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王邦佐等编写的《政治学辞典》就“政治责任”进行了解释,认为政治责任“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并分析了政治责任的政治性、现实性、有限性等特征,这对于学者研究“政党责任”具有某些启示意义,但把责任主体仅仅限定为政治官员,即所谓官员政治责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6]吉龙华把“政党责任”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并就政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怎样承担责任以及政党承担责任的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究[7],但这一研究主要着眼于丰富政治学理论中的“责任政治”,并不涉及国际政治层面,最终也没有明确究竟何为政党责任。

那么究竟什么是政党责任呢?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观,政党以特定意识形态为旗帜,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第一属性;政党代表一定阶级利益、反映人民诉求,人民是政党实现政治目标的力量源泉;政党以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影响政府为目标展开活动。所谓政党责任,就是政党在代表民众围绕国家政权活动的政治实践中,根据意识形态和价值目标,应当对国家、对人民承担的责任义务及应发挥的作用。根据这一定义,政党责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党作为以意识形态属性为鲜明特征的政治组织,要始终保持自身意识形态信仰底色,并将其反映到自己的纲领主张中,以此凝聚信众,引领社会。这是一个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党得以长期生存发展并向着既定使命目标迈进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前提性责任。马克斯·韦伯曾经指出:“信念伦理的信徒所能意识到的‘责任’,仅仅是去盯住信念之火,例如反对社会制度不公正的抗议之火,不要让它熄灭。他的行动目标,从可能的后果看毫无理性可言,就是使火焰不停地燃烧。”[8]这种基于意识形态信仰信念的责任,可以称之为政党的“意识形态责任”。

二是政党作为源于民众、代表和反映民众利益诉求的政治组织,要始终致力于处理好与民众的关系,始终以人民的疾苦、福祉为中心。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阐发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9]政党究竟为谁服务,对谁负责,这是一个根本政治立场问题。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放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可以把这方面的责任称为政党的“政治责任”。

三是政党作为围绕政权活动的政治组织,要以国家社会治理为职责使命,尤其是对于执政党来说,在领导国家、执掌政权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价值理念和政治承诺,针对特定历史时期国家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发展和治理的路线方案,并付诸实践,以让人民满意的执政业绩巩固执政地位。对于竞争性体制下的在野党而言,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在国家社会治理方面也必须积极参与,以建设性主张争取民众支持,最终实现上台执政。这既是政党政治的题中之义,也是政党最基本的责任义务,可以称之为“治理责任”。

意识形态责任、政治责任、治理责任构成政党责任的三个方面,分别体现政党政治中不同的关系范畴。如果说意识形态责任基于政党意识形态信仰而产生,体现的是政党自身关系范畴;那么政治责任则是基于政党的政治立场(代表谁)而产生,反映的是政党与人民关系范畴;而治理责任则是基于国家治理要求而产生,反映的是政党与国家(政府)关系范畴。与自身、与人民、与国家(政府)三大关系构成了政党各方关系的有机整体,也使意识形态、政治、治理三大责任形成紧密的逻辑联系。

由于政党的政治活动是以特定国家为根本依托,因此其责任履行必然首先体现为国内指向性。同时,在国与国关系日趋紧密的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不同的使命任务,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国际事务,进行国际交往,这就使政党责任具有了国际性。由此,政党责任表现在地域边界上,又可以分为“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意识形态、政治、治理三个向度的责任,既是政党国内责任的主要内容,也是政党国际责任的基本维度。

一般来说,一些大国大党特别是那些有高远理想和使命抱负的政党,在加强国内意识形态信仰指导引领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在国际上宣传介绍自身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信仰,扩大其意识形态的国际影响。这就是政党意识形态责任的国际表现,可以称之为政党的国际意识形态责任。同时,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政党要勇于捍卫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等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准则,敢于反对强权,主持正义,扶助弱小,在造福本国人民的同时造福世界人民,共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这可以称之为政党的国际政治责任。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政党必须积极推动与配合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在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上加强合作,发挥凝聚共识、共担责任的引领作用,这可以称之为政党的全球治理责任。意识形态、政治、治理三个向度贯通政党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使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本文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责任,主要指政党的国际责任,也包括以国际责任为基本指向、与国际责任衔接的国内责任。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逻辑关系的耦合与困境

作为回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世纪之问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汇聚包括政党在内的不同政治力量共同努力。政党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和当今世界政治的重要支柱,无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当今世界,除了沙特、阿联酋、科威特、阿曼、卡塔尔、巴林、文莱、斯威士兰等君主制国家因党禁而没有政党,以及图瓦卢、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纽埃、马绍尔群岛等南太平洋地区小国没有政党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有少则一个、几个、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政党。根据最新研究,受到冷战后30年多党制浪潮的冲击,到2021年,全世界共有政党上万个。[10]可以说,政党是各国政治运作的枢纽与重要条件。

从政党历史发展看,政党既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特定时期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塑造者。17世纪7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最早的党派,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政党开始在欧美普遍建立。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政党秉持自由主义理念,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初步确立了竞争性政党制度。以议会民主、政党竞争为特征的政治制度,成为之后大多数国家迈向现代化的模仿对象。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一批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利益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应运而生。这些政党在一段时期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0世纪初,以列宁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推动建立了以“共产党”为命名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世界由此进入了“两制并存”的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大批民族主义政党涌现出来,推动了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解放,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如果说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族主义是人类进入近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思想,那么以这些思想为理论基础的自由党、保守党、社会党、共产党以及各种民族主义政党,则是塑造、发展近代人类政治文明的主要政治力量,构成了世界政治文明版图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图景。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政党基于意识形态的诉求或国内政治博弈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活动,致力于国际团结合作。無产阶级政党基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要求,历史上先后建立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共产国际,冷战结束以后探索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协作机制。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也都基于国际联合愿望,成立了“社会党国际”“国际自由联盟”“国际民主联盟”。冷战结束以后,亚非拉地区出现了诸如“亚洲政党国际会议”“非洲政党理事会”“拉美政党常设论坛”等地区性政党组织机制,这些组织机制致力于推动本地区政党的团结协作、促进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地区性政党协作机制的出现,代表了世界政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党推动国际团结合作的新探索,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所有这些都为政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历史基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逻辑关系正向关联的历史体现。

从理论上讲,“政党是国家政策的源头,人民利益的代表”[1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求经贸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硬联通”,而且要求实现文明互鉴、人心相通、政策沟通等“软联通”,而政党作为人类文明进步推动者、各国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以及联系人民的纽带,显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存在鲜明的内在统一性。同时,政党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为人民谋幸福正是其职责所在,这也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政党要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幸福,在国际事务中就应当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世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创造各国人民的幸福和人类共同幸福。正如《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共同倡议》所指出的那样,“让各国人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幸福,相互成就幸福,实现美美与共的和谐愿景,是政党的共同责任和努力方向。”[11]为人民谋幸福,既是政党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指向和立场宗旨,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的逻辑起点。此外,还应该看到,政党一般以议会为舞台,既有国家机构属性,又是社会组织,以群众为工作对象,上联政府下接民众,对外交往对象具有广泛性、灵活性,既可以是政党政要,也可以是其他政治组织、智库、社会民间机构等,可以引领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协同发力,推动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新型国际关系,这些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渠道,充分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的理论逻辑。

政党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多方面的逻辑耦合关系,同时也存在多个层面的逻辑困境。由于政党以意识形态为第一属性,在国际交往中存在意識形态的偏向性,往往与意识形态相同相近的政党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以意识形态划线的现象十分明显,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国际社会超越不同意识形态进行团结合作的逻辑是相悖的。西方国家政党政要在处理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关系,尤其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时,往往突出意识形态对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谈到与苏联关系时就特别强调:“无论是出于善良愿望的主张,还是气候的暂时变化,都不会抹去意识形态的对立。”[1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自提出后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却一再被西方国家质疑,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的共产主义“幽灵”,是中国要输出意识形态。[13]西方国家政党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无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重大挑战。

同时,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一些政党囿于其本性和制度体制,对国际交往缺乏内在动力。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把政党看成代表部分民众相互倾轧争夺利益的组织,认为“党争就是一些公民,不论是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些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这样的党派“无意为公益而合作”[14],自然谈不上国家利益、人类利益这些高远目标。英国政治学家埃德蒙·伯克则认为“政党是人们联合起来,根据一致认同的某种特定原则,通过共同努力来促进国家利益的一种团体”[15],但现代西方选举政治制度却使政党蜕变为“在一个可识别的标签下追逐选票的团体”[16]。一般来说,以竞选制度为活动背景和舞台的政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赢得尽可能多的选票和议会席位。“外交问题与议员的政治生命关系不大,也就是外交问题难以成为政治家拉拢选民、争取选票的手段。”[17]政党失去对外交事务的兴趣,无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又一难题。此外,许多国家对政党经费来源都有法律规定,一般禁止政党办企业。政党经费主要包括党费、党员和社会捐赠以及一定数额的财政拨款,这种情况下,政党必须首先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国内选举。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也是制约政党国际交往的重要因素。这些是国外“选举型政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由此可见,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既有显著的耦合关系,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困难。不同于大多数国家西方式的“选举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是胸怀天下的“使命型政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负责任大国执政党”,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作为使命任务。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在其中担负重大责任使命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三、“负责任大国执政党”及其国际责任的三个维度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中国提出要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负责任大国”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有多方面的含义,但核心要义就是这个国家必须有足够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前者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军事、科技等硬支撑,后者是指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对世界有吸引力、感召力。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扩大,中国共产党更加频繁使用“负责任大国”的表述作为中国的国际定位。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时重申“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1]。(“负责任大国执政党”与“负责任大国”,虽然属性性质不同,但在中国由于党领导一切,二者在功能作用要求上既有不同,也有很大重叠。)与此同时,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场合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阐明其思想内涵和行动路径,就是秉持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理念,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和人类未来愿景,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中国共产党作为“负责任大国执政党”对世界、对人类“负责”的集中体现。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阐释传播,中国共产党国际责任的履行呈现出立体综合的态势,意识形态、政治、治理三个维度的国际责任都得以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活动和责任担当在多方面展开。

在国际意识形态责任方面,中国共产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事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这也是全世界共产党的共同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与这一愿景在逻辑上高度一致,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世界共产党和其他左翼政党的支持。德国的共产党主席帕特里克·科伯勒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令世界共产党人欢欣鼓舞”。[18]547-548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弗朗切斯科·马林焦表示:“中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18]659美国共产党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视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重要体现”,认为“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共产主义运动一直在努力践行这种以社会主义与和平为基础的国际主义”[18]1498。芬兰共产党主席尤哈-佩卡·瓦伊萨宁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美丽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全世界工人阶级进一步团结起来,努力改造世界。”[18]916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国际部负责人、汉学家马海涛认为“一带一路”是“从社会主义角度提出的全球化模式”[18]670,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赋予社会主义色彩。尼泊尔农工党主席比久切克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带来和平与繁荣,将拯救人类文明。”[18]869-871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类前景的价值理念和行动方案,得到世界上大多数进步力量的支持,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文件。

在国际政治责任方面,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坚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始终坚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争取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代表权、发言权,“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1]22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19]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关系上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责任。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把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立场延伸到国际社会,致力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355,“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20]”习近平主席将这种人类共同幸福观称为“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20]。2021年中国共产党举办的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其主题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2023年的对话会进一步聚焦人类社会现代化,极大丰富了政党国际政治责任的内容。与此紧密关联的是,中国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支持全球共同发展。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書指出:“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700多人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21]13-142022年8月,王毅国务委员宣布中国将免除非洲17国截至2021年年底对华到期无息贷款债务23笔。[22]

在全球治理责任方面,作为国际政治的有机组成和自然延伸,全球治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凸显而产生的。对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大党负有重大责任。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主张国际社会应当本着民主平等协商的原则,对旧的国际秩序和治理体系进行改革。习近平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23]在全球问题的具体治理中,中国积极担当作为大国的责任。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取得抗疫的巨大成功,为世界抗疫做出表率;同时积极支援全球抗疫,为其他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和医疗卫生设备,并倡导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以实际行动丰富、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引发世界政党的共鸣。拉美政党常设大会副主席阿维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及气候变化等国际性问题,毋庸置疑可以通过各国及各政党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以解决。”[18]1062社会党国际主席帕潘德里欧表示:“面向未来,在推动制定减少不平等、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圈、预防大流行病、管理科技新发现的政策等方面,政党作为社会大部分阶层的代表将承担重大责任。”[18]819

四、“负责任大国执政党”国际责任的程序性体现

如果说意识形态、政治、治理三个维度的责任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的不同性质,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未来的愿景,需要转化成为国际政治实践和行动议程,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必然在其中担当引领责任,就相应的政治议程进行规划设计,并付诸实践。我们可以把这种责任称为“程序性责任”,它包括提出理念、搭建平台、制定方案、担当责任、做出表率各个环节。这方面的责任与三个维度责任,有交叉重叠,但又有所不同,前者是后者的自然延伸。

第一,提出理念,发出倡议。“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2]17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发展倡议,坚持普遍安全、共同安全的全球安全倡议,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融合的全球文明倡议等,这些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和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关于国际社会各方面规范秩序的新构想。贯穿于这些理念之中的,则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遵循。此外,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五大责任的倡议,即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为世界政党担负国际责任指明方向。

第二,搭建平台,创设机制。在国家层面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继续办好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机制的同时,我国创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中拉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全球和区域性多边平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合作机构;主办亚信上海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在政党层面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继续完善诸如“中非政党理论研讨会”“中拉政党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中国—中亚政党论坛”“上合组织政党论坛”等对应区域合作的平台机制的同时,我国创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一方主体、面向世界各国政党的战略沟通平台,2017年、2021年、2023年先后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领导人峰会),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的沟通对话渠道,也是各国政党相互交流的重要机制,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平台。

第三,给定方案和实践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构建”,其中最核心的方案就是“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87“一带一路”既是新时代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重大倡议,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方案。截至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共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仅这届论坛就发布了多边合作成果文件清单89项,务实合作项目清单369项。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担负“合作性责任”。国际责任除了价值性责任(意识形态责任)、能力性责任(大国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担负的特殊责任义务)、道义性责任(对外援助、政治声援)外,大量存在的是基于国际合作的具体责任,即合作性责任。特别是面对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全球共同挑战,各国要加强合作,担当应有的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比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与美国、欧洲等合作达成应对温室效应的“巴黎协议”。根据协议精神,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切实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

第五,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做出表率。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2]91如果每个国家都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致力于国际政治经济合作,不要动辄干涉别国内政,不要动辄搞“筑墙”“脱钩”,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走完了许多国家二三百年走过的路程,迅速缩短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还将继续做出表率。2021年的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新贡献。”[2]357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4]

五、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的几层关系及启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党责任是包含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关系范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引领者,中国共产党在担当自身角色的实践中,需要把握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责任义务与权力利益的关系。在一般的认知话语中,责任往往意味着单方面的义务和付出,是责任主体的被动行为,具有消极性。实际上,辩证地看,责任义务与权力利益从来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新世纪初,有美国学者认为中国提出“负责任大国”即表明“北京已经把中国看作一个具有各种利益并负有各种责任的新兴强国,而不是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的那个作为受害者的发展中国家”[25]。把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表达看成利益和责任相兼的概念。2013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指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权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6]责任与权力从来都是不可分开的,所以始终存在着权力和责任相一致的原则;同时,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担负何种责任,拥有多大权力,既是努力争取的,也是自然形成的。一些国家希望在国际上担负更大责任(拥有更大权力),却是求而不得的。

第二,政党责任与国家(政府)责任的关系。政党和国家作为不同性质的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功能作用也有所不同,因而各自担负责任的属性、侧重点自然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政黨是以意识形态价值信仰为第一属性的行为体,政党责任一般以价值性、道义性责任为主,往往体现为不需要实际物质力量支撑的责任形式,如价值导向、方向引领、政治支援等;国家责任主要偏重于需要以国家实力为支撑的能力性责任以及基于国际合作的具体责任。政党责任与国家责任也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特别是对执政党而言,二者必然产生交叉重叠。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实行党领导一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政治中的政党责任与国家责任相通相融。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区分政党责任与国家责任的意义有以下两点:一是明确自身何时何事以政党名义开展活动,何时何事以国家(政府)名义开展活动;二是准确把握国外政党在国际上的责任性质及作用。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与我国不同,即便是执政党在国际交往中也不能直接代表政府,更不用说在野党。要充分认识到,世界政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但也不能期望过高,明确这一点十分重要。

第三,国内责任与国际责任的关系。这对关系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中国自身发展与全球共同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包容性理念,强调世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27]。进入新时代,中国要以全球视野审视自身发展,在人类共同利益中实现自身利益,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这是在中国成为全球性大国、中国与世界关系更加紧密的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其根本落脚点仍然是中国自身发展和自身利益,要求承担国际责任必须以国家自身能力为基础,履行好国内责任。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党在国际方面能否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归根到底,首先决定于能否把我们国内的工作搞好。”[28]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29]449

第四,引领责任与共同责任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理念的倡议者,作为“负责任大国执政党”,理当担负引领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各国共同发展,认为“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1]29。这一理念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各国应当共同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理念,共担责任,共谋发展,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大国、国家集团在全球重大问题上的关键作用。在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1]381这次峰会达成了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的“杭州共识”。

通过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责任理论与实践的阐释梳理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蹴而就的。总结过往实践经验对于继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进步发展担当更大政党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始终秉持公平正义,勇于发扬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勇毅承担引领责任,在应对诸如气候、疫情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问题上,要求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摒弃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告诫一些国家“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29]529。“我们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29]525各国政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引领配合本国政府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针对一些西方大国动辄“秀肌肉”的霸凌行径,中国共产党敢于亮剑,正告这些势力:“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大国要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担负更大责任,而不是依仗实力对地区和国际事务谋求垄断。”[21]45-46

其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同世界左翼政党交流。必须注意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大多数国家和政党的支持,但也为一些西方政治势力所不容,他们歪曲抹黑这一理念,反对将其写入联合国文件。目前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共产党等左翼进步力量,他们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依靠力量。因此,要坚持超越意识形态准则,争取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尽可能多的力量,同时要把基点放在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上,坚持为发展中国家代言发声;在政党层面,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领导人峰会)为平台,加强与世界左翼政党交流合作,把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复兴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应充分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指文明共同体,也是指责任共同体。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是否文明、是否进步,关键看是否对人类社会负责,以及负责任的大小。同时,在国际社会各方面深度交合、国内事务国际化的背景下,一国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既来源于国内治理业绩,也来源于参与国际事务所做的贡献及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作为负责任大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旗帜,在意识形态、政治、治理的多维度上展现大国大党的责任使命,塑造了党和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维度上极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和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特别是在探索人类更好的发展道路、更好的社会制度方面提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将得到更为坚实有力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也将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3]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EB/OL].(2023-03-15)[2023-07-12]https://www.idcpc.org.cn/ttxw_2992/202303/t20230315_151296.html/.

[4] 姚尚建.全球治理中的責任政党:兼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责任[J].甘肃社会科学,2008(4):177-180.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74.

[6] 王邦佐.政治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7.

[7] 吉龙华.政党责任论[J].学术探索,2005(1):15-19.

[8]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08 .

[9]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1005.

[10] 周淑真.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研究报告(2021)[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2:2.

[11]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共同倡议[N].人民日报,2021-07-08(3).

[12] 尼克松1973年对外政策报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11 .

[13] 王义桅,江洋.西方误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分析:利益、体系与思维[J].东南学术,2022(3):44-52.

[14]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 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5-46.

[15] 艾伦·韦尔.政党与政党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 .

[16] 利昂·D.爱泼斯坦.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M].何文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7-18 .

[17] 包霞琴,臧志军. 变革中的日本政治与外交[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150.

[18] 宋涛.百年恰似风华正茂 全球百党政要及知名人士谈中共百年[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547-548 .

[1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9.

[20] 王毅.坚持正确义利观 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09-10(7).

[2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2] 王毅国务委员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上的致辞[EB/OL].(2022-08-19)[2023-07-15].https://www.mfa.gov.cn/web/wjbzhd/202208/t20220819_10745611.shtml .

[2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28.

[2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25] 埃文·梅代罗斯,泰勒·弗雷维尔.中国的新外交[J].顾目,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5):7-12 .

[26]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N].人民日报,2013-06-20(1) .

[2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7.

[28]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7.

[2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杨叶红

收稿日期:2023-08-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3BDJ101)

作者简介:余科杰,男,四川绵阳人,外交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政党政治与政党外交。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