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燃罄 光明一生
——纪念恩师尤家骏教授125周年诞辰
2023-12-06田道正刘金耀刘玉峰
田道正 刘金耀 刘玉峰
原山东医学院五七年级医疗系学生
尤家骏(原名尤修正,字修之,1898-1969),男,山东省即墨县人。国内外知名的麻风病学专家,我国麻风专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山东医学院皮肤病学一级教授。
他出生于胶东农村一户贫困家庭。父母无力供其读书,是在济南当小学校长的叔父把他接出来就学。1915年他小学毕业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学校,在1918年9月9日未毕业即考入齐鲁大学医科。次年参加了“五四”运动 。经受了一场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1922年叔父患肺痨病逝,他只好靠勤工俭学和亲友资助才读完大学。1926年他大学毕业,同时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在读大学四年级时他喜欢上了皮肤病学,加上学习成绩优异,深得齐鲁医院院长兼皮肤花柳科主任、美籍教授海贝殖的赏识,所以他一毕业就被留校,任齐大医学院皮肤科学助教兼皮花科住院医师。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主任。
1932年他被海贝殖院长送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皮肤病院留学。在专修中,他发愤自强、刻苦钻研,把所学知识和技术形成为详细的笔记和画图,在1934年回国时连同其它珍贵资料一起带回。同年他接替回美国的海贝殖教授,任齐鲁医院皮肤花柳科主任兼济南麻风病疗养院院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齐鲁大学奉命内迁至四川成都。尤家骏在启程后不久即因病返回济南治疗和养病,病愈时济南已沦陷入日寇之手,无法成行。1939年在成都复课的齐大医学院电催尤先生前往授课,由于留守济南护院的美籍院长施尔德教授竭力挽留,邀其共同支撑齐鲁医院的工作,没能走成。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齐鲁大学校园作为敌产,被日军当作仁字部队司令部。外籍人员均被日寇抓入潍县乐道院集中营,齐鲁医院被占为日本陆军医院,市民看病很是困难。1942年2月,尤先生和一批老同事,在新成立的济南市立医院中工作以维持生计。尤先生任院长兼皮肤科医长,赵常林任外科医长等,得以能继续为市民健康服务,并借此保存了不少齐鲁医院的大型医疗、手术器械。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于1946年又回到已复院的齐鲁医院任皮肤科主任、齐大医学院教授。这期间,为给高级官员治疗花柳病方便,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多次以借调的名义请尤教授到中央医院工作,他早已厌恶了贪腐的国民党官员,只愿为民众服务,因此他拒绝了卫生署的邀请。
1947年他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心医院专修皮肤科一年,对皮肤霉菌学和皮肤组织病理学作了重点研究,带回一些稀有霉菌菌种和重要资料。
1948年他作为国际麻风病学会会员,参加了在古巴首都哈 瓦那召开的第五届国际麻风病学术会议,作了“关于麻风病分类”的专题报告,以其治疗麻风病的优良效果震惊学界。他并以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说明麻风病并非不治之症,驳斥了某些外国传教士的危言耸听、谎报疫情,把中国描写为“麻风之国”的无稽之谈,语惊四座,引起强烈反响。
1948年9月,他按计划准时回到济南家中,第二天就听到人民解放军围攻济南城的炮声。他为攻击内城的解放军,提供房间设电话总部,自己到隔壁的医院内皮肤科值班室过夜,历时月余,为解放济南出了力,他也为共产党领导的仁义之师对群众秋毫无犯而受到了现实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齐鲁医院及其后的省立二院、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皮肤科学一级教授、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省医药卫生学会皮肤性病学会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等职。1956年他荣获山东省特等先进工作者和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尤教授毕生致力于皮肤病研究,在麻风防治研究方面造诣尤深。早在1927年,尤先生在化验室于复新主任协助下以抗酸染色法检查麻风杆菌,并熟练掌握了梅毒螺旋体的检验新方法;1930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头颅浅部霉菌的分类与鉴别,并建立了霉菌(真菌)实验室,对疑难皮肤病的病因和诊治进行了研究。他还在国内最早发现并报道了黄色酿母菌(着色霉菌)病,并探讨了用硫酸铜、碘剂对该病的治疗;他在国内最早开展了皮肤病组织病理诊断工作,首创用浅层X线治疗孢子丝菌病,并开展了组织疗法、睡眠疗法、冷藏血疗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病,均取得满意效果。他不但在国内外提出麻风分类与鉴别,还应用氨硫脲、替彼松药物疗法、氧气疗法,还与山东省中医院韦继贤院长合作,首创苦参中药疗法治疗麻风,均获得理想效果。他发现了世界首例罕见的瘤型麻风患者,并对其淋巴结和皮肤病变进行了对比研究。此外,他应用麻风菌素联合卡介苗作免疫注射预防麻风,也证明有实用价值。
人民政府出于对广大群众健康的关心,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示医院专建麻风门诊。尤主任带头亲自主持规划设计,在皮肤科门诊外面修建了麻风专科门诊,向院外单独开门,自成系统,严格隔离消毒制度,严防交叉感染。尤主任主持工作,带领专门医师轮流应诊。
1950年11月,山东省卫生厅组织成立了省麻风调查队,由尤教授讲课并带领实习。半个月后,尤教授参与了对7个县、历时三个月的实地调查,并作技术指导、写出专题报告,为新中国建立麻风病防治机构、制定防治计划、加强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尤教授带领麻风调查队深入偏僻的山区和乡村开展工作时,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村民听说他们的工作和麻风有关,将他们用过的碗、盘子砸碎,被褥统统烧掉,唯恐留下传染的祸根。麻风病人本身也讳疾忌医,羞于见人,对开展工作十分不利。许多从事麻风防治工作的医生会因此而受到困扰,甚至他们的家属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而被歧视。虽然困难重重,尤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并没有被吓倒,广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苦口婆心地宣传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观点和防治常识,努力消除人们对麻风病人的误解、歧视,排斥和恐惧,让全社会正确对待病人、接纳病人、关爱病人。在尤教授的积极倡导、亲自带动和各种努力下,很多麻风高发地区建起麻风病院、麻风村,使很多麻风病人得以治愈。而这仅是第一步,尤教授考虑更多的是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这种病、消除偏见,接受他们,以融入社会。因此他更关心麻风病人康复后的就业问题和社会生活问题。这正是仁心济世的大医风范!
他还接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先后四次在济南举办全国性麻风高级师资进修班;1952年他经领导安排亲赴甘肃省主持西北区卫生部举办的五省麻风高级专修班;他还受省卫生厅委托,在山东、广东省举办了中级麻风病防治进修班;1964年他又受国家卫生部委托,为山东医学院承办的全国皮肤病理学习班作主讲,并协助指导阅病理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皮肤病、麻风防治专门人才。此外,他还担负越南留学生的培训工作,有良好的国际影响,为我国和世界上防治麻风、性病和疑难皮肤病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曾在北京开全国政协会议时,在张治中先生家里为毛泽东主席诊视过下颌部的皮疣,确定为良性疣,不会变化,解除了主席朋友们的担心,一时传为美谈。
尤教授勤于耕耘,成果丰硕。他主编了《麻风病学概论》、《新麻风病学简编》、《现代麻风分类与治疗》、《麻风病手册》、《麻风病图谱》、《麻风病学讲义》等学术专著与教材8部,其中他受国家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托编写的《皮肤病及性病学》被列为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通用教材。此外,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麻风病讲座(一)、(二)、(三)”、“麻风与婚姻的关系”、“麻风的治疗”、“替彼松治疗麻风报告8病案”、“麻风的病理学”、“罕见的瘤型麻风病例”、“世界上最年幼的麻风患者”、“结核样型麻风纯神经炎”、“五年来麻风防治工作的发展”、“广东、陕西麻风防治情况”、“播散性黄瘤样型麻风一例报告”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麻风病专题学术论文30余篇,极大地丰富了医学宝库,促进了医学发展。
尤教授高尚的医德医风、视病人为亲人的“大医精诚”形象,为医界树立了一座丰碑。在临床工作中,全心全意、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丰富娴熟的临床经验,使前来就诊的军民,一旦明确麻风的诊断,及时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也明确了不少误诊或疑似麻风病患者的诊断,从而解除了患者顾虑、改写了患者的人生。在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损害多样、鉴别困难的麻风病表现,总结为恶肿混脱软(瘤型)、高清鳞圈硬(结核样型)十个大字,不仅便于初学者学习、掌握,更对今后的教学思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尤家骏教授的生平事迹入载《山东省志·人物志》、《山东省卫生志·医林名人》、《世界当代文化名人辞典》、《齐鲁大学八十八年(1864-1952)——齐鲁大学校友回忆录》、《百年山大群星璀璨》、《齐鲁医学往事》、《百年齐鲁医学史话》、《山大第一》等志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华美楼内设置了他的铜质雕像,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为追念尤家骏所长百年华诞,于1998年为其敬塑大理石胸像,立于科研办公楼前,供后人瞻仰,永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