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化毒汤加味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热毒瘀滞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3-12-05叶瑞龙胡孝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二胺黄化鸣音

叶瑞龙 陈 铃 胡孝刚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造成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0%~80%[1]。脓毒症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胃肠道为其最先损及器官,导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GID),而GID 可加重炎症反应,亦为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始动及加重因素,形成恶性循环[2]。现阶段,西医治疗脓毒症GID 主要采用胃肠减压、液体复苏、促胃动力药、抗感染以及调整肠道菌群等措施[3]。而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脓毒症GID 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能有效改善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肠道蠕动和胃排空,修复肠黏膜屏障,降低MODS 的发生等[4]。脓毒症GID 在中医临床被纳入“痞满”“肠痹”进行辨治,是本虚标实之证,多由于患者机体正气不足,六淫邪毒之邪乘虚侵袭,使毒热内生、气血瘀阻,以致热毒、瘀血阻滞气机,引起脾胃升降紊乱[5]。因此,热毒瘀滞是脓毒症患者出现GID 的最直接因素,本着“急则治标”的原则,宜予清热通腑、活血化瘀之治法。大黄化毒汤系《痘疹全书》卷下中主治腹痛、大便燥结之经方。近年来笔者采用大黄化毒汤加味治疗热毒瘀滞型脓毒症GID 患者,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脓毒症诊断依据相关诊疗指南[6]。热毒瘀滞证诊断参考脓毒症GID 中西医结合共识[7]拟定。具体证候:腹痛明显,痛处多固定,腹坚实拒按;大便秘结;多存在身热甚,烦躁不安,面色及皮肤晦暗,甚至肌肤甲错;舌暗红或紫暗,舌面或舌边有芒刺、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或伴结代脉。GID 诊断参考MODS 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标准[8]拟定。纳入标准:具备上述相关诊断要求;年龄18~70 岁;无生存危险;能配合完成本次相关治疗方案及检测措施。排除标准:由于脏器疾病所致GID 者;既往慢性胃肠道疾病/腹部手术史者;对本组受试药物过敏者;存在消化系统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筛选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在我院就诊的脓毒症GID(热毒瘀滞证)患者共82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观察组男性16 例,女性25 例;平均年龄(60.43±6.22)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量表(APACHEⅡ)评分[9](18.93±3.41)分;GID 病程(4.36±0.56)d;GID评分[8](1.81±0.33)分。对照组男性14 例,女性27 例;平均年龄(60.22±6.18)岁;APACHEⅡ评分(18.86±3.38)分;GID 病程(4.19±0.54)d;GID 评分(1.75±0.31)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依据脓毒症相关指南[6]采取机械通气、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基础干预措施。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大黄化毒汤加味:大黄12 g,升麻9 g,当归12 g,生地黄15 g,桃仁9 g,红花6 g,枳壳9 g,槟榔10 g,火麻仁12 g,玄参12 g,泽泻9 g。每日1 剂,由我院中药房代煎,分装成2袋,每次200 mL口服或胃管鼻饲。两组连续观察7 d。

1.4 观察指标 1)GID 疗效判定[10]。显效为疗效指数在65%及以上;改善为疗效指数在30%及以上但不足65%;未愈为疗效指数不足30%。疗效指数=(治疗前GID 评分-治疗后GID 评分)÷治疗前GID 评分×100%。总有效率以显效、改善进行计算。2)GID 评分[8]。进行4 级评分,无腹胀、肠鸣音为生理状态,计0分;腹部胀气、肠鸣音有所减弱,计1 分;高度腹胀、肠鸣音近于消失,计2 分;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计3 分;评价时间为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3)APACHEⅡ评分[9]。生理学指标按5 级评为0、1、2、3、4 分;年龄按5 个阶段44 岁、45~54 岁、55~64 岁、65~74岁、≥75 岁计为0、2、3、5、6 分;格拉斯评分包括睁眼反应(按4 级计为1~4 分)、肢体运动(按6 级计为1~6分)、意识(按5 级计为1~5 分)3 项;器官系统严重功能不全分急诊手术(加5分)或择期手术(加2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评价时间为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4)记录两组病例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5)肠黏膜屏障功能。均于治疗前和疗程完成后晨起抽取两组病例静脉血3 mL,常规离心后冷藏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细菌内毒素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比较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对比显著增加(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GID 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3、7 d 后,两组病例GID 评分显著减少,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点对比显著减少(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ID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ID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点比较,△P <0.05。下同。

治疗7 d 1.14±0.25*△1.31±0.27*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1 41治疗前1.81±0.33 1.75±0.31治疗3 d 1.34±0.26*△1.52±0.29*

2.3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3、7 d 后,两组病例APACHEⅡ评分显著减少,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点对比显著减少(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分,±s)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1 41治疗前18.93±3.41 18.86±3.38治疗3 d 16.64±3.19*△17.73±3.31*治疗7 d 14.47±2.92*△15.63±3.04*

2.4 两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见表4。观察组病例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显著缩短(P<0.05)。

表4 两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比较(d,±s)

表4 两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比较(d,±s)

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n 41 41肠鸣音恢复3.77±0.51△5.18±0.66首次排便3.94±0.64△5.61±0.71

2.5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见表5。疗程完成后,两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下调,同时观察组下调更明显(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 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D-乳酸(mg/L)15.34±3.01 9.94±1.81*△15.47±3.04 14.03±2.91*二胺氧化酶(IU/L)8.12±0.96 4.41±0.59*△8.19±0.99 6.73±0.82*细菌内毒素(IU/L)28.03±4.37 11.03±2.51*△28.11±4.40 13.73±2.85*

3 讨 论

在脓毒症炎症反应损伤与急性应激状态下,黏膜发生充血、水肿,从而损伤胃肠功能;炎症反应亦可引起循环障碍,胃肠道供血骤减,使其黏膜发生缺血缺氧性损害,使致病菌、内毒素进入微循环,加重炎症反应,甚至可进展为MODS[11]。治疗使用抗生素、液体复苏等会导致胃肠功能恢复缓慢,加剧了GID 发生[12]。而胃肠道屏障除了促进机体运转营养物质外,可有效避免细菌、病毒、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侵犯机体,一旦胃肠道屏障被损伤,通透性增加,有害物质潜入黏膜,导致肠漏、胃酸释放增多、肠道菌群移位等,致胃肠道血供减少加重脓毒症病情[13]。中医认为脓毒症GID病位位于胃肠道,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以降为和”,大肠主要作用是传导糟粕,阳明腑实为其核心病机[14]。由于邪热侵入并直中阳明之腑,热毒蕴结,化火成毒,与大肠糟粕相合,伤津耗液,炼血成瘀,热、毒、瘀相互搏结,阻滞气机,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引起腑气不通,发为GID[15]。因此,中医临证以清热通腑、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

大黄化毒汤加味组方中大黄性味苦寒,归入脾、胃、大肠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为主药。升麻归入脾、胃、大肠经,发表解毒、清热散火;玄参归肺、胃、肾经,作用是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玄参、生地黄合用寓“壮水制火”;泽泻清热利湿;以上共为臣药。佐以当归、桃仁、红花相伍可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枳壳、槟榔相伍可理气行滞消积;火麻仁质润多脂,可润肠通便。上述药物合用,起到泻热通腑、活血化毒、滋阴润肠等功效。本组数据显示,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病例总有效率(92.68%)与对照组(73.17%)对比显著增加(P<0.05);治疗3、7 d后,两组病例GID 评分显著减少,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点对比显著减少(P<0.05);治疗3、7 d 后,两组病例APACHEⅡ评分显著减少,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点对比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病例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显著缩短(P<0.05)。表明大黄化毒汤加味治疗热毒瘀滞型脓毒症GID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患者相关症状好转及病情控制。

肠黏膜由机械、生物、化学、免疫4个屏障构成,又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储源库,在各种刺激作用下肠道免疫功能受抑制,肠黏膜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肠屏障功能受损,促使肠道细菌移位,引起宿主过度炎症反应,诱发加重全身广泛性炎症反应,再次损伤肠道[16]。李青等[17]的研究显示脓毒症患者GID 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提高,且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可增加临床病死率。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均是临床评价肠黏膜屏障的有效指标,血二胺氧化酶含量提高提示肠黏膜屏障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D-乳酸含量可反映肠黏膜损伤和通透性的异常;血细菌内毒素含量则反映肠道的通透性[18]。本研究数据显示,疗程完成后两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下调,同时观察组下调更明显(P<0.05)。表明大黄化毒汤加味治疗热毒瘀滞型脓毒症GID能改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从而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综上,大黄化毒汤加味对热毒瘀滞型脓毒症GID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胃肠症状的改善和病情的控制,以及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二胺黄化鸣音
肚子总是“咕噜噜”叫是怎么回事
国内首台套!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公司2-甲基戊二胺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三乙烯二胺准晶体的可控晶体生长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黄化安全性保障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浅析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
N,N,N′,N′-四甲基-1,4-丁二胺作为冠状层的Fe3 O4无溶剂纳米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