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剧论视角下新入职教师“权威”的现实审视与行动策略
2023-12-05赵海跞
赵海跞
[摘 要]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教师权威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其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对于处于新手阶段的教师来说,教师权威的建立对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拟剧论给新入职教师权威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该理论出发,发现新入职教师权威建立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新入职教师容易出现“后台”行为展现到“前台”、师生距离把控不到位、教师形象塑造欠缺印象管理及刻意掩盖角色导致屏障筑起等问题。并以戈夫曼的拟剧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新入职教师在建立教师权威的过程中要维系好“前台“和“后台”区域、注意“神秘化”表演来保持适当的师生距离、对自身进行印象管理以及通过“祛魅”的方式消除师生间的疏离等行动策略。
[关键词]拟剧论;新入职教师;教师权威
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和满意需求越来越高,社会环境的变化也给教师权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中“社会代表者”的教师,是国家意识、社会价值观和生产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权威的反映者。在学校场域中,合理的教师权威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和提升的需要。尤其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正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该阶段也是教师权威建立和生长的重要阶段。合理教师权威的建立需要新入职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但很多新入职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引领,使得他们在权威建立的过程中出现诸多困惑,甚至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教师权威异化的现象。教师权威是在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建立的,重温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可以发现其通过对表演概念的引用和延伸,刻画了微观社会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互动细节,为教育领域研究师生之间的互动带来了新启迪,同时也为新入职教师权威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和重要的理论指导。
一、拟剧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欧文戈夫曼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在其《日常生活的自我表现》一文中他运用戏剧分析范式研究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互动的各种细节,并用與戏剧相关的剧场语言进行描述,表明每个人都是社会场景中的演员,各自在不同身份下扮演各自的角色。拟剧论强调个人在扮演社会角色中的积极主动性,用“表演”“印象管理”“前台”和“后台”等技巧和手段来促进良好的社会互动。学校同样也是教育的舞台,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场域中重要的表演者,他们在学校中扮演着属于各自的角色,每个人的表演都是基于社会规范、学校管理制度和各自对角色的理解而进行的,通过表演性行为在学校完成教育教学生命个体意义的生成和创造。
戈夫曼的拟剧论是探究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学说,主要用于分析个体在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获取角色扮演效果,用于研究表演者如何运用符号和表演策略,通过预先的策划在他人面前进行演出,使表演得到更好的效果,该理论的研究核心就在于互动。因此,教育社会学对于表演等系列问题进行更加学理化的讨论后,又提出戈夫曼拟剧论之后的教育拟剧论,该理论常用于研究师生之间的微观互动,为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使得该理论进一步深入教育实践的相关领域并为之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拟剧论对新入职教师权威之适切性分析
生活处处是舞台,每个人在社会舞台中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戈夫曼运用拟剧论试图呈现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互动力学。他指出,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表演特征,在其进行相应角色扮演时,必须对表演角色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了解观众对于自身角色的期待,并清楚要给观众留下什么样的形象,这样才可以采用相应的表演策略。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面临着崭新的表演角色。从剧本分析来看新入职教师权威,“剧本”中包含社会赋予各个角色的价值标准和社会期望,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会更倾向于呈现与社会公认的标准及他人期望更为一致的言行。比如教师在权威建立时要呈现社会及相关制度赋予教师身份和教师角色的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在权威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留下的第一印象并进行日常的印象管理。从表演的角度来看,新入职教师在权威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要维系好自身的“前台”和“后台”行为,进行相应的神秘化表演,把控师生间的互动距离,才能更好地呈现和维护新入职教师的权威形象。因此,戈夫曼提出的关于人际互动的拟剧论对于新入职教师权威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帮助教师理解和建立教师权威有着一定的适切性。新入职教师在对自身职业角色诠释过程中关于教师权威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从拟剧论中得到借鉴和启发。
三、新入职教师权威现实问题之透析
(一)“后台”到“前台”的转换不适应
拟剧论中提到的“前台区域”是指角色表演者做出表演的区域,此区域是可以被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一定意义的。而“后台区域”则更多是自发性主我的流露,表演者在该区域可放松、休息,以及为表演做准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前台与后台区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表演者将规则内化并通过行为和习惯对不同区域的场景进行理解和运用,并展现适合该场景的言行,从而构建更佳的社会秩序。而很多新入职教师在实际的权威建立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区分和判断前台和后台区域,没有将教育教学的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划清,甚至将很多隐匿在学生视线之外的某些“后台”区域行为拉到了“前台”区域,例如一些新入职教师直接在学生面前展现自身的娱乐行为,如刷短视频、浏览娱乐网页等,后台行为的泄露使得教师与学生原来认知中教师“道德模范”“教书育人”的形象大相径庭,于是学生难以对新入职教师形成内生性的认可和信从。
(二)师生距离把控不到位
在学校这一舞台上,师生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客观存在的,是由教师和学生担任的角色不同而带来的。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强调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否则就会造成“距离缺失”。对于“距离缺失”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由于“距离太近”,另一种是因为“距离太远”。教师权威的建立需要师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新入职教师为了尽快与学生熟悉和了解,于是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某种程度上将新入职教师身份隐藏了起来,这种模糊的身份差使得新入职教师在学生的心中更不易树立起教师权威。当褪去传统教师权威带给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光环,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名普通大众,自身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新入职教师与学生间的“零距离”互动,难免会使自身的短处暴露在学生面前。戈夫曼发现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越是关系密切的人越是不会被放在眼里。因此,距离的丧失使得新入职教师的“神秘感”被吹散,这种“神秘感”的消失会打破学生原有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认知,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教师的制度性权威。
(三)教师形象塑造欠缺印象管理
戈夫曼指出印象管理就如戏剧,每个人都在扮演一个“行当”,即有一套细致地对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的选择,是一种自我表现。印象管理即个体在社会中对角色进行扮演时,通过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一定的管理,以此在他人心目中塑造理想形象的过程。通过对印象的管理,人们掩饰与社会价值和社会期望不一致的内容,呈现与其一致的言行。戈夫曼指出,当发生与原有印象不一致的事请时,人们会在社会互动、社会结构和个体人格层面上产生重大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和信服程度。教师作为学校场域重要的专业育人者,制度性的教师权威给予教师具有理想色彩的形象。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在学生面前衣着过于随意,不够注意自身的教师仪表,这些行为与人们心目中原有的对教师“知识渊博”“传道授业解惑”的形象相差甚远,使得学生对于教师传统和制度性权威产生怀疑和轻视,从而对教师师道尊严的敬畏和崇尚逐渐消失。再者,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展现出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过于薄弱,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威大大降低,加上教师忽略场景的限制,在学生面前的言行过于随意,甚至在处理学生相关的事宜中丝毫不掩饰自身的不良情绪,将个人私生活的不如意带入学校,甚至转加到学生身上,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抛掷脑后,使得学生和家长对新入职教师的认可和尊敬程度大大减低。以上的不良后果,都是因为教师在权威的建立和实施时缺乏良好印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刻意掩盖角色导致屏障筑起
在物质生活丰富、中西文化不断碰撞及信息飞速传播的新社会场景中,文化的意蕴和各项社会规范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师权威剧本无法再满足当下师生的发展需求。受到传统“尊师重道”等固有观念的影响,很多新入职教师对于教师权威的认知和具体实施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在开始教育教学时就要刻意保持疏远感和压迫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教师权威,甚至一些教师为了维持自身的威严形象,多数情况下选择始终站在讲台上以拉远与学生的距离,从而维持自身的教师权威。另外,一些新入职教师在开始建立权威的过程中,从始至终不敢在学生面前露出笑脸,由此产生的距离感和压迫感导致学生少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而导致师生间情感关怀疏离,缺失了教师权威建立过程中应有的人文向度。同时,在师生互动中普遍存在着过度的权威与服从倾向,二者之间的互动缺少应有的平衡。由于这种互动未达到平衡,所以学生对新入职教师无法形成内生性的认可和信服,教育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新入职教师的权威遭到冲击。
四、拟剧论指导下新入职教师权威的行动策略
教师权威的建立和实施过程就如同舞台的表演,在教育场景中表演的好坏,是教师权威树立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戈夫曼拟剧论的指导下,新入职教师在权威的建立过程中需要采取各种表演的技巧和策略,才能更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从。
(一)维系好“前台”和“后台”区域
对于某一群体的身份认同需要内部成员一起保守内部的“秘密”。戈夫曼认为,在整个社会舞台中,每一个角色表演者都要区分好“前台”和“后台”。当表演者处于“前台”时,人们常会展现出符合理想概念意义上的角色行为,称之为前区行为。而当处于“后台”时,人们则更趋向于一种松弛的状态,呈现的是更不加修饰和自然的且隐私性更强的个人行为。从这一层面来看,对于群体的认同要做好该群体的“保密”工作,这就需要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区分“前台”和“后台”行为,隐藏自身的后区行为。同样,对于教师来说,在建立和实施教师权威时,需要隐匿教师群体间的秘密,无论是自身还是其他教师成员的“后台”行为,都不要随意在学生面前揭露。在“前台”区域的言行,要符合教师职业的要求和规范,展现出专业的素养和水平,维系好自身权威的形象,遵循好两个区域中不同的内在规则。
(二)神秘化表演以保持适当的师生距离
拟剧论中提出,观众总是会以一种尊敬的方式,对表演者维持的神秘形象展现出相应的敬畏并与之相配合。神秘化表演指表演者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刻意拉开与观众的距离,使得观众对自己的行为和处理方式难以琢磨,从而制造一种神秘感,引起观众对自身产生说不明道不清的敬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观众对于表演者及演出提出相应的质疑。因此,成功的新入职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时,一方面,不要与学生过多分享自身的私密信息,更多是在学生面前樹立较为权威的形象,进行神秘化的表演,有意识地保持好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其对于新入职教师处理事情的风格和方法不够了解,因此常会对新入职教师展现出的神秘化形象保持相应的尊敬,所以需要新入职教师进行细微地观察并精心构思师生间距离的把控。因此,新入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注意“神秘化”表演,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教师建立和实施教师权威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应避免过分亲近或是过分疏离,避免和学生谈论关于自身过于隐私的话题,应该张弛有度地调节师生关系,才能使得教师权威更好地建立在学生信服的基础上。
(三)注重“印象管理”策略
戈夫曼把表演者控制自己表演时的明显表达与隐含表达,以便在他人心目中塑造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管理行为,称为“印象管理”。为此,个体在进行社会交往时通过对自身言语行为的控制和调整,影响对方对自身形成印象认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塑造自身和社会期望相一致的形象。戈夫曼认为,舞台的表演者在进行角色表演时,总是更倾向于呈现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的价值行为,然而其自身的实际行为并非具备这种价值。戈夫曼还指出,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从事服务工作的各个成员,更应该保护和维持自身的第一印象和进行日常的印象管理。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服务性质的活动,教师在此活动中呈现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和日常的印象管理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知,特别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入职教师的认可和信服,进而影响新入职教师后续在权威建立和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因此,新入职教师想要成为备受学生信服和尊敬的教师,就需要采用一定的印象管理策略,掩盖那些与公众认可的价值规范不同步的言行,而表现与其一致的行动。例如在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时,不直接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知识层面的短缺,而采用印象管理的策略,在学生面前展现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使自身专业型权威建立的更为牢固,从而使得教育活动更为高效。
(四)“祛魅”方式消除疏离
新入职教师在保持“神秘化”来建立教师权威的同时,也要注意通过“祛魅”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去神秘化”,以此消除师生之间的沟通屏障。因为在人性的需求中,既有区分于他人的需求,也有需要他人认同的需求。“祛魅”的过程就是互相熟悉的过程。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更加需要营造与学生相互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而不是通过刻意保持疏远营造压迫感来维持自身权威。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当中,可以适当透露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感悟或是与学生交流实际生活中对具体事件的看法,以此建立民主和谐的沟通氛围,通过”祛魅“的方式让学生在了解教师的情况下愿意放下戒备与新入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良性的师生互动。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飞速的新时代,随着网络和各种媒介的层出不穷,学生在了解更多外在信息的同时,也更方便表达自身的诉求。因此,新入职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卸下“深不可测”的“面具”,通过“祛魅”的方式适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主动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相应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情感关怀下,感受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让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后自然而然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地向师行为,从而更好地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更有利于新入职教师感召型权威的建立。
戈夫曼拟剧论为探究和解释新入职教师权威的建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依据,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新入职教师从拟剧论中可以获得启示,在教师权威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区分好“前台”和“后台”行为,并遵循好两个区域中不同的内在规则。同时,需要通过一定的神秘化表演,保持适当的师生距离,也要注重日常的“印象管理”策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祛魅”方式打破师生间疏远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新入职教师感召型权威的建立提供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岳敏.表演:心智与身体中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试析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5(01):32-34.
[2]黄建生.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91-93.
[3]孟蔚.戈夫曼戏剧分析理论述评[J].黑龙江史志,2008(05):58-59.
[4]于立娜.构建基础教育阶段師生距离的尺度[J].当代教育科学,2006(23):12-14.
[5]黄冯.欧文·戈夫曼“戏剧论”视角下教师专业成长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5(04):101-102.
[6]冉玉霞.教师印象管理:内涵、结构与策略[J].教育科学,2009,25(01):62-66.
[7]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206-207.
[8]李赐平,庞晓晓.戈夫曼拟剧论下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困惑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2(03):11-15.
[9]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261-263.
[10]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9.
[11]张培培.表演性教学——拟剧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5(04):136-137+16.(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