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1+X 证书课证融通的虚拟教研室建设

2023-12-04阎汉生易慧敏孙涛涛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室证书教研

赵 娟 阎汉生 易慧敏 孙涛涛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510)

1 虚拟教研室与1+X 证书概述

1.1 虚拟教研室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的来临,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区别于传统教研室,虚拟教研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促进不同地域的教师开展跨时空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成果与经验交流,共享教学信息与资源。虚拟教研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跨时空远程教研活动,促进多学科交叉、多种技术融合的教学群体[1]。

2021 年7 月12 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任务、试点推荐要求和后续工作安排。2022 年2 月8 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2 年工作要点》,提出推进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2022 年2 月15 日,教育部公布了439 个首批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明确提出了建设目标、建设任务、质量监测、建设平台与技术支持,并为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提供了虚拟教研室平台和高等学校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

1.2 1+X 证书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都承担着培养和输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尽管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众多,但是不少企业仍然存在岗位缺口,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不少职业院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2]。为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推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务院于2019 年1 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列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势,赋予两者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与措施,《方案》正式提出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职业等级证书。2019 年4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开展。为更好地完善证书制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知》要求配套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考核制度改革。

2 课证融通的虚拟教研室建设

机械工程制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主要面向工业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求从事机械工程制图相关工作,能够正确识读复杂零件和复杂装配图,能够正确使用各类工、量具,测绘典型机械的零、部件,还能够熟练使用二维计算机绘图工具,遵循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制图国家标准,绘制规范的机械工程图样。同时,要掌握计算机三维建模工具的使用方法,构建零部件三维模型和三维装配模型,掌握并运用快速成型的方法进行实物验证。

2.1 传统教研模式存在的问题

机械工程制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具有综合性的职业能力,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其等级标准涵盖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产品结构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课程和实训内容。这些与X 相关的课程中:“机械制图”和“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考核方式还是以闭卷为主,对知识点进行理论测试;“计算机绘图”与“产品结构设计”等考核内容大多是抄画CAD 图纸,按照图纸建立三维模型。这导致X 证书相关课程的考核体系理论比重较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所掌握的岗位技能水平,无法与X 证书的考核体系对接。

同时,与1+X 证书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在传统教研模式下,受时域、空域和地域限制,不能有效进行协同教研,存在对学生先修课程掌握情况了解不深、课程内容与X 证书技能要求不能很好对接、考核评价与X 证书标准不能有效衔接等问题。

2.2 虚拟教研室建设目标

明确目标有助于引导虚拟教研室的发展都朝着实现特定目标的方向前进,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优化,激发师生动力。

第一,探索课证融通新途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围绕1+X 证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课证融通解决新途径,促进教师高水平专业化发展的教研新形态[3]。

第二,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虚拟教研室成员协同共建融入1+X 证书等级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课件以及习题试题等教学资源,推动1+X 证书与相关课程的相互融通,助力一流课程建设。

第三,协作开展教学研究。依托1+X 证书课证融通虚拟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加强与1+X证书相关的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相关教研成果。

第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虚拟教研室融合学科知识、职业技能、思政教育等多个要素,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2.3 虚拟教研室建设内容

2.3.1 虚拟教研室成员组建

虚拟教研室的主体是教师,在不打乱原有教研室格局、不影响原有教学团队和教研室成员的基础上,将1+X 证书相关课程的教师组织起来,开展“线上+线下”的教研模式,共建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集思广益。虚拟教研室的中心是学生,根据学情数据深入开展对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资源,实现1+X 证书-教师-学生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流,多维度、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2.3.2 虚拟教研室平台搭建

虚拟教研室基于腾讯会议+对分易在线平台实现。腾讯会议主要用于1+X 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以视频会议方式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交流、教学成果分享及学生培训、答疑、交流等协同教研活动。对分易平台用于教师发布给学生1+X 相关课程的教学视频、教学案例、习题试题等教学资源,生成学生学习情况大数据,为教学的动态调整和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2.3.3 虚拟教研室实施过程

根据1+X 证书技能等级标准要求,教学团队运用腾讯会议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运用在线平台协同共建教学资源,既包含相关课程的核心技能,又整合1+X 证书的综合技能,并上传到对分易平台的“课程资源”模块中,师生共享[4]。教师将习题库阶段性发布在“在线练习”模块中,将模拟试题录入对分易平台的考试系统,定期组织学生进行1+X 证书真题模拟测试和考试。学生提交作答后,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薄弱环节及时补习。教学团队在学情分析页面中查看学生在练习、模拟考试的成绩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存在的弱势与短板,及时开展教学研讨,完善1+X 相关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3.4 虚拟教研室评价机制

虚拟教研室建设置了两主体的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建设成效,助力达成建设目标。

一是针对虚拟教研室设置的评价,主要包含建设目标、内容、成效等方面的评价,既对虚拟教研室的活动组织次数、平台资源数量及学习效果满意度等进行全方位评价,还注重从建设到应用、再到资源的迭代升级等过程的监测管理,对新增成员、新增资源和新增成果等进行增量评价。以评促建、以评引建、评建结合,形成“建设—运行—评价—改进”的良性闭环,从而保障虚拟教研室的运行质量。

二是针对学生设置的评价,依据职业岗位标准、1+X 机械工程制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级),利用对分易平台,构建多元多维评价方式。评价全过程,从1+X 相关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这3 阶段开展全过程评价,包括定量打分、定性分析、学习排名、课堂表现等积极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利用对分易软件评分,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1+X 考官评价,主观考核与客观考核有机结合。评价内容多维化,有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同时融入实践能力、认知能力、职业素养、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从而保障虚拟教研室的教学资源质量。

2.3.4 虚拟教研室建设成效

通过1+X 证书课证融通虚拟教研室,教师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共同开展教学项目研讨,及时、有效沟通交流,共建优质、共享的云端教学资源库。教学团队先后制作了“三维数字化产品设计”智慧职教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快速成型与后处理”省级精品开放课程以及对分易课程资源,为1+X 证书提供云端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自学新知、巩固旧知[5]。虚拟教研室打破空间限制,通过“云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实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内容,有效解决1+X证书中的重难点问题。教与学全过程虚实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教学的互融、互动、互补,打造“永不结束”的课堂。虚拟教研室建设内容如图1 所示。

图1 虚拟教研室建设内容

3 结语

通过探索建设1+X 证书与专业课程融通的虚拟教研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团队有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协同共建1+X 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同时,虚拟教研室借助大数据对学生线上学习行为进行数据收集与深度分析,实时监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主动优化、完善教学资源。虚拟教研室实现了1+X 证书-教师-学生之间信息的高效交流,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教研室证书教研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收录证书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收录证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