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当兴
2023-12-04关俊龙杨文滢姬玮
关俊龙 杨文滢 姬玮
编者按:
巍巍太行,莽莽吕梁。位于吕梁山深处的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行、吕梁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养兵十万,牺牲一万”,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浴血奋战。兴县人民用小米和杂粮支援根据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兴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奋斗姿态、实干精神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坚持做好小杂粮这篇“大文章”,全力推进杂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抗战时期“小米加步枪”的军粮,到今天富民增收的利器,金灿灿的小米正在这里创造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首站就来到兴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兴县人民干事创业谋发展的信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兴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杂粮之乡”的目标,决心把杂粮产业打造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小杂粮,“大文章”
作为山西省有名的杂粮之乡,兴县杂粮种类齐全、品种优、品质好,这里的土壤孕育出的谷子、荞麦、高粱、绿豆等各种优质作物都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兴县小米,是农业农村部认证的绿色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还是国际粮博会的金奖产品,被誉为山西杂粮王国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兴县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加上四季分明,温差大、日照多、降水少的气候条件,恰符合谷子喜温、抗旱、怕涝、耐贫瘠的习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兴县自古就是谷子的理想种植区。
小米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兴县人,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还是光辉岁月中人们珍藏的红色记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兴县作为晋绥边区(解放区)首府所在地,被称为“小延安”。边区人民开荒100余万亩,用山坡上种出的小米和其他杂粮,供养着边区4万余名党政军群人员。9万人口的小县参军者过万。八路军一二0师以兴县为根据地,用“小米加步枪”赶走了侵略者,捍卫了党中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兴县境内仍保存着100多处革命遗址。
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兴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杂粮产业发展的重大部署”,依托兴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提出打好“精品杂粮”牌战略部署。兴县县委书记乔云亲自挂帅,聚焦小杂粮全产业链,加大对农户种子、化肥、农机具等扶持补贴力度,与科研院所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品牌打造,规范杂粮生产,不断健全“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杂粮产业发展模式,誓把“小杂粮”做成富民“大产业”。
2022年,兴县被命名为“山西杂粮之乡”“杂粮美食之乡”,被确定为中國农科院作科所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兴县基地。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4 27万亩,其中杂粮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产量达到1.6亿斤以上,杂粮产业链产值已达10.24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3%,占农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55%,辐射带动35296户10万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藏粮于技,藏富于民
连天壁壑浪千重 万亩金风谷色浓 告问杂粮准最棒 九州华夏蔚汾雄
金秋时节,来到兴县孟家坪乡,放眼望去,金灿灿的谷田里一簇簇饱满的谷穗随风摇曳,掀起层层谷浪,昭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孟家坪乡的李家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谷子,这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村民李卫东家里种了十多亩谷子,他表示,现在改良的品种比以前的好很多,产出的小米色泽金黄,粘稠度也好。明年准备倒茬,再种高粱、绿豆等杂粮。
多年来,兴县通过不断培育改良小米种子,使“兴县小米”的品质节节攀高,在种子改良过程中先后引进选用的谷种多达69种。
良种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兴县加大了农业基础性长期性实验站点建设力度,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种业振兴行动,主动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成立晋绥杂粮研究院、杂粮专家工作站等种业创新平台,培育杂粮新品种,推广杂粮新技术,研发杂粮新产品,开展育种联合攻关,为兴县小米产业发展赋能。
2021年,兴县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并于2022年4月正式签约。合作以来创建了200亩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初步筛选出适宜兴县种植的24个杂粮品种,尤其是中谷19号和中谷25号增产幅度明显。
在位于孟家坪乡的杂粮种业适应性试验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谷地里进行田间测产取样的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元教授。他介绍,中谷19号今年在兴县第一次大面积种植,过去在常规条件下,兴县谷子收成大约为亩产600斤左右,今年种植中谷19号预测能达到亩产900斤左右。
培育出的新品种吸引了很多当地村民。据了解,谷子是一种不耐除草剂的作物,过去种一季谷子需要除两到三遍草,每次除草都需要用专门的小锄头一垄一垄地慢慢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而耐除草剂的新品种中谷19号在产量和品质上都优于兴县传统种植的谷子,得到当地农民的广泛认可。中谷19号在第二届中国(伊川)谷子产业创新发展暨小米品鉴大会上,更是获得商品品质、食味品质和综合品质三个奖项的冠军。
不止是小米,2022年12月30日,在杂粮产业合作项目报告会上,国家谷子糜子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介绍,在兴县试种的荞麦有7个品系的亩产超过了400公斤,9个品系的亩产超过了当地对照品种,并且所有的品种、品系和材料,都具有抗除草剂、中矮秆抗倒伏、适宜全程机械化的特点。
除了选育良种,为精准把控杂粮品质,兴县统一采购优良种子,免费提供给农户,并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配肥、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的产业体系。现在,兴县小米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确保了高产稳产、质量安全、绿色有机的高品质。
科技支撑不只体现在选种育种,种植与技术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兴县,旱地杂粮的生产多为一年一季。2022年,兴县开始探索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如豌豆和谷子轮作,豌豆和高粱、荞麦等轮作。除此之外,种子包衣、宽行起垄、密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科学储藏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杂粮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2023年兴县继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合作,通过“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5000亩杂粮种业基地和20万亩绿色有机杂粮基地,持续推动兴县由杂粮生产大县向种业大县转变,进一步夯实杂粮产业根基。
在“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路径下,龙头企业成为科研院所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记者来到位于蔡家会镇的吕梁山花烂漫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花烂漫),见到了董事长贺虎平。他介绍,山花烂漫作为吕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之一,会定期邀请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为农户培训包括覆膜机、拖拉机、播种机及收割机等农机的操作方法,以及绿色有机谷子基地的种植标准化方法等。
山花烂漫产业园目前有绿色谷子基地2万亩、有机豆类谷子基地3000亩、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和中国农科院合建的新品种示范试验基地100亩。同时,还收购蔡家会、赵家坪、康宁、固贤、蔡家崖、瓦塘、罗峪口、孟家坪、圪塔上的谷子和肾形大豆、大明绿豆、白豇豆、红小豆、豌豆等雜粮品种,做到一年四季不拒收,并向农民免费供应良种。
在推进杂粮产业过程中,兴县持续巩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把就业机会更多地留给农民,把产业增值更多地留在农村,加上新的抗除草剂、宜机化的品种、全程机械化的种植,在未来,将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做强杂粮全产业链 打造“中国杂粮之乡”
上游做“中国杼粮”下游向食品精幂加工延伸
近年来,兴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探索杂粮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建立了育种、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户,走出一条创新形式的“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杂粮产业发展路径。
如今,兴县杂粮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加工体系已初具规模,围绕创建“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中国杂粮厨师之乡”“中国杂粮好食材基地县”四大目标,涌现出“山花烂漫”“晋兴红”“晋绥黄河湾”“晋绥红土地”“吕粮英雄”“清泉”“卧牛岭”等多个杂粮产品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和养生,杂粮日渐成为人们饮食选择的新方向。这为我们发展杂粮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辉满|、不信心地说,“根据市场的新动向,兴县积极引进新技术,着力开发小杂粮功能食品、亚麻籽油功能食品、小米糠功能性化妆品、功能食醋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小杂粮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贺虎平介绍,山花烂漫的主要产品为小米面、豆面等杂粮面及亚麻籽油。目前,公司年总加工杂粮、油料能力达到了42万吨。同时小米锅巴、杂粮营养代餐粉等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在兴县康宁镇营家坡等村,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在这里建成1200亩高粱种植基地,生产功能食醋(苦荞、小米、老陈醋)等产品。目前公司销售网络已辐射至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带动300多农户种植高粱,户均每年增收3500元。
除了种植、加工外,当地还在开发更多的杂粮产品。如杂粮美食、杂粮菜系等。在兴县当地的饭店中,就可以吃到小米鸡蛋、小米炒菜等各种以小米为材料的美食,杂粮菜系成为广受外地游客欢迎的新食谱。
围绕产业布局、龙头培育、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兴县还在不断延伸杂粮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化、智能化杂粮文化园、博物馆,重点推进现代杂粮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晋绥杂粮特色小镇和杂粮交易市场,探索杂粮产业与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讲好兴县杂粮故事 讲好兴县发展故事
品牌建起来后,如何让“精品杂粮”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为持续扩大杂粮影响力及覆盖面,兴县在讲好精品杂粮故事下大功夫,积极拓宽线上、线下渠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旅游+电商”等新渠道新业态叫亮打响“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品牌。在中央电视台进行品牌宣传,借助“面食节”推介杂粮美食,召开行业盛会宣传杂粮产业,举办博览会营销杂粮产品,利用机场、高铁、地铁、高速、公交等宣传兴县杂粮,让“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区域公共品牌走得更广更远。
9月5日至7日,2023国际小米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小米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兴县)首届杂粮产业博览会在兴县召开,持续巩固拓展“兴县小米”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
兴县的杂粮产品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展会和销售平台上,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山花烂漫”牌小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荣获2021年第七届中国农产品金奖,2022年入选首批山西“晋品”品牌,2023年通过“圳品”认证,荣获14届、18属、19届中国国际粮油交易会金奖等多项荣誉,产品供不应求。
兴县还组织开展农产品进北京、进太原、进高校活动,与国内lOr高校和8所大型超市建立了直接供货合作关系,鼓励企业和合作社在全国各级城市设立线下农产品直销店,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山花烂漫在全国29个省(区、市)经营了180多家线下门店,并在淘宝、微信和抖音等线上平台开设了网店。通过各种努力,不断擦亮兴县精品杂粮品牌,把“兴县杂粮中国好粮”做大做强。
润物无声,积厚成势。随着杂粮价值的深度挖掘、杂粮产业的多元融合,兴县在新时代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在推进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在农业兴、农民富的康庄大道上将走得更稳、更远。
记者手记:
兴县位于山西省黄河流域中游腹地,吕梁市北端,历来有“农业大县”之称。但这里是山区,并不适合三大主粮的种植,不免让人疑惑兴县农业“大”在哪里。回顾历史,兴县早在唐朝就有人种植小米。到了宋朝,兴县小米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抗战时期,小米已经成为兴县主要的农作物。在粮食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小米成为战争中的重要物资。到今天,兴县小米更是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发展,首先要回归。只有回归,才能重新出发。兴县的回归,就是回归到杂粮种植上,而出发则是以杂粮种植为基础,围绕杂粮打造全产业链发展,使杂粮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特色产品。
本刊记者一行来到兴县,深入到各乡镇和农村,接触到杂粮这个产业,深刻地感知到,兴县杂粮并不像几十年前那样止步于杂粮作物种植,兴县人也不再满足只是单纯地种植粮食。他们用技术发展农业种植,把庄稼变成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让杂粮从农产品变为民众餐桌上的美食,变成品类丰富、健康营养的杂粮精深加工产品。
兴县小米,从传统到现代,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登上了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大舞台,为乡村产业振兴、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希望兴县能够持续做好小杂粮这篇“大文章”,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振兴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兴县当兴!